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濤
摘 要: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逐漸深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當中。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根據自己看法,對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現狀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
關鍵詞:社會現狀與市場需求;存在問題方面;方法分析
一、當前社會計算機專業市場需求及現狀
隨著數碼、網絡的普及,社會中對視頻處理、網頁編輯、設計、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在我國,計算機專業人才缺口很大,但是中職計算機畢業學生卻出現難就業,薪資低的情況,計算機相關專業學生的就業形式出現下滑的趨勢。究其原因,不難看出,并不是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已經飽和,而是中職學生所學習的專業技術不過硬,主要領域知識不突出,學生普遍存在著”不上不下,博而不精“的情況,進入單位后,對于工作環境適應期需要很長時間,有的甚至不能適應其單位的變化,使學生在工作者慢慢的失去信心。
隨著計算機專業招生規模的快速增長和大眾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的普遍提高,僅僅憑借一些淺顯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已經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由于形式緊迫,培養針對性專業型計算機人才迫在眉睫。
二、中職計算機專業建設存在問題
1.學生學習技術與市場脫節
很多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后都會說“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在工作實踐中很少用到,一些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識和技術,學校都并沒有教,導致自己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工作中困難重重”,這一現象值得學校進行反思。
目前,一些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在專業設置、專業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呈現出結構不合理,課程內容滯后等現象,造成了教育和市場需求的脫節,從而導致學生就業后工作適應能力差,需要通過自學或重新培訓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在學校學不到真正實用的技術,學生就會放棄選擇這一專業,導致學校招生困難。
2.發展“空間”小
經調查發現,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就業普遍存在崗位層次低,發展空間小的現象。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因為一些中職學校的培養手段相對落后,畢業生實際應用和操作能力差,中職生就業后,不能夠獨擋一面,多數畢業生只參加基礎性的工作,不能快速適應企業的要求,不能適應各行各業對計算機專業多方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學生對這一專業就業前景失去希望。
3.學生實操能力差
當學生們興沖沖的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時候,卻發現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誰會中企業對畢業生的操作能力和繼續學習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學生進入工作時會發現公司所研制、使用的一些軟件,在校期間并沒有接觸過,一些操作水平高和自學能強的學生能夠較快的適應和掌握新軟件的使用操作,但是在這方面較差學生便會很難適應。面對這一情況,學校應認真考慮市場的變化,對學進行綜合程度較高的、系統的培養和訓練。提高教育與培訓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培養和學無所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決措施
1.針對需求,針對性培訓
計算機專業學生,為了更好的就業,必須面向職業崗位進行多層次、多元化的培養。學校應針對與企業的計算機崗位要求進行分析,調整課程,避免盲目、籠統的學習,對于專業知識必須精益求精,避免博而不精的現象再出現。但是由于中職學生并沒有什么基礎,太過專業的知識我沒辦法進行學習的,因此學校要循序漸進,在改革課程的同時,考慮實際狀況,面向基層崗位,要求學生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練好自己的“一技之長”,再就業后,能夠成為初、中級的應用型人才。在課程體系結構上要打破傳統的按照技術學科進行教材編寫的模式,開發和推廣與計算機技術發展、應用密切聯系的綜合性和案例性課程的教材。對不同專業方向所需要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各種應用軟件課程進行取舍,注重社會實效性和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由于計算機專業所涉及到的內容很廣,而中職學生在校時間只有2、3年,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除了政治、語文、數學、英語、職業道德等文化課外,還應包括“專業修養”課程的內容, 比如“網絡廣告設計”這一專業,還可包含素描、色彩、書法、廣告設計、標志設計等課程,這些多技能的學習,可幫助學生形成人文素質、科學素質和專業必備的藝術素質。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計算機入門學習階段是非常枯燥的,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求精神和自學能力。為了使學生更加樂于學習,可增加實踐操作課程,調查表明,學生更樂于動手操作,學校增加實踐操作課程,可以使學生身心更多的參與到學習中,這過程中的記憶效果也會顯著增加。可將學生進行分組,分成若干個興趣小組,這些興趣小組可以采取自由選擇的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差異以及未來從業的需要進行自主選擇。教師留課后“作業”,要求每位計算機專業學生利用課外活動、晚自修時間或雙休日有計劃進行技能培訓。通過這些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與效益。
四、結語
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每一個人才的背后必定有著許多人的付出和自己不斷的努力,要想使學生學到更加扎實的計算機知識,不僅要改變教育方式方法,更要注重對學生個人的培養,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征和心理加以正確的領導、指引,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更多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勝利.計算機教學與“高原現象”[J].河南教育,2007(3)
[2]潘靜,祁利平.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的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7(11).
[3]朱萍.高職計算機應用人才的培養[ J] .職教論壇.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