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歡 ,賈亞濤 ,許鵬飛 ,路永強 ,韓偉明 ,范 博 ,2,李 萍 ,2
(1.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農業大學農業生物工程研究所,山西太谷030801)
谷子別名小米、粟,是傳統的耐旱、抗瘠優勢作物,在農業中又被稱為“五谷”,同時其還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在人類生產上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谷子起源于我國黃河流域,據記載,在我國已有超過7 000 a的栽培歷史。據調查,我國谷子的種植面積占世界種植面積的18.5%,產量約占世界稻谷總產量的29.1%,居世界第1位[1]。在我國,谷子主要分布于華北干旱最為嚴重的山西省、河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作為我國谷子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之一,又是我國的“小雜糧王國”,具有一定的地理和栽培優勢[2-7]。但張麗花等[8]對山西近60 a來的降雨量調查發現,山西降水量總體呈減少趨勢,并且干旱的趨勢有所增加。面對日益缺水的全球問題,谷子作為抗旱耐瘠的優勢作物,大力發展其生產已勢在必行。谷子產量不僅受氣候條件、地理條件、生產條件和農業技術的影響,而且還受到品種的影響。目前,關于谷子農藝性狀與產量之間關系[9-11]的研究僅限于某一農藝性狀,缺少較全面的分析。
本試驗以當地主推品種晉谷21號為對照,以紅苗老谷、晉汾5號、晉汾6號、黃冬谷、潞州黃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不同谷子品種的株高、莖粗、穗長、穗粗、穗質量及單株粒質量等農藝性狀的調查、分析、對比,并對其與產量之間進行相關分析,以期為谷子新品種的開發、選育和推廣提供參考。
供試材料由山西農業大學農業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分別為晉谷21號(CK)、紅苗老谷、晉汾5號、晉汾6號、黃冬谷、潞州黃。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供試材料于2013年4月23日種植于山西農業大學農作站,行距33 cm,按當地栽培技術進行種植和管理。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6.35g/kg,速效磷含量為12.24mg/kg,速效鉀含量為430.5 mg/kg。種植前澆足底墑水,6月5日開始澆水,之后每20 d澆水一次。9月23日收獲植株,待其自然干燥后調查農藝性狀,包括株高、莖粗、穗長、穗粗、單株粒質量、穗質量。
試驗數據采用DPS7.05軟件進行分析,用Microsoft office2003軟件進行作圖。
由表1可知,株高最高的是晉汾6號,平均為209.94 cm,其次是晉汾5號,平均為205.18 cm;常規品種晉谷21號(CK)株高居中,平均為183.65 cm;株高較低的是黃冬谷和潞州黃,分別為159.72,156.60 cm。晉谷21號(CK)株高與紅苗老谷之間差異不顯著,與晉汾6號、晉汾5號、黃冬谷、潞州黃之間差異極顯著。
從表2可以看出,對照晉谷21號莖粗與晉汾6號之間差異不顯著,但與紅苗老谷表現為差異極顯著;株高明顯較低的黃冬谷的莖粗也最小;同一系列品種的晉汾5號和晉汾6號在株高方面表現為差異不顯著,但在莖粗方面表現為差異極顯著;潞州黃株高與晉汾5號之間差異顯著,但其莖粗與晉汾5號之間差異不顯著。

表1 不同品種株高

表2 不同品種莖粗
由表3可知,晉汾5號的穗長最長,其次依次是潞州黃和晉汾6號,晉汾5號、晉汾6號與潞州黃間差異均不顯著;對照居中,其與紅苗老谷、黃冬谷、晉汾6號間差異不顯著,與晉汾5號、潞州黃間差異極顯著;晉汾5號與晉汾6號間差異極顯著。

表3 不同品種穗長
由表4可知,紅苗老谷穗粗最大,黃冬谷次之,對照居中,潞州黃和晉汾系列偏小。在0.05水平上,除潞州黃外,其余品種穗粗均與對照間差異顯著。
由表5可知,對照晉谷21號的穗質量僅次于紅苗老谷,二者相差3.98 g,且差異不顯著;其略高于晉汾5號和黃冬谷,三者間差異不顯著;晉汾6號和潞州黃的穗質量較小,且二者間差異不顯著,但均與紅苗老谷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表4 不同谷子品種穗粗

