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杠桿效應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理論,正確運用杠桿原理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本文通過分析企業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總杠桿的影響因素及其在企業中的應用,為企業籌資、投資管理提供依據,幫助企業正確利用杠桿效應,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杠桿原理 財務管理 應用
一、杠桿原理概述
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存在著杠桿效應,表現為由于特定費用的存在,當某一財務變量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量會以較大幅度變動。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有三種形式: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總杠桿。企業進行籌資時要考慮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可通過財務杠桿系數來衡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還要面臨經營風險,而經營風險可通過經營杠桿系數來衡量。兩者綜合可了解企業整體風險的大小。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合理運用杠桿原理,有助于企業合理規避風險,提高資金營運效率。財務杠桿和經營杠桿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企業管理部門可以利用財務管理中的幾種杠桿效應,在投資、融資決策方面做好“度”的把握,并進行相應評估,以使企業在可以承受的風險范圍內獲取最大收益。
二、經營杠桿及其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一)經營杠桿的含義
經營杠桿是指由于固定經營成本的存在而導致企業資產的報酬(息稅前利潤EBIT)變動率大于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杠桿效應。
EBIT=M-a=(p-b)x-a=mx-a=x(m-a/x)
式中EBIT為息稅前利潤,x為業務量,a為固定經營成本,m為單位產品毛利,當其他條件不變時,企業只要存在固定的經營成本,當業務量增加時,單位產品固定成本降低,單位產品利潤提高,使息稅前利潤的增長幅度大于業務量的增長幅度;反之,業務量的減少會提高單位固定成本,降低單位產品利潤,使息稅前利潤的下降幅度大于業務量的下降幅度。如果不存在固定成本,則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幅度與業務量的變動幅度一致。因此固定經營成本的存在是產生經營杠桿效應的根本原因。
經營杠桿效應的大小通常用經營杠桿系數(DOL)來衡量。
1.經營杠桿系數(DOL)的定義公式。
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EBIT/EBIT)/(△X/X)
2.簡化公式。
報告期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
DOL=M0/EBIT0=M0/(M0-a)
上式中M0表示基期邊際貢獻,邊際貢獻=銷售量×(單位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單位毛利。EBIT0表示基期息稅前利潤。
(二)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的關系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風險就是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實際收益與預計收益發生背離,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經營風險是由于經營上的原因導致收益(息稅前收益)的不確定性。
根據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可知,經營杠桿系數反映的是息稅前利潤變動和銷售量變動之間的關系。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杠桿效應就越大,計劃期的銷售量稍有變化,企業的息稅前利潤就會有較大幅度變動,企業的經營風險就越大。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固定經營成本越高,說明企業對經營杠桿的利用程度越高,經營杠桿系數就越高,企業的經營杠桿效應也越大,經營風險就越大。
當然,固定經營成本的存在,并不是企業產生經營風險的原因,企業產生經營風險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產品銷售量、產品售價、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經營成本的數量變動引起的息稅前利潤不確定性,但固定經營成本的存在放大了這一風險。
(三)影響經營杠桿效應的因素
從簡化公式看,凡是影響M0和a的因素,均會影響財務杠桿效應的大小。而M0=(p-b)x,因此,凡是影響銷售價格、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和固定成本的因素,均會影響經營杠桿效應。因此,企業的銷售量是否穩定、售價是否經常波動特別是不利波動(下降)、單位變動成本是否能有效控制、固定成本是否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對企業經營風險都有較大影響。企業應從這些方面對經營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四)經營杠桿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經營杠桿效應實質表明的是企業對固定經營成本的利用程度。當企業的銷售收入發生變化時,這種變化會通過支點(固定成本)最終引起企業經營活動成果(息稅前利潤EBIT)的變化。經營杠桿是一把雙刃劍,當企業銷售量下降時息稅前利潤會下降得更多,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當企業業務量上升時息稅前利潤會增加得更多,這時企業可以獲得經營杠桿收益。對于經營杠桿的應用可從固定資產投資活動和生產經營活動兩個方面來分析:
從固定資產投資活動看,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應結合企業的發展階狀況,選擇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當企業處于衰退期,市場份額不斷下降,銷售量在不斷減少時,為避免由于利潤的大幅度下降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經營風險,企業應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及時淘汰過時的固定資產;當企業經營處于成長期,銷售量不斷增加,這時應充分利用經營杠桿的正效應,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從而獲得經營杠桿收益。
從生產經營活動看,根據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凡是影響企業息稅前利潤變化的因素,都可能會引起企業的經營風險,因此,企業應通過提高銷售量、提高產品售價、降低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等措施,增加企業的息稅前利潤,盡可能降低和避免可能出現的經營風險。
三、財務杠桿及其在企業中的應用
(一)財務杠桿的含義
財務杠桿是指由于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企業資產的每股收益(EPS)變動率大于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杠桿效應。
EPS=[(EBIT-I)×(1-T)]/N=[EBIT(1-I/EBIT))×(1-T)]/N
