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曾經枯瘦如柴的身軀為撫養兒女含辛茹苦,步步艱辛,卻始終像是永不衰退的老黃牛默默耕耘,同樣的肩膀,別人的身上能負荷幾多,而她的身軀確是超能量負荷,只為能早點回家照看尚不能理事的孩兒。
剛剛走出大學校門,步入社會的我,在為自己的前程奔波,而母親卻像一堵如釋重負的墻倒下了,頓時我的心如刀絞,因為做兒子的我還沒有向自己的母親盡一下孝心的,我請假回到家,看到母親的樣子,感覺很無助,但心底總想一定要盡自己的所能看好母親的病,于是從銀川到蘭州再到平涼四處奔走,終于在平涼市人民醫院對其病癥查了個究竟。結果出來了,事情卻不盡如人意,但也在預料之中,母親得的是后縱隔惡性腫瘤,我頓時感覺天要塌下來一樣而不知所措。靜下心來想想,母親這幾十年,一路走來,背負著多少辛酸,忍受了多少白眼,現在兒子雖然沒有多大成就,但至少也能不在向家里伸手要錢,也能自己養活自己了,而她卻在將要輕松的時候倒下了,好像終于松了一口氣一樣。
為了生下我,母親受了多少另眼旁觀和嘲笑;生下了我,母親又受了多少另類艱辛和勞苦;養大了我,母親又受了多少日夜操勞和孤獨。
兒時,母親四處奔波,為兒操勞,歷盡千辛,只為兒能長大成人;少年時,母親低聲下氣,忍辱負重,只為兒能學習進步;長大后,母親夜夜驚夢,白發依舊,只為兒能事業有成。天下的母親,難道永遠就放不下為兒女操勞的心思嗎?
母親的話時時早我的腦海想起,“不要像媽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為了錢,操碎了心,要有知識,懂文化,要用頭腦重的只是賺錢,不要整天泡在黃土堆里,造成了冷眼。知識學下了,裝在能夠在腦子了,永遠才是自己的”。
小時候,尚未進入校門的我,讓這高大的背影操碎了心,得了痢疾脫水,那時醫療條件差,母親只能抱著我到鎮上去看病,晚上的星星和月亮就像是瞬間不那么明亮了,也不同情一下這為兒子奔波的身影,沒了害怕,只有了匆忙前行的腳步聲。
進入了校門的我,由于嬌生慣養,總感覺我最大,整天貪玩,根本不知道學習是什么,只覺得找了個好耍的地方,老師和同學都認為我是害群之馬,母親也是被人指手畫腳,受盡責罵和唾棄,也許,心酸的淚水只能化作努力勞作吧,來發泄一下內心的郁悶,沒有誰能聽她那無端的傾訴,真是“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母親的心中應該覺得心如刀絞吧,只能將恨鐵不成鋼的怨氣夾雜在哪木棍上,讓這不懂事的兒子能稍微有點起色,但誰知,俺只是徒勞罷了。就這樣,一年過去了,姐姐要出嫁了,家中稍微有了點積蓄,母親就拿出了點錢買了點小麥,從那時起,我們姐弟才真正吃上了白面饅頭。
甘肅莊浪1995年的冬天,是個寒冷的季節,春天終于來臨了,以前的連片房子也要拆了重新蓋,母親也算是為兒女們創造個溫暖的避風光吧,當時家中來了村莊中的一位農行支行的行長,在家中的那一席話讓我頓時驚醒,雖然話中充滿了嘲諷,但至今讓我記在心頭,“老三的兒子聰慧,老二的兒子乖巧,他們肯定很有出息,你的兒子像你一樣就是一個榆木疙瘩,永遠沒有出息”,當時這句話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母親也許沒有看到我當時的氣憤,只看到母親滿眼的淚花醞釀在眼眶中,因為那時兒子實在不懂事,當母親的還有什么話去反駁人家呢,只能忍著說“我只希望他不要像我一樣就行了”。
新學期來臨了,我很規矩的背起了書包,不再是那個頑皮的小孩,兒時心中裝著一團熱火的少年,早起晚睡,知道寫作業,知道看書,母親真的高興極了,也再沒有人說我不行了,家中的客人也開始多起來了,也許這就是宿命吧。從那以后,我一直認為,學習好考上好大學才能有好日子過啊。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讓母親為我的學習操心,或許多少還是操心了,但相比別人也算少了點吧。
躺在病床上的母親依舊擔心我會沒有那么多錢為她治病,覺得是自己連累了我,正值春節和我的生日,守在母親身邊生怕化療的藥物讓她不舒服,寧可自己不去吃飯,就只是看著她,因為我也不知道能看著她多久了,和母親聊聊天,什么事情也順著她的心意,只要她高興就行了,這痛苦的一天也就過的快了,為了讓他享受一下春節的氣氛和看到兒子又長了一歲的歡悅,于是我特意準備了賓館,讓她休息一下,享受一下家庭團圓。
當時,從重慶請假回家照看母親,為了滿足母親的心愿,回到家鄉來上班,我就去參加了縣選三支一扶考試,本來也沒想著考上,因為我相信母親會好起來的,但事與愿違,該結束重慶那邊的生活了。
這一路上,經過努力,母親的病情也算有了好轉,我也在慢慢的滿足她的一個又一個心愿,只愿她能少為我操點心,現在我已經結了婚,讓他看到了孫子,下一步我將買房子,讓他享受一下從來沒有住過的樓房,當了父親,更明白了母親的心,孩兒的一舉一動總會讓母親牽腸掛肚。現在回到家,雖然母親病在床上,躺著,但也是個念想,總有些牽掛和安慰吧,當自己覺得有些事情不懂時,也可以從她那里得到些許意見和建議。
母親就像是一株盆景,努力長大,為了開枝散葉,給了兒女陽光和雨露,怕他們被太陽曬了,就用自己的身軀為他們乘涼,陽光下,月亮下,日夜交替,年復一年,只為孩兒快快長大,然而,她總有操不完的心思,孩子在她的眼中永遠還是長不大。
這是一個瘦弱的肩膀,卻撐著堅強的身軀;這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母親,卻留下美妙的身影;這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卻藏著多少辛酸;這是一個行動不便的奶奶,卻背負著多少痛楚。
在路上,留下了多少沉重的腳步;在路上,曾留下多少無助的眼神,在路上,曾留下了多少失落的背影;在路上,曾留下多少無味的血汗;在路上,曾留下多少美妙的交響。為母親一路清貧,含辛茹苦,于是寫下了下面的話,愿天下兒女珍重親情,因為過往將不再擁有。
歲月輪回,物是人非,匆匆過客,曾留下幾多?
峰回路轉,柳暗花明,悠悠路人,卻帶走幾何?
身影依舊,印記常駐,青青綠草,只期待天晴。
作者簡介:柳高飛,單位:莊浪縣趙墩鄉財政所,2011年重慶工商大學會計專業畢業,本科學歷,曾就職于重慶中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先后參與各類審計項目,現任莊浪縣趙墩鄉財政所預算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