(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310023)
隨著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高職院校持續擴招,中職畢業生升入高職院校的人數在穩定增長,中、高職教育銜接己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以浙江省為例,2012年浙江省教育廳印發的《浙江省推進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作方案》提出,將擴大高職教育面向中職畢業生的招生規模,到2015年,中職畢業生升入高一級學校的比例將達到30%左右。會計專業作為一個傳統專業,在許多中高職院校都有開設。但目前中高職會計專業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專業課教學內容重復嚴重,實踐教學不足等,已影響到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同時招收中職畢業生和高中畢業生兩類生源的學生,雖采用普高生與中職生分班教學,但對兩類學生仍采取相同的培養方案。會計專業的中職畢業生進入高職后,就會存在重復學習一些專業課的內容,特別是基礎會計課程,內容重復度高達70%。盡管很多高職院校嘗試將對中職生源和高中生源分別設班、實行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但由于我國還沒有制定出適用于中高職層次職業教育的課程標準,加之中高職院校各自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因此,造成了不少專業課程在中高職階段內容重復的現象。據有關調查,進入高職的中職生普遍反映專業課大都學過,學習積極性不高。而高職教師則反映招收的中職生學得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比普高生難教。
中職會計教育十分注重實踐教學,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較強。反觀高職會計教育,盡管一再強調實行以就業為導向、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但沒能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少專業課的教學仍采用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模式。而且,部分高職院校對實訓設備和實訓基地的投入還不及中職。因此,不少中職畢業生及家長認為高職教育沒有體現出職業性的特點,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不如本科生,技能不如中職生。
基于中高職會計專業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了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工作過程為主導,融教學做為一體”的中高職銜接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更好地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民辦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是學院的傳統專業,為了使老專業不斷煥發新活力,做好中高職相互銜接十分重要。因此,在綜合分析國內外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中高職發展的現狀,在吸取兄弟院校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了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工作過程為主導,融教學做為一體的中高職銜接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的整體框架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整體設計框架圖
為了避免中、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出現重復和錯位,科學實現中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銜接,我院主要通過社會調研、召開研討會等方式,確定了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面向本區域的中小企業、社會中介機構以及其他非營利組織,培養能勝任出納、會計核算、納稅等一線工作崗位,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熟練的職業綜合能力,以及可持續職業發展能力,“懂管理、擅操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復合人才。
此外,還將會計專業畢業生今后就業的主要職業崗位群暫設置為8個(見下表)。
首先,要系統地構建課程體系,應由淺入深設置課程。在課程體系的設計時,我們遵循“理論夠用、突出實踐、注重素質”的原則,既滿足了學生的就業需求,又為其今后繼續深造打好扎實的基礎。其次,構建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應徹底打破原有學科本位的課程體系,針對社會發展需要,瞄準職業崗位(群)或者技術領域的實際需要,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新的課程體系。為此,借鑒國外的經驗,采用“寬基礎、活模塊、多層次”課程體系結構。
1.寬基礎,即寬泛的職業基礎課,考慮到生源的多樣性,以及培養方向的差異性,將公共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組成一個大類——職業基礎課。通過大類職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其適應社會環境變化的能力,不僅有利于今后就業,而且兼顧到部分畢業生的升學要求。

2.活模塊,是以財政部、人事部和其他有關部門頒發的專業崗位資格和技術等級標準為參照,以市場調研結果和行業要求為依據,以崗位技能要求為核心,設置了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和專業拓展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會計專業工作崗位群所需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必修的。而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和專業拓展課程模塊是動態模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選擇課程,也可依據今后個人發展的需求,以及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門或多門專業拓展課程。這樣既可以避免中高職教學內容的重疊,又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3.多層次,是課程體系的設計要充分考慮不同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基本知識以及職業技能形成的過程,從易到難,確定前導與后繼課程的教學要求及管理方法。因此,在編排課程時,應先確定其前導和后繼的關系,再按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各類課程。
中高職教育因其職業性和技術性的特點,均強調實踐技能訓練的重要性。由于中職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是以單項和基本技能為主。因此,高職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則應將專業知識、崗位技能、通用能力相融合,注重綜合技能的實訓。
在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應從易到難,遞進式教學。從基礎能力的培養起步,再對專項能力、崗位能力和綜合能力培養,即“四段遞進式”的培養過程。為了避免中高職實踐教學內容的重疊與脫節,高職的實踐教學應在中職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稅費計算與申報等崗位實訓。
為了滿足學生考取職業資格(水平)證書的需要,并根據會計專業的職業技能要求,將職業資格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和初級會計師資格證書)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 “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多證書模式。這樣,能使學生在畢業時,不僅獲得學歷證書,還能順利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真正體現高職教育的“高”的特征和會計專業的“職”的特征,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