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東
我愛花,更愛養花,剛調到犀溪小學,看到校園的一角荒著怪可惜,就整理出來種上花草。很快花圃就花枝招展,花香四溢,校園的一角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來訪的朋友贊不絕口,做你的花草真幸福。我頓然有所悟:育人如養花,作為校長,我該怎樣讓校園之花幸福綻放?
一、培育愛花的心性
養花首先要有愛花的心性,視養花為樂事。育人如養花,育人是一項大工程,教育的價值在于培養健全的人格,全方位培養人的素養,教育者必須要有“培養”的心。有了培養之心,才能熱衷于摸索培養之道。
二、掌握育人的理念
將一座或大或小的園圃交給幾個園丁管理,園丁的素質和喜好幾乎決定了他們所培育的苗木、花朵的特性和品質。同樣,一所學校的發展,首先得益于校長嶄新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校長對學校管理觀、教育觀、質量觀、學生觀等等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生命的發展。任何落后于時代的教育都應該是淘汰的教育。“以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生活”是對教育的褻瀆。當前,貫徹執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是教育的根本方向。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領航人,必須把握這一方向,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作為育人的指南,引領師生在教育的大海里起航。
三、探求育人的途徑
1.校園文化是育人的豐厚土壤
教育應該是“為學”與“做人”并重。單學知識,為分數求功利就是教而不育。真正的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取得高分,考得好學校,更重要的是關注孩子的未來,讓孩子走出學校獲得豐滿的人格,快樂的人生。
校長不可能都深入課堂對學生進行直面教育,但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優美、整潔、布局合理、協調的育人環境。在這環境里進行“以人為本”的文化建設,凸顯文化建設的“文化品位,人文精神,和時代氣息”,努力融進情感陶冶,人文關懷,生命價值,實現讓校園的的每個角落都無聲地育人。
犀溪小學的辦學理念是“播種良好習慣,培養高尚品質”, 懂得“明禮,誠信、感恩、惜福”,做一個真誠待人、踏實做事、快樂生活的人。犀溪是“廊橋水鄉,狀元故里”,是“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學校依托這一資源優勢,讓所有的標語、文化展板都以本鄉本土的風俗民情、秀美風光為背景,學生在學習文字內容的同時,也欣賞了自己家鄉如詩如畫的美景。結合“明禮、誠信、感恩、惜福”的育人目標,教學樓的墻體、樓道,以“美鄉村美少年”為主題,安排了“好少年好禮儀”板塊。綜合樓樓道墻體,則以“誦經典蘊涵養”為主題,設計了圖文并茂的《三字經》《弟子規》。每一樓層分別懸掛以西浦風景為背景,以關于誠信、感恩、勤學勵志、弘揚高尚師德等為內容的名人小故事、名言警句。體現出一個展板就是一個小故事,一個角落就是一幅作品。整個校園文化的建設,在渾然一體的同時,每面墻都具有交流、打動和感悟的功能,真正起到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熏陶作用。這樣的熏陶有如肥沃的土壤,引領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2.校長的親和力是育人的陽光雨露
是園丁就應該讓花園姹紫嫣紅,校長更應該為花兒的綻放修枝剪葉。 或許我們已經習慣了校長抓中層,中層抓一線的,一線抓學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許多校長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社會公關,籌集經費,校園安全或解決教職工后顧之憂等方面,而忽視了教育者的本真角色,于是學生對校長陌生,校長對學生疏遠,學校哪些學生優秀,哪些學生頑皮,校長不知其人,不認其面。校長室對大多數人來說也是“禁地”,他們即便想與校長交流,也因為膽怯而放棄。事實上校長是學校主要的教育者,應當時時處處發揮育人的功能。對學生進行直接的教育既是校長有效工作所必須,也是校長幸福感的重要來源。德國一所公立學校曾對學生成長進行跟蹤,得出一個結論:凡是在上小學時就結識校長的學生,一般具有三個特征:一是不畏權威,二是善于與人溝通,三是樂于在大人物面前表現自我。由此可見,校長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對學生產生的直接的精神影響是深遠的。所以校長室不應該成為學生的禁地,應該成為和學生輕松交往,友好相處的快樂地。校長應該常常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常到學生當中轉一轉,和學生成為朋友,無論在校內校外對學生都應該真誠、平和。只有主動接近學生,才能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了解他們的思維傾向,興趣,愛好,才能,稟賦……才能為構思新的教育方案,進行新的教育探索獲得最直接,最新鮮的信息資源。同時,在與孩子接觸的過程中,校長的文化品位,修身之道,為人之本對學生都會產生直接影響,這種影響潤物無聲,有如陽光雨露滋潤,促進孩子人格的健全與提升。
3.豐富的校園生活是孩子成長的營養添加劑
省頒課程是孩子的主食,第二課堂是孩子的營養添加劑。只有主食沒有副食品,孩子就會營養失衡,發育不良。校長應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對學校里有特長的老師,校長要打心眼里賞識,倍加愛惜,并發揮其特長,充分開設好第二課堂,創造生動活潑的育人氛圍。小學生的特點是熱情好動,凡事躍躍欲試。封閉禁錮的校園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覺得校園不僅是家園,更是樂園,溫馨的港灣。在快樂的園子里才能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寓教于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成長,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適應新世紀的人才。
陶行知先生說過:要評論一所學校,就得先評論他的校長。學校是花園,校長是養花人,走在花叢中,看花兒幸福綻放,才是教育者最大的快樂。校長工作千頭萬緒,繁瑣雜亂,只有一心裝著學生,善于總結,把握規律,用智慧、愛心和汗水澆灌、培育、呵護園子里的每一株幼苗,他們才能枝繁葉茂,姹紫嫣紅,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