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喜婷
摘 要:民營企業一般以私營企業為主,他們的責任意識不強,重業務輕財務,會計控制和基礎極為薄弱,提供的會計信息也嚴重失真。本文闡述了我國民營企業會計核算過程中的問題現狀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民營企業;會計核算特點;核算原則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結構成分日益多樣化,民營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促進市場競爭、增加就業機會、方便群眾生活、推進技術創新、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大型企業相比,他雖具有靈活、反應快的特點,但是由于存在管理、制度等各方面的問題,從而使會計核算正常化實施步履艱難。
一、民營企業的特點
1.1靈活,反應快,創新能力強,工作效率高。由于民營企業具有機制靈活、適應性強的特點,幾乎在每一個被大企業忽略或沒有提供有效服務的市場空白的行業中,都有著憑借自己靈活快速優勢拼搏的民營企業,并游刃有余的填補著大企業忽視或不宵的一個個產業空白點。1.2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雖然行業涉及面廣,但業務單一,競爭力不強,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1.3組織結構簡單,組織制度和專業人員缺乏。大多民營企業是由最初的小經商業主憑借自己積攢數年的資金創立的,他們對會計體制的制度結構、組織制度了解不多,家庭式的管理模式也讓他們也忽略了這方面的制度建立。1.4逃避納稅和債務的行為較多。我國大多優惠政策都偏向于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考慮較少;在面臨自身資金不足,稅收資金等優惠政策又無法實現的情況下,為了積累更多的資金,攢取更大利潤,大多數民營企業不得不鋌而走險,逃避納稅和償還債務。
二、民營企業會計核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會計核算主體界限不清。由于民營企業即是投資者又經營者,企業中的財產與個人家庭財產經常發生相互占用的情況,會計核算形式無論采用哪種,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都不會太明顯,都會因存在企業產權與個人財產界限不清的問題,給會計核算工作帶來很大困難。2.2會計機構設置簡單。很多民營企業為節約核算成本,在會計機構設置不按規定,有的民營企業甚至不設置會計機構,將審核、記賬、出納由一人兼任,違反了《會計法》等會計法律法規制度中的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有的即使設置了會計機構,也因民營企業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導致會計機構層次不清、分工不明。2.3內部會計控制缺乏。因為民營企業大多數是依靠家庭或家族成員共同經營創建的,在經營上一般采取家庭式經營,所以出于某些方面的考慮,這類民營企業都會選擇自己人來管理一些重要部門。但因家族式的經營方式容易使民營企業內部管理較混亂,特別是資金管理方面,由于所有權與管理權不分,導致報銷審批制度不嚴,容易出現貪污舞弊現象。2.4原始憑證不合法,記賬依據不充分。由于在購買商品物資時要不要發票價格差異較大,索要發票的商品物資價格較高,兩者的差價是稅款。由于取得用以證明經濟業務發生的原始憑證需要付出較大的成本,本著節約成本的思想,大多數民營企業往往在購買商品物資時會不索要發票,結果將造成企業記賬失去真實的原始依據,在會計核算時提供不真實的會計信息,致使核算不規范。2.5企業內部監督乏力。《會計法》規定“內部會計監督要求會計人員對本企業內部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監督”,但由于民營企業是家族式管理,管理者干預企業會計工作較多,導致會計人員由于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驅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圖行事。如管理者指使會計人員編制虛假的會計信息,或會計人員為了自己的私利提供不真實的財務會計報告等等,致使會計的監督職能成為一句空話。
三、民營企業會計核算的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3.1現有的法規還不夠完善與健全,宣傳和執法力度還比較小,法制環境還比較弱。雖然《會計法》、《稅收征管法》等相關法規,對弄虛造假者和會計核算不規范行為規定與限制較多,但隨著發展的需要,在實施中,不少制度法規范圍和標準已不適應新的經濟形勢,特別是應對規范民營企業的會計行為的法規,更是嚴重滯后。3.2 會計人員管理方式欠缺。由于我國對民營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管理還沒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再加上民營企業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原因,民營企業會計從業人員即是管理者,又是投資者,要從根本上對民營企業從業會計進行管理,難度較大。3.3高素質會計人才相對匱乏。由于民營企業多是家族式管理,大多數不愿聘用家族外的人員管理自己的帳務,對財務工作重視不夠,疏于管理,缺乏依法理財的意識。此外由于民營企業會計從業人員大多即是管理者又是投資者,無暇學習提高會計知識,導致會計專業知識缺乏,會計核算業務水平不高。3.4企業管理過度重視利益收入。由于民營企業的內部成本管理及利潤分配由企業所有者自主支配,其利益與所有者的利益高度相關,甚至完全一致,所以在會計核算和企業經營上,企業所有者關心利潤和成本遠遠大于會計核算的是否規范化。而且雖然使用計算機雖然能夠提高財務處理的效率,但計算機的應用能夠使財務賬目更清楚而系統,能為稅務部門稽查提供詳細的數據,不易于做假逃稅,導致民營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很少使用計算機進行財務處理或表面上使用計算機。
四、解決民營企業會計核算問題的對策
4.1完善民營企業法規體系建設。要注意各相關法規的銜接,避免執行的混亂,并及時完善其配套措施,健全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制定具有適合民營企業應用的法律法規,使會計各項工作及監管部門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會計核算不規范的法律漏洞。同時還要加大會計法規的監督職能作用,懲治作用,從而進一步強化民營企業負責人的責負意識,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除要求及時整改外,并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外,涉及違法犯罪的還要移交司法部門,從而嚴肅會計法規威嚴。4.2嚴格執行會計核算原則,正確定位高層管理人員的角色。在會計核算中要嚴格遵循會計核算的13項基本原則,即客觀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相關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謹慎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對會計信息的質量、準確進行確認計量、合理對確認計量進行修正的保障。在推行這13項基本原則的同時,要立足于民營企業主的利益,教育高層管理者,自覺與企業會計人員從思想上與其保持獨立,同時接受其監督行為,并嚴格做到不利用職權做出職責不清的越權行為,從財務部取錢,一定要按照會計原則進行,會計對高層管理者資金使用一定要按照企業財務預算執行。4.3吸引高素質會計人才到企業擔任會計,并通過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強化民營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建設,并結合民營企業的實際,建立一套內控嚴格、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制度,嚴格現金的管理、財產的審批、審批權限的分配、財務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同時明確資金的籌集和使用,從而做到各項制度堅決執行、堅持始終。
參考文獻:
[1]榮樹新,楊楚義.民營中民營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2008,(4):62-63
[2]李軍改,彭智軍.構建完善的中民營企業會計制度[J].現代商業,2007.(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