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慶
摘 要: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農村的資源也是取之不盡的,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引導孩子去觀察、去發現,從而創造出更多的作品。鄉土文化日漸被時尚沖淡的今天,我所在的幼兒園堅持充分挖掘,整合鄉土資源,精心構建生態化的園所環境,讓孩子們的童年在生機昂然的鄉土氣息中無拘無束、盡情探索,享受著幸福的童年。鄉土資源是豐富的教育資源,如何讓幼兒對家鄉文化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并在學習過程中繼承、發揚、創新家鄉的鄉土文化,培養其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讓鄉土文化真正走進幼兒的心中:
關健詞:鄉土教育資源;幼兒;教育;應用
一、挖掘家鄉的鄉土文化,生成幼兒園的特色課程
莘縣素有“中國蔬菜第一縣”之稱,莘縣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積淀豐富,是國際級生態示范區,莘縣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江北水城”聊城市內最大的縣份。由此證明,文化并不是高不可攀,我們這些本土文化就是真實文化的一部分,《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在這種情況下,尤其需要我們幼兒教師發現去挖掘、去利用、去宣傳,讓這些對于孩子們來說充滿了魅力,充滿了吸引力的鄉土資源,走進孩子的視野,走進孩子的生活,從而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創新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我們完全可以讓家鄉的本土文化走進幼兒心中,顯而易見,家鄉的文化通過多種途徑時時刻刻地影響著幼兒的教育。
二、關注幼兒興趣,利用環境與幼兒互動
(一)幼兒和生長與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幼兒的生長與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每個地域所特有的風俗民情,潛默移化地影響著一個人的人格。每一種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價值和內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所以,在幼兒熟悉的本土文化中獲取教育資源,即貼進幼兒生活,又有利于擴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可結合莘縣的風景名勝,工藝特色,民俗風情等,組織開展教育活動,例如:夏天來了,孩子們特別喜歡戶外活動,夏天玩泥巴再好不過了,幼兒對此項活動也非常感興趣。因此針對本土教育進行了玩泥巴活動,在玩泥巴的過程中我組織幼兒們當環保小衛士,把玩過的泥巴一點一點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小朋友們不叫苦叫累,還充滿著歡聲笑語。通過此活動不僅讓幼兒親近了大自然,而且還樹立了幼兒的環保意識,關心愛護周圍環境,從而感受到優美的環境,要靠我們大家去維護,玩泥巴活動對幼兒和家長是一次很好的愛家鄉、保護環境的情感教育活動。
(二)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
陳鶴琴先生曾說:“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幼兒對周圍的生活環境有強烈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去接觸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周圍環境,觀察和關心社會環境和社會生活,不僅擴展了幼兒社會認知,而且激發豐富了幼兒的社會情感。將幼兒置身于大自然中,使幼兒親身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與體驗自然環境的美,陶冶情操,鍛煉體魄,提高審美能力,培養了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我們讓幼兒親身投入大自然中,去觀察、去發現、去感知。利用季節的自然更替,我們引導幼兒去尋找環境中的變化。例如:現在正值夏天,我們讓家長帶幼兒到沙灘上,田間山頭等自然區中去游玩,開展“找夏天”、“我跟夏天有個約會”、“夏天在哪里”等活動,大自然這個廣闊的課堂,滿足了幼兒的童心意趣,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關注自然的變化也越來越多了。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鍛煉了幼兒的體魄,而且促進了幼兒以愉快的情緒參與到活動中,增強了親子關系,豐富的自然環境,滿足了幼兒認識的需要,多彩的自然環境滿足了幼兒心靈和情感的需要的基礎。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增強對鄉土文化的認識
(一)開放的環境蘊含著無限的教育價值
孩子們接觸的信息越來越豐富,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大,但他們生活的天地卻越來越小了,我們莘縣的孩子也一樣,雖然他們生活在縣城,但是他們與大自然貼得很近,卻很少有機會與大自然親近,他們不認識小麥,分不清麥苗和小草,不知道地瓜長在哪里,如何讓幼兒在幼兒園活動中就能體驗到鄉土文化的氣息呢?環境的教育非常重要,在我園鄉土資源室里,孩子們能觀察到小麥的變化,在班上的自然角里能看到各種花卉的生長過程,這也幫助了孩子知道的積累,開放的環境也蘊含著無限的教育價值,比如我們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區讓幼兒聽風聲,觀察植物的變化,看到房子、大樹可數一數等,孩子就是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自然的受到教育。
四、善用家長資源,提供豐富的具有價值的材料
《綱要》指出: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爭取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而家園配合,使幼兒在園獲得的學習經驗能夠在家庭中得到延續,同時,使幼兒在家庭獲得的經驗能夠在幼兒園的學習活動中得到應用,實踐證明,家長不同的職業,家長不同的知識和專業背景都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他們的參與能夠大大提高幼兒在園活動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了環境中富有文化底蘊,具有教育意義的自然開展活動,會為我們的教育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①如請家長利用節假日帶幼兒去廣場、街道、學校、商店、田間等,讓幼兒觀賞自然與建筑的同時,更增加了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②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我們還利用節假日請家長和孩子在家一起玩各種民間游戲,家長們也很配合我們,在家和孩子一起玩自己小時候玩過的游戲,例如:鐵環、鍵子,丟沙包,親子活動大大提高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增強了幼兒的體質,鍛煉了幼兒教育的意識,有點家長和孩子還創新出沙包腳踢著跳,可以頂著沙包跳,還可以兩腿夾著沙包跳……玩法各具特色其樂無窮!
參考文獻:
[1]2010年12期 幼兒教學研究
[2]2010年5期 幼兒教育教學
[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4]2007年第2期《學前課程研究》
[5]王秀萍《論杜威的教育經驗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