哩孜黑石?俄其阿西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能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善于思考,開拓思路和創新精神。教師如何緊扣語文教材,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呢?
一、加強語言表達訓練
從小學開始,老師就對學生逐步進行語言表達訓練。初中語文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初中是一個人思維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在進行字、詞、句、段的說寫訓練時,學生適宜專門用一個筆記本,記錄好詞佳句以及自認為優美的段落。對重點課文的生字詞,可要求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選取五到十個詞語進行連詞成句、成段的訓練,在班上評選優秀的,進行宣讀、展示,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這樣長久訓練,學生寫出的好語段就會層出不窮。教師還宜定時對學生進行小的、馳騁空間較大的作文訓練,逐步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這些活動將會為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奠定很好的基礎。
二、豐富學生的閱歷
豐富學生的閱歷,包括培養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和體驗生活的能力。學生要多讀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如中國的“四大名著”,《聊齋志異》;外國的《安徒生童話》、《魯濱孫漂流記》《海底兩萬里》等。它們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能為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打下基礎。在教學中,可通過特定的主題班會、綜合性學習,讓學生走進自然,讓他們接觸花草蟲魚、名山勝水。大自然的山川河流——秀麗景色會豐富他們思維中的表象,進而開啟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走向社會,去體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去體味人間的冷暖。生活的情節也會豐富他們思維中的表象,進而開啟他們的想象力。這樣,他們在書本和現實生活中捕捉的形象多了,積累的表象多了,就會通過粘合、夸張、聯想等方式,創造出更多的想象意境,這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傊瑢W生腦海里潛在的想象力是豐富的。魯迅曾贊嘆道:“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們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象地面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言語,他想飛上天空,他想鉆入蟻穴?!弊鳛槌踔姓Z文教師,我們應靈活施教,有方法、有策略地培養好、發展好學生的想象力,盡量讓學生在教與學中去展開想象,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想象在學好語文、用好語文、提高語文整體教學質量方面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三、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1.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學生聽老師說“評書”聽久了,看黑板上“開拖拉機”看久了,必然乏味。原來,我在教學《月亮上的足跡》這篇文章時,自認為準備充分,講得也頭頭是道,可學生收效甚微。近幾年,我改用多媒體教學這一課:演示了登月的幾個過程:準備發射———火箭發射———飛向太空———箭體分離———成功登月———人類足跡———離開月球———返回登月艙———進入黑暗區———打開降落傘。重點演示了登月過程———登月準備、飛向月球、登上月球、勝利返航。學生看得聽得津津有味,可知想得也是入味入神。課堂討論氣氛活躍,學生們的興致很高,教學效果相當不錯。因此,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使教學內容變得更直觀、充實、生動、形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2.根據教材特點創設情景
中學語文教材中所選課文絕大多數雖為名家名作,且各具特色,但往往不乏選材平凡,語言樸實之作。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作者選擇了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件展開描寫,如果教師用常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去學習文本,學生可能會對文本的理解感受不深,難以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父子情深”。
為了讓學生對文本有不一樣的體會,我將課文設計成課本劇,讓學生模擬文中的父親、兒子,離別時的背景加上音樂的渲染使學生對蘊含在文本中的父子情深有了不一樣的體會。通過學生的表演和親身體驗,就能把朱自清對父親的愛,發揮得淋漓盡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這使學生進入特定的氛圍,喚起了他們的情感體驗和豐富的想象,并使他們聯想到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這樣學生就會對生活中看似常的生活事件有了不一樣的體會和理解,也更深刻的領悟了文本中飽含著父子之間最真情的愛。
四、巧妙設問,層層啟發
1.結合“小說”設問、啟發,培養想象力
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往往蓄含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主題,所以也就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以《孔乙己》一課的教學來說,學生通過自學基本能了解孔乙己的社會地位、性格、品行及孔乙己一生的悲慘遭遇。在弄清楚這些基本問題之后,結尾有這樣一句:“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睂W生讀到這里會思索他的結局如何?究竟是怎么死的?
那么后來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這樣一問,學生想象的翅膀紛紛展開,并議論紛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孔乙己的生活背景和社會背景,有學生說孔乙己一人孤零零的,最后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餓死了……但如果課堂的想象到此,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是膚淺的,教師要再引導學生思考:是誰造就了孔乙己悲慘的一生?從而讓學生的思考從生活表面上升到對社會制度層面,獲得對文本的理解。
2.結合“詩歌”設問、啟發,培養想象力
詩歌看似簡單,由幾個字組成,但詩歌的意蘊卻比較豐富,好的詩歌所蘊含的意境就是學生想象的良好素材。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詩人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名詩句,詩中把塞北的雪來得急、下得猛想象成一夜梨花盛開,讓讀者看到了雪花飄落的情景,是多么的形象?。∮秩缋畎住锻麖]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運用了大膽的夸張想象,把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一泄千里的宏偉、壯闊的畫面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出來,講解此句時可巧妙地進行設問:廬山瀑布到底有多高、有多壯觀啊?李白又是如何寫的?如果你是李白你又會如何寫?。咳绱朔N種,無不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絕佳素材。
3.利用文本“空白”設問、啟發,培養想象力
接受美學的重要理論家伊瑟爾提出的“空白”理論認為,文本往往會給讀者留下不確定性的“空白”,讀者必須憑借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去探索和發掘文本的潛在密碼,讀者在探索、發掘和填充“空白”的過程中就是對文本展開想象和再創造的過程,因此閱讀其實也是一種想象創造活動。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充分利用這些“空白”來設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我”為何四次流淚?每次流淚有何不同?魯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的長衫哪去了?孔乙己最后一次離開咸亨酒店后命運如何?利用好這些文本中的“空白”就可以給學生帶來無限想象的空間。
總之,要培養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師緊扣教材和學生實際,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想象因素,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融入到教師精心預設的想象情境中,從而既獲得對文本的理解,又獲得想象力的培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