式中EBIT為息稅前利潤,I為固定財務費用,T為所得稅率,N為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當其他條件不變時,企業只要存在固定的財務費用,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1元盈余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就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余,使息稅前利潤的增長幅度大于業務量的增長幅度;反之,息稅前利潤的減少會使每1元盈余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相對增加,普通股股東的盈余就會大幅下降。從上式看,如果不存在固定的財務費用,則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幅度與每股收益的變動幅度一致。因此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是產生財務杠桿效應的根本原因。
財務杠桿效應的大小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DFL)來衡量。
1.財務杠桿系數(DFL)的定義公式。
財務杠桿系數=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EPS/EPS)/(△EBIT/EBIT)
2.簡化公式。
報告期財務杠桿系數=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息稅前利潤-固定財務費用)
DFL=EBIT0/(EBIT0-I)
上式中EBIT0表示基期息稅前利潤,I為固定財務費用。
(二)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
財務風險是指由于籌資原因產生的資本成本負擔而導致的普通股收益波動的風險。根據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可知,財務杠桿系數反映的是每股收益變動和息稅前利潤變動之間的關系。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財務杠桿效應就越大,計劃期的息稅前利潤稍有變化,企業的每股收益就會有較大幅度變動,企業的財務風險就越大。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固定財務費用越高,財務杠桿系數就越高,企業的財務杠桿效應也越大,財務風險就越大。
當然,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并不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引起每股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資產報酬(EBIT)的不利變化,但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放大了這一風險。
(三)影響財務杠桿效應的因素
從簡化公式看,凡是影響EBIT0和I的,均會影響財務杠桿效應的大小。而EBIT=(p-b)x-a,因此,凡是影響銷售價格、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和固定成本以及固定財務費用的因素,均會影響財務杠桿效應。因此,企業的銷售量是否穩定、售價是否經常波動特別是不利波動、單位變動成本是否能有效控制、固定成本是否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固定財務費用是否較高,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都有較大影響。企業應從這些方面,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四)財務杠桿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財務杠桿表明了企業在籌資活動中對固定財務費用的利用程度。當企業的息稅前利潤發生變化時,這種變化通過支點(固定財務費用)最終會引起股東收益(每股收益EPS)的變化。財務杠桿是一把雙刃劍,當息稅前利潤下降時每股收益會下降得更多,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當企業息稅前利潤上升時每股收益會增加更多,這時企業可以獲得財務杠桿收益。因此,企業在籌資活動中應當確定適度負債規模??筛鶕髽I經營活動的不同階段選擇合適的資本結構。在企業創業初期,市場份額不高,資本利潤率相對較低,為避免由于息稅前利潤的大幅度下降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此時應適當減少負債籌資的規模,在資本結構中應保持較低的資產負債率,在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較好時,資本獲利能力較強,資本利潤率大于負債的利息率,這時應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正效應,可適當加大負債籌資的比重,從而獲得財務杠桿收益。
因此,企業在進行籌資活動時,應考慮企業的發展階段、生產經營狀況、資本的獲利能力等因素,確定合適的資本結構,合理利用財務杠桿效應。
四、復合杠桿及其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復合杠桿是指由于固定生產經營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的共同存在而導致的每股收益變動率大于產銷量變動率的杠桿效應。復合杠桿反映企業的總風險,它是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疊加,因此,企業總風險的大小取決于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的共同作用。在企業所能承受的總風險一定的情況下,企業應結合其行業特點及其發展所處的階段,選擇合適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及籌資規模和籌資方式。在企業銷售穩定、資本利潤率較高,經營風險較小時,企業可承受的財務風險就會高一些,可適當加大負債籌資的規模,充分利用財務杠桿效應,反之,在企業的起步階段和衰退階段,銷售不穩定或處于下滑階段,資本利潤率不高,企業經營風險相對較大,此時應縮減負債籌資的規模,降低負債籌資可能引起的財務風險,從而減少企業的總風險。
五、總結
經營杠桿是通過產銷量變動影響息稅前利潤的變動,而財務杠桿又是通過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影響普通股每股收益的變動,可見,兩者最終都會影響到普通股的收益。如果企業同時利用這兩種杠桿,那么產銷量對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響將更大,同時企業總風險也會更高。如果同時使用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會對銷售收入的變化產生組合效果。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可根據自身承受風險的能力,在一定的綜合杠桿水平之下,選擇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的不同組合,以適應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如財務狀況良好的企業可以適當提高財務杠桿系數,充分發揮負債經營對提高每股收益率的作用,相對降低經營杠桿系數,以規避經營風險;而經營情況良好的企業可以選擇適當提高經營杠桿系數,充分發揮固定成本對提高盈利水平的作用,相對減小財務杠桿系數,以回避財務風險。
綜上所述,合理利用杠桿效應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科學利用杠桿原理會給企業權益資本帶來額外收益,企業應認真研究杠桿原理并評價其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是合理利用杠桿原理為企業服務的基本前提,也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財務目標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唐淑文.財務管理(第2版)[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1.
2.徐增容.關于杠桿原理在財務管理中運用的評價[J].經營管理者,2011,(15).
作者簡介:
劉瑞紅,女,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會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