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社會數字信息化技術已經相當深刻應用于各領域,很多傳統(tǒng)的技術已被高新技術所替代,圖書館的服務平臺發(fā)展也一樣。本文對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作了簡要的介紹,對其現(xiàn)在的發(fā)展狀況予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發(fā)展意見與建議。
關鍵字:圖書館;數字化;網絡化;服務平臺;建設
圖書館對于一所學校來說,它的重要性不亞于人類的心臟。它是一個學生、教師以及在校的教職工提供發(fā)展自己、豐富自己的精神糧倉,它是整個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隨著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通訊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圖書館辦公自動化程度逐步提高。現(xiàn)代社會的信息量甚是龐雜,以往的圖書館服務方式已經不足以滿足現(xiàn)代人的學習需求。因為現(xiàn)代人對信息的需求量極大,而且對信息的時效性要求也很強。為了能給讀者們提供一個既方便快捷又優(yōu)質高效的服務平臺,圖書館的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刻不容緩。
目前,整個世界正在進入數字化、網絡化和一體化的信息時代 ,信息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信息技術在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圖書館的信息載體以及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數字化信息網絡傳輸的大背景下,圖書館工作方式和服務模式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因此,如何快速、便捷、高效地獲取和利用信息便成為一個圖書館辦館水平的重要標志,而如何建立一個資源豐富、功能完善、使用方便的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更是成為各個圖書館要研究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簡介
百度百科定義:數字圖書館(Digital Library)是用數字技術處理和存儲各種圖文并茂文獻的圖書館,實質上是一種多媒體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統(tǒng)。它把各種不同載體、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資源用數字技術存貯,以便于跨越區(qū)域、面向對象的網絡查詢和傳播。它涉及信息資源加工、存儲、檢索、傳輸和利用的全過程。通俗地說,數字圖書館就是虛擬的、沒有圍墻的圖書館,是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擴展的知識網絡系統(tǒng),是超大規(guī)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沒有時空限制的、可以實現(xiàn)跨庫無縫鏈接與智能檢索的知識中心。
數字化圖書館有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第一,把圖書館的紙質書籍內容經過處理變成計算機適用的數據,通過語音、數據、圖形、文字等方式進行的數字化資源共享,讓其閱讀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圖書館內;
第一,數字化圖書館就是讀者所需獲取的一切圖文信息不用面對書籍,而是面對計算機;
第二,圖書館數字化之后也意味著管理的數字化,管理的數字化就是指信息庫資源的更新、訪問人數的統(tǒng)計、圖書及讀者類型的分類、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比較分析都可以經過計算機進行;
第三,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數字化圖書館所開放的信息進行訪問,而不局限于某一個學校或事業(yè)單位的團體,做到了信息網絡化,資源的共享化;
第四,數字化圖書館的圖書利用率高效化,比如同一種文獻資料可以有成千上萬個讀者共同閱覽,和以往的幾個人同時看一種書的利用率高了很多;
第五,圖書館數字化同時也讓某一專業(yè)領域的人員素質不再局限于本專業(yè),以往由于資料獲取不易,所以大多數讀者獲取的信息只有自己專業(yè)相關的,但是圖書館數字化之后,人們便可以輕易獲取其他方面的知識,從而博學多聞。
二、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的現(xiàn)狀分析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有一定的過程的,數字化圖書館的發(fā)展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980年~1985年,此階段開始注重書籍的數據庫建設。計算機方面的技術開始應用于圖書館。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開始起步。1986年~1993年,上一階段的數字化建設比較分散,而且是小型的,但此階段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集成化,數據庫在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中取得了進一步的發(fā)展。1994年~2010年左右,我國的數字化圖書館建設進入網絡化,發(fā)展進一步加快。2010年至今,是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高速發(fā)展的階段。此階段的數據庫技術已經成熟應用于數字化圖書館。
現(xiàn)在數字化圖書館由中國教育科研網、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中國科學技術網、中國金橋信息網及有線電視網五大骨干網提供傳輸通道。目前由“全國→地區(qū)→高校圖書館”構成的教育部重點項目,通過共享資源與共享平臺的建設讓全國各高校的圖書信息融為多種資源的整體。
迄今為止,雖然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已經過了好多年,但是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仍處于較低級的階段。近年眾多高校加強了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的建設,促使了數字化圖書館的飛速發(fā)展。
三、圖書館服務平臺所存在問題的分析
我國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雖然發(fā)展迅速,但是發(fā)展中肯定難免存在一些問題,發(fā)展中的問題是發(fā)展的必經階段。我國在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的建設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問題:
(1)由于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發(fā)展剛起步,所以國家對此的相關法律尚不完善,而且政府對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的建設沒有完美的規(guī)劃,導致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建設的嚴重重復。具體表現(xiàn)在,在各自利益驅使下各單位的意見難以統(tǒng)一,有的太急功近利,從而導致各高校及單位之間溝通合作難以進行。有的單位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圖書館現(xiàn)狀而盲目建設數字化圖書館的服務平臺。以上這些現(xiàn)象導致在檢索或管理等方面,各高校數字化圖書館的意見難以達到一致,各自為政、各自建設,以致于其建設的人力、物力浪費非常嚴重。
(2)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極為迅速,人們對計算機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網絡高手也大大存在。人們很輕易的就能從網絡上面下載或復制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所提供的內容,而不會受到法律責任的追究。這種現(xiàn)象嚴重的侵犯了別人的著作權。
(3)在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的建設當中,除了“211工程”的學校有國家的專項撥款,普通學校的建設經費只能由學校出,但是學校的資金畢竟有限。而且近年的物價上漲飛速,學校甚至都難以進行科研與購買紙質書籍資料去擴充圖書館,又怎么會有多余的資金去建設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呢?