表5 不同品種穗質量
由表6可知,紅苗老谷的單株粒質量最高,其次依次為對照晉谷21號、晉汾6號、晉汾5號、黃冬谷,單株粒質量最低的是潞州黃。在0.05水平上,紅苗老谷、潞州黃單株粒質量與對照晉谷21號間差異顯著,其余品種與對照晉谷21號間均表現為差異不顯著;在0.01水平上,單株粒質量只有潞州黃與晉谷21號間表現為差異極顯著。

表6 不同品種單株粒質量
由表7可知,在參試的5個品種中,單株粒質量與穗質量間呈顯著正相關,與株高、莖粗、穗粗間呈正相關,與穗長間呈負相關,但均未達到顯著水平;穗質量與株高間呈正相關,與莖粗和穗長間呈負相關,與穗粗間呈顯著正相關;穗粗與株高、莖粗和穗長間均呈負相關;穗長與株高和莖粗間呈正相關;莖粗與株高間呈正相關。說明當穗長較小,株高、莖粗、穗粗和穗質量均較大時,谷子的單株粒質量較大,從而可獲得較高的產量。

表7 不同農藝性狀與產量的相關關系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品種的不同農藝性狀之間差異極顯著。其中,紅苗老谷的單株粒質量明顯高于對照品種晉谷21號,而其余參試品種均比對照晉谷21號的單株粒質量低。單株粒質量與穗質量間呈顯著正相關,與株高、莖粗和穗粗間呈正相關,與穗長間呈負相關;穗質量與穗粗間呈顯著正相關,與株高間呈正相關,與莖粗和穗長間呈負相關;但穗粗與株高、莖粗、穗長間均呈負相關。所以,穗質量是影響谷子產量的第一要素,其次依次為穗粗和株高,穗長與穗粗、穗質量、單株粒質量間均呈負相關,與株高、莖粗間呈正相關,這與鄭向陽等[12-13]的研究結論相符。因為穗質量與穗粗間呈顯著正相關,但穗粗與株高間呈負相關,所以得出,株高有利于提高單株粒質量,但是并不是株高越高越好,適當地增加株高有助于提高谷子產量,與任月梅等[14-15]的研究結論一致。
綜上可知,在選育谷子新品種時可以通過一定程度上控制莖粗、抑制穗長,適當地增加株高、穗粗,提高穗質量來獲得更高的產量。
[1]魏新彩,王新生,劉海,等.HJ衛星圖像水稻種植面積的識別分析[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2(6):382-388.
[2]岳安良.谷子的抗旱性及其在旱作中的地位[J].河南農業科學,1987(5):3-4.
[3]古世祿,古兆明,駢躍斌,等.山西谷子(粟)的栽培史[J].農業考古,2006(4):168-190.
[4]溫琪汾,王綸,王星玉.山西省谷子種質資源及抗旱種質的篩選利用[J].山西農業科學,2005,33(4):32-33.
[5]馬建萍,王志,王余蘭.山西省谷子生產的現狀及展望[J].國外農學·雜糧作物,1998(5):32-34.
[6]張姣芳.山西主要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分析 [J].山西農業科學,2005,33(2):3-7.
[7]閆玄梅,李建軍.山西省小雜糧比較優勢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6(S2):3-6.
[8]張麗花,延軍平,劉櫟杉.山西氣候變化與旱澇災害趨勢判斷[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3(5):121-124.
[9]劉桂富,盧永根,王國昌,等.水稻產量、株高及其相關性狀的QTLs定位[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98(3):5-9.
[10]樊葉楊,莊杰云,李強,等.水稻株高QTL分析及其與產量QTL的關系[J].作物學報,2001(6):915-922.
[11]謝曉金,李映雪,李秉柏,等.高溫脅迫下水稻產量的高光譜估測研究[J].中國水稻科學,2010(2):196-202.
[12]鄭向陽,吳錦云.谷子主要性狀間相關關系分析[J].甘肅農業科技,2005(2):15-18.
[13]屠環文,盧臨智.谷子品種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的相關分析[J].甘肅農業科技,2005(9):12-15.
[14]任月梅.春播早熟區谷子主要農藝性狀相關和通徑分析[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4(1):13,22.
[15]丁安明,崔法,李君,等.小麥單株產量與株高的QTL分析[J].中國農業科學,2011(14):2857-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