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川
中華經典博大精深,蘊藏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內涵,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和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結晶,是我國的文化瑰寶之一。它能引導我們的學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精神世界,有益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古詩詞的平仄韻律特點非常適宜于青少年誦讀,通過誦讀數量的積累和逐步的理解,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熏陶、引導,這對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乃至對青少年的終身發(fā)展都是有益的。
一、誦讀國學經典詩文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了上好語文課,我經常帶領學生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誦讀經典美文,甚至把語文課留一部分時間對學生進行誦讀訓練,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積累知識,且書聲瑯瑯,營造出了課堂上應有的文學氣氛,也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語文課的教學質量。同時,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們在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中激發(fā)出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讓老師也能更加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例如,利用晨讀和晚讀的時間要求學生朗誦《弟子規(guī)》,我則利用課前與課余時間加強朗誦指導,在誦讀過程中讓學生領會了意境,引起了他們的學習欲望,讓他們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樂趣。
二、讓學生積累古文詩句素材,能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中華經典詩文與現(xiàn)代文的閱讀朗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誦讀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誦讀中華經典詩文詩句可為學生寫作和言語表達引經據典提供豐富的更具文化內涵的內容。中學時代是記憶的最佳時期,讓學生多誦讀中華經典詩文詩句,不僅能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而且還能讓他們感受文字的節(jié)奏、音樂性和靈敏度。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好文章如果誦讀得多,其中靈巧的修辭、暢達的造句、鏗鏘的聲韻、周密的謀篇,口誦心明,不知不覺中都會變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學生的作文中經常會引用一些經典詩句來給自己的文章潤色,拓寬了寫作思路。經典教育除了能為學生寫作提供大量的引經據典的豐富內容之外,還可以學習到古人的邏輯思維和寫作的基本知識,大大提高學生的語文程度。
三、用誦讀國學經典詩文彌補課文內容的不足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語文教學要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理念,將中華經典詩文融入其中,設計生動的誦讀課堂,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文化底蘊和語文能力。
“語文水平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這不僅反映了學習的方法,還反映了學習內容的廣泛性。我經常利用經典同課文在內容上的聯(lián)系,適時引入教學環(huán)節(jié)作為課文的補充,以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實施語文教學時很好地補充了課文內容,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四、誦讀國學經典詩文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
現(xiàn)在有些學生受不良文化影響太深,崇尚暴力,缺乏愛心,遠離善良,違法犯罪時有發(fā)生。開展誦讀中華經典詩文詩句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傳統(tǒng)美德,具有良好的人格操守。讓學生背誦最有價值的中華經典詩文詩句,讓他們耳濡目染于圣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品質,中華經典詩文詩句將隨伴其人生的成長。長期的誦讀薰習,還可提高他們閱讀古文的能力。如學生誦讀的經典作品《弟子規(guī)》,它要求學生在與人相處時要做到互相尊重,做到“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在言行舉止上要做到“凡出言,信為先”,“步從容,立端正”;在穿戴上要做到“衣貴潔,不貴華”,“襪與履,俱緊切”等等。學生們在誦讀中華經典詩文詩句時會發(fā)現(xiàn)經典詩文與生活時時同在,就會自覺按圣賢的要求約束自己。
語文作為文化載體,決定了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物質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文。站在時代的講臺,手執(zhí)新教材的語文教師,應該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一歷史使命: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特殊功能,讓學生在祖國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游弋、翱翔,使中華文化傳統(tǒng)得以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