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兆勇
一、教材中銅與硝酸的反應裝置和優(yōu)缺點
實驗1教材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在具支試管的底部放銅片,借助于分液漏斗向試管中加2 mL的濃硝酸,收集氣體采用的是排水集氣法,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
實驗2仍用圖1所示的裝置,借助于分液漏斗向試管中加5 mL H2O用來稀釋HNO3,繼續(xù)采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
圖1實驗優(yōu)點:借助于同一個實驗裝置完成了Cu與濃、稀HNO3的反應,節(jié)約了藥品,同時也便于操作,實驗教學時間縮短。
不足之處:
(1)實驗采用的排水集氣法,NO2氣體收集效率低。
(2)反應結束后,在裝置內還存在多余的氣體,只要取下橡皮塞,NO2氣體會立刻外溢,造成對教室環(huán)境的污染。
(3)從實驗裝置來看,銅片浸于濃硝酸中,所以反應快慢無法控制,產生的氣體量通常較大,造成藥品的浪費,與綠色實驗理念背離。
(4)借助于圖1的實驗裝置,最后說Cu與稀HNO3反應生成的氣體是NO,這個結論有點牽強。問題在于最后借助于排水集氣法得到的NO氣體是怎么來的呢?學生會認為存在著2種可能性:其一,先前Cu與濃HNO3反應后,在裝置中有NO2氣體未能完全排盡與后來所加的H2O發(fā)生反應生成NO;其二是Cu與加H2O稀釋后稀硝酸反應生成了NO,而直接解釋為后種結論說服力不強。
二、濃硝酸、稀硝酸跟銅反應的微型化設計
1.實驗裝置
裝置如圖2所示。
圖22.實驗內容
將2片銅片分別置于U形管和具支試管內,向U形管內加入水直到彎管部分被完全浸沒形成液封,接著用套有乳膠管的尖嘴管將U形管的細管口塞住。
實驗1將4~5滴濃硝酸滴入具支試管讓其與具支試管中的銅片發(fā)生反應。可以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
(1)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綠色,說明生成了硝酸銅;
(2)還可以看到紅棕色氣體,生成NO2;
(3)用手去摸試管的底部,有燙手的感覺,說明是放熱反應。
實驗2經乳膠管紅棕色氣體擴散并漸漸充滿了U形管的大管端,NO2氣體不斷地溶解于U形管內液封的水中生成稀硝酸,可以觀察的實驗現(xiàn)象:U形管里銅片與水原來不反應,此時在其表面不斷有小氣泡生成,U形管小端的氣體仍然無色,說明了銅與稀硝酸作用(NO2氣體與水的反應產物)生成了無色的氣體NO。
實驗3實驗2中當U形管小端里的NO氣體濃度比較高的時侯,借助于一支多用滴管對準尖嘴管上方的乳膠管口吸氣,可以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多用滴管內很快出現(xiàn)了紅棕色的氣體,說明U形管小管端的無色氣體NO被吸入多用滴管后與滴管里的空氣反應生成紅棕色的NO2氣體,進一步證實無色氣體為NO。
設計實驗時如果缺乏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稍有疏忽就會出現(xiàn)科學性錯誤,這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在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操作等方面一定要考慮周詳,以免出現(xiàn)科學性的錯誤。微型實驗的優(yōu)點就是試劑用量少、效果明顯、實驗安全。所以要求設計實驗方案時要求實驗方案簡單,用試劑少,時間短,效果好。同時微型實驗設計時要盡可能不用危險品、減少用量、減少三廢,提高實驗的安全程度。當然,微型化學實驗的設計不是對常規(guī)實驗的簡單縮小,我們在實驗設計時,要真正地理解實驗目的、實驗理論和實驗要求,在此基礎上對傳統(tǒng)的、復雜的實驗進行科學的創(chuàng)新。
(收稿日期:2014-01-20)
一、教材中銅與硝酸的反應裝置和優(yōu)缺點
實驗1教材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在具支試管的底部放銅片,借助于分液漏斗向試管中加2 mL的濃硝酸,收集氣體采用的是排水集氣法,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
實驗2仍用圖1所示的裝置,借助于分液漏斗向試管中加5 mL H2O用來稀釋HNO3,繼續(xù)采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
圖1實驗優(yōu)點:借助于同一個實驗裝置完成了Cu與濃、稀HNO3的反應,節(jié)約了藥品,同時也便于操作,實驗教學時間縮短。
不足之處:
(1)實驗采用的排水集氣法,NO2氣體收集效率低。
(2)反應結束后,在裝置內還存在多余的氣體,只要取下橡皮塞,NO2氣體會立刻外溢,造成對教室環(huán)境的污染。
(3)從實驗裝置來看,銅片浸于濃硝酸中,所以反應快慢無法控制,產生的氣體量通常較大,造成藥品的浪費,與綠色實驗理念背離。
(4)借助于圖1的實驗裝置,最后說Cu與稀HNO3反應生成的氣體是NO,這個結論有點牽強。問題在于最后借助于排水集氣法得到的NO氣體是怎么來的呢?學生會認為存在著2種可能性:其一,先前Cu與濃HNO3反應后,在裝置中有NO2氣體未能完全排盡與后來所加的H2O發(fā)生反應生成NO;其二是Cu與加H2O稀釋后稀硝酸反應生成了NO,而直接解釋為后種結論說服力不強。
二、濃硝酸、稀硝酸跟銅反應的微型化設計
1.實驗裝置
裝置如圖2所示。
圖22.實驗內容
將2片銅片分別置于U形管和具支試管內,向U形管內加入水直到彎管部分被完全浸沒形成液封,接著用套有乳膠管的尖嘴管將U形管的細管口塞住。
實驗1將4~5滴濃硝酸滴入具支試管讓其與具支試管中的銅片發(fā)生反應。可以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