在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建設中,人力資源也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現(xiàn)在普通高校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學校的教職人員和專職教師的待遇相差較大,從而讓很多與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建設相關的畢業(yè)生都不會選擇以其作為工作。從而專業(yè)技術欠缺、工作熱情不夠、技術人員老齡化嚴重、對新技術不能很好適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著它的發(fā)展。
四、對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建設的意見
為了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能夠建設的更加合理,能把資源浪費減到很小,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各高校在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的建設方面,一些技術可以適當共享,以減少人力物力資源的重復及浪費。可以成立一個機構,來協(xié)調平衡各方的利益,實現(xiàn)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2)在建設資金方面,不能只依靠國家或學校所給的項目撥款,這些撥款根本就難以支撐這龐大冗雜的項目。所以得自己想辦法。比如,可以在資料下載時,有的資料比較機密,可以收取一定的費用來籌集資金。
(3)高校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應該是有屬于自己學校整體特色的平臺,不能人家怎么做我也怎么做,那么讀者憑什么要選擇你的服務平臺呢?所以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的建設可以突出自己學校的專業(yè)特色,在深度上提高自己的服務質量。
(4)關注數字化圖書館技術及理念的最新發(fā)展趨勢。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不斷推進著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知識發(fā)現(xiàn)技術、普適計算技術、物聯(lián)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的出現(xiàn),“無所不在” 理念的提出,信息社會逐漸由信息時代、數字時代發(fā)展到“泛在環(huán)境” 時代。這些新技術和理念應用到數字圖書館,使圖書館能利用豐富、異構的信息資源為用戶提供移動的、無所不在的信息服務成為可能。
(5)資源建設方面,既要突出自己特色,還要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不被侵害。還得提高版權意識。并預先設定好處理方案。
(6)人力資源方面,館方可以對館員進行相關技術培訓,并組織館員多參與館際之間的交流,撰寫相關的學術論文來提高館員的整體素質。
五、結語
高新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造福大眾,其歸根究底都是為了信息能更方便快捷的傳播。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的建設也不例外,所以發(fā)展相關技術,培育復合型人才,才能為數字化圖書館服務平臺的建設帶來根本的好處。
參考文獻:
[1] 李嵐清副總理視察北京圖書館時的講話[ R], 文化部司局函件, 1998.
[2] 吳慰慈. 回顧過去 展望未來 開拓前進 建設面向 21世紀的圖書館學學科體系[J]. 中國圖書館學報, 1998.
[3] 邱均平. 適應信息時代需要, 大力推進我國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建設[J]. 大學圖書館學報, 1998.
[4] 倪波. 論加強我國信息化建設[ J] . 圖書館情報知識,1997.
[5] 南英子.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現(xiàn)狀及對策[J].情報科學.2012.
[6] 王惠翔,商凡.近6年我國數字圖書館研究論文定t 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2.
[7] 馬越.數字圖書館工程與商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J].鄭州工 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
[8] 趙振萍等.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現(xiàn)狀及主要問題研究[J].情報科學,2001.
[9] 閏宏娟.熱潮中的冷思考—我國數字圖書館發(fā)展的問題與探討[J].計算機世界,2002.
作者簡介:劉麗霞,女,本科,館員,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