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校園的各種社團和組織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離不開大學校園種類繁多的各色社團組織,大學的各種社團和組織對當代大學生不斷的自我完善和提高有著積極的影響。但隨著網絡的發展,各個社團與社會的聯系增多,與其他院校的學生社團交流日益密切和頻繁,社團的發展呈現新趨勢。
關鍵詞:社團組織現狀發展
學生社團是我國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我國高校第二課堂的引領者。高校學生社團是學生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盈利性群眾組織。
一、高校社團組織的發展現狀
“隨著高等教育社會化趨勢的深入發展,高校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與社會需求接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認識到,在校期間參加學生社團,可以積累一定的社會閱歷,對于將來盡快適應社會非常重要。這種認識的轉變,推動了大學生參加社團動因由純粹的興趣向興趣+務實轉變。”[1]這樣也可以解釋為什么近年來各個高校不同性質的社團數量的增加。社團的大量增加,一個社團要想在眾多社團中立足,就必須緊跟時代的脈搏,在保持自身性質不變的情況下,讓社團的發展取向多元化。
在學校為了讓文學創作工作室更好的發展,工作室網絡采訪了多所大學文學社團的負責人,對大學校園文學社團的發展的采訪情況做了綜合分析,各高校的文學社團的發展現狀可以概括為:大家喜歡的社團偏向于技能和實踐方面,文學社團的參與人員急劇減少;人員的素質層次不齊,興趣不高;堅持寫作的人極少,很難集中起人來開交流會,人員之間溝通甚少。由于經費等物質條件的不足,制約活動的開展,活動一般以校園的征文比賽為主,同性質的社團類似活動很多,成員對辦活動積極性不高,出現社團后繼無人,舉步維艱的局面,少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等問題。
不同高校的文學社團結合自己的實際都有各自的培養目標和模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教育科技的進步,文學社團的日常工作也要求必須逐漸的現代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發展中不被淘汰。
二、在常規中尋求發展
以西北民族大學大學生實踐創新中心文學創作工作室為例,工作室有自己獨立的工作空間,配備所需要的有現代化的辦公自動化設備和專業的排版軟件,以保證雜志的順利出版和日常的活動。文學創作工作室的雜志以校園原創雜志為主。一本面向全校發行的校園雜志《思無邪》,一本用于展示和交流本校各個組織與社團優秀成果的《求索》。
工作室的雜志自己排版,大學生實踐創新中心有與各個專業對口的工作室,各個工作室之間緊密聯系,密切合作,在合作中共同進步。兩本雜志,由于刊物設置的板塊需要,分別按照個人的興趣去參與,讓大家在這個組織里不僅學會寫文章,更學會合作與交流。雜志的封面設計和日常的海報宣傳會由創新中心對應的廣告設計工作室和平面設計工作室來完成,同時感興趣想學的成員負責這個板塊,培養專業的成員,增加技能。
“文學的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種功能都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具有整體性,體現在文學對人的情感、理想、信念、道德、人格等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2](《文學概論》113頁)工作室本著多層次,多方位,多元化的原則,讓文學真正走進生活。為了培養工作室成員的實踐與交流能力,在征集稿件的同時,設有專門的小分隊,采訪學校的優秀教師,對校園寫手進行約稿。除此以外、工作室成員常常集體外出采風并定期與各個社團交流。
文學是一種情懷,文學創作工作室作為一個文學類的社團,有責任和義務去做一些真正的文學性的活動。以最近的一次“夏日亮詩會”為例,學生自己創作詩歌,并由作者找品鑒師和朗誦師為自己鑒賞和朗誦,最后由現場的詩人進行專業點評。在此次詩會上,大家還演唱了由徐志摩詩歌《偶然》改變的歌曲。此次活動得到了學院的大力支持,老師現場做了全面而客觀的評價。對現場詩歌的評點是嚴苛的,但也是對原創詩歌的最大的肯定,是把參與的同學當作詩人,而不是寫詩的學生。文學史一種抒情,更是一種思考,在學習生活中多一些純文學的活動,對校園文化的建設是有積極作用的。
三、網絡時代下的新探索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網絡文學,手機小說等都是依托于網絡媒介而發展的,對文學的發展和高校文學社團的發展是機遇也是挑戰。在互聯網時代下,文學很自然的會在數字媒體中開辟新的境界,在新的境界中是流星還是發展成為燎原的星星之火,所以關注網絡時代的文學轉型和發展有重要意義。
文學創作工作室在平日的工作中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以QQ空間的空間論壇為例,工作室成員每周有一次作業,根據不同的時間段與相關的時政熱點和文學事件布置作業,工作室成員根據要求寫的文章,傳到空間論壇,在論壇內所有成員都能看到而且方便點評。空間論壇的交流打破了各自作品在成員內交流的局限性,良性循環。
高校文學社團作為高校教學活動的后花園,在網絡時代下要積極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努力為社團的發展鋪路,為廣大的成員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文學創作工作室有充分的硬件設施,積極利用網絡平臺與各個高校取得聯系,參與進高校文學社團聯盟,與網絡文學大學建立合作關系,尋找校園的小說寫手。工作室致力于為在校的廣大文學愛好者搭建一個良好的寫作平臺,通過自己的文學作品和自身的創作體會在成體系的網絡文學大學里與知名作家傾心交流,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各個高校的文學社團都遵循著自己的獨特軌跡慢慢成長,沉寂與繁榮交替,等到當年大學校園里的青春逝去,感嘆時間都去哪了的時候,每個社團都會給每個成員留下各自不同的深刻回憶,青春的文學夢曾在這里起飛,各自的聲音在這里碰撞出思考的火花。世界是本沒有路,走出來了,就會越走越寬闊,文學依然神圣,努力還在繼續。
參考文獻:
[1]石國亮.《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的新趨勢》[J].青年探索,2008
[2]文學理論編寫組《文學理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9
作者簡介:李曉紅(1992年2月),彝族,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2011級漢語言文學(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