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俊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其價值取向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即已由過去的精英教育過渡到大眾化的教育,因此新課改要求物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面向每一位學生,著力于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主體,依賴于主體的不斷活動,激發其內在驅動力。新課程課程改革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注重將物理科學的新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等納入課程,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通過各種途徑,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以期達到在物理課堂中發展學生的綜合智能和全面落實素質教育這一目標。
一、認真鉆研課標和教材,了解課標的要求和內容
物理課堂教學中的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物理知識、認識和解決物理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以學生為根本,以教學觀念為先導,落實在教學實際中。因此教師要深入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理解新課改的理念,提煉教學內容中某些方法要素,有計劃地在教學設計中予以滲透,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方法的運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為了適應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新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傳統的封閉性、定向性習題改成了探究性的“問題”。這些探究性問題的條件、結論、思路等大都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沒有標準的答案,往往還聯系廣泛的現實背景,這對教師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所以教師應花大氣力鉆研教材,對教材作“探究”的探索。要對教材涉及的實際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相關資料。要弄清所給的問題可向哪些方面探究,能較恰當地預測有關探究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精神等達到怎樣的效果。總之,只有教師對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探究。
二、精心組織引導學生探究,培養探究能力
教育的重要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科學課程應當體現這兩者的結合,突出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強調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創造力”的培養,主張變革傳統的教學,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單純的講授知識,而是鼓勵、指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把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命令學生學習,而是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不再讓學生被動地去學習,而是主動地去探索。
學生主動地、獨立地探究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學習中逐步形成的,要經歷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獨立的逐步轉化的過程。而這種轉化,主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所以,積極有效地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教學的中心任務。
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學習“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時,首先引導學生回想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然后再來觀察用彈簧測力計勻速直線拉動木塊運動時示數的情況,引導學生如何找到摩擦力的大小,最后按照自己的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并得出實驗結論。
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中真正理解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課堂教學中物理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結論并在教師指導下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去探究。這樣既克服了學生對于實驗的盲目性,又及時的引導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思維,還激活了學生頭腦中的原有知識,讓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自我構建并優化認知結構。
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物理。物理教師要尊重學生有不同的感受和思考方向,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在感知的基礎上,物理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并在整個物理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的同時還要能夠將其轉化為相應的理論,讓學生感受體驗物理,在動手動腦實踐中獲得不同的體驗。
三、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需要和興趣,使學生進入問題探索者的角色,主動參與到探究活動之中。應充分利用實驗和多媒體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驗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