(1)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綠色,說明生成了硝酸銅;
(2)還可以看到紅棕色氣體,生成NO2;
(3)用手去摸試管的底部,有燙手的感覺,說明是放熱反應。
實驗2經乳膠管紅棕色氣體擴散并漸漸充滿了U形管的大管端,NO2氣體不斷地溶解于U形管內液封的水中生成稀硝酸,可以觀察的實驗現(xiàn)象:U形管里銅片與水原來不反應,此時在其表面不斷有小氣泡生成,U形管小端的氣體仍然無色,說明了銅與稀硝酸作用(NO2氣體與水的反應產物)生成了無色的氣體NO。
實驗3實驗2中當U形管小端里的NO氣體濃度比較高的時侯,借助于一支多用滴管對準尖嘴管上方的乳膠管口吸氣,可以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多用滴管內很快出現(xiàn)了紅棕色的氣體,說明U形管小管端的無色氣體NO被吸入多用滴管后與滴管里的空氣反應生成紅棕色的NO2氣體,進一步證實無色氣體為NO。
設計實驗時如果缺乏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稍有疏忽就會出現(xiàn)科學性錯誤,這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在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操作等方面一定要考慮周詳,以免出現(xiàn)科學性的錯誤。微型實驗的優(yōu)點就是試劑用量少、效果明顯、實驗安全。所以要求設計實驗方案時要求實驗方案簡單,用試劑少,時間短,效果好。同時微型實驗設計時要盡可能不用危險品、減少用量、減少三廢,提高實驗的安全程度。當然,微型化學實驗的設計不是對常規(guī)實驗的簡單縮小,我們在實驗設計時,要真正地理解實驗目的、實驗理論和實驗要求,在此基礎上對傳統(tǒng)的、復雜的實驗進行科學的創(chuàng)新。
(收稿日期:2014-01-20)
一、教材中銅與硝酸的反應裝置和優(yōu)缺點
實驗1教材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在具支試管的底部放銅片,借助于分液漏斗向試管中加2 mL的濃硝酸,收集氣體采用的是排水集氣法,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
實驗2仍用圖1所示的裝置,借助于分液漏斗向試管中加5 mL H2O用來稀釋HNO3,繼續(xù)采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
圖1實驗優(yōu)點:借助于同一個實驗裝置完成了Cu與濃、稀HNO3的反應,節(jié)約了藥品,同時也便于操作,實驗教學時間縮短。
不足之處:
(1)實驗采用的排水集氣法,NO2氣體收集效率低。
(2)反應結束后,在裝置內還存在多余的氣體,只要取下橡皮塞,NO2氣體會立刻外溢,造成對教室環(huán)境的污染。
(3)從實驗裝置來看,銅片浸于濃硝酸中,所以反應快慢無法控制,產生的氣體量通常較大,造成藥品的浪費,與綠色實驗理念背離。
(4)借助于圖1的實驗裝置,最后說Cu與稀HNO3反應生成的氣體是NO,這個結論有點牽強。問題在于最后借助于排水集氣法得到的NO氣體是怎么來的呢?學生會認為存在著2種可能性:其一,先前Cu與濃HNO3反應后,在裝置中有NO2氣體未能完全排盡與后來所加的H2O發(fā)生反應生成NO;其二是Cu與加H2O稀釋后稀硝酸反應生成了NO,而直接解釋為后種結論說服力不強。
二、濃硝酸、稀硝酸跟銅反應的微型化設計
1.實驗裝置
裝置如圖2所示。
圖22.實驗內容
將2片銅片分別置于U形管和具支試管內,向U形管內加入水直到彎管部分被完全浸沒形成液封,接著用套有乳膠管的尖嘴管將U形管的細管口塞住。
實驗1將4~5滴濃硝酸滴入具支試管讓其與具支試管中的銅片發(fā)生反應。可以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
(1)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綠色,說明生成了硝酸銅;
(2)還可以看到紅棕色氣體,生成NO2;
(3)用手去摸試管的底部,有燙手的感覺,說明是放熱反應。
實驗2經乳膠管紅棕色氣體擴散并漸漸充滿了U形管的大管端,NO2氣體不斷地溶解于U形管內液封的水中生成稀硝酸,可以觀察的實驗現(xiàn)象:U形管里銅片與水原來不反應,此時在其表面不斷有小氣泡生成,U形管小端的氣體仍然無色,說明了銅與稀硝酸作用(NO2氣體與水的反應產物)生成了無色的氣體NO。
實驗3實驗2中當U形管小端里的NO氣體濃度比較高的時侯,借助于一支多用滴管對準尖嘴管上方的乳膠管口吸氣,可以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多用滴管內很快出現(xiàn)了紅棕色的氣體,說明U形管小管端的無色氣體NO被吸入多用滴管后與滴管里的空氣反應生成紅棕色的NO2氣體,進一步證實無色氣體為NO。
設計實驗時如果缺乏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稍有疏忽就會出現(xiàn)科學性錯誤,這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在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操作等方面一定要考慮周詳,以免出現(xiàn)科學性的錯誤。微型實驗的優(yōu)點就是試劑用量少、效果明顯、實驗安全。所以要求設計實驗方案時要求實驗方案簡單,用試劑少,時間短,效果好。同時微型實驗設計時要盡可能不用危險品、減少用量、減少三廢,提高實驗的安全程度。當然,微型化學實驗的設計不是對常規(guī)實驗的簡單縮小,我們在實驗設計時,要真正地理解實驗目的、實驗理論和實驗要求,在此基礎上對傳統(tǒng)的、復雜的實驗進行科學的創(chuàng)新。
(收稿日期: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