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麗紅
高中化學新課標對化學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高中化學新課標的理念是“促進每個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的理念、“課程整合”的理念、“教學民主”的理念。這一系列的要求,對我們教師在教學實施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和新的期待。 在化學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品質;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個性品質;而且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品質,讓學生能夠學會主動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人文教學
1.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許多科學家的研究證明:“人的大腦就像一個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強大的電腦還要強幾千倍。”因此,教師要以人為本,相信學生的潛能,相信學生能夠獨立學習、自主學習,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斷變化發展與進步的個體。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做到尖子生吃飽、中差生吃好,使全體學生自主參與、激烈競爭,形成全班學生共同提高的統一整體。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 新世紀呼喚著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要求教師的權威從此不再建于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從而發展思維。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作為一個完整現象的教學過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師在課堂中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導演”,把學生推向化學教學的舞臺。
3.善于運用言行表情,鼓勵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善于運用言行表情,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句贊許的話語,一番精彩的開場白,都能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獲得終身受用的化學基礎能力和創造才能。
4.在課堂中設計多種參與方式,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學習習慣。在課堂中十分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通過獨立學習、小組討論、集體評議、師生交流等多種教學手段,使自己發揮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多讓學生各抒己見,多聽學生意見,與學生配合,達成思維共振與感情共鳴,努力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注意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探究,開闊學生的思路,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重視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化學的靈魂,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源泉,實驗教學能為學生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提供實驗事實,實驗教學是學生探究學習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通過學生實驗和教師的演示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基礎知識,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化學新課程提出:“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并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緯度建立了新的化學課程目標體系,倡導“以學科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以“親身經歷和體驗”等,這些新的課程理念在化學教學中的落實,離不開化學實驗。
1.加強學生實驗教學探究成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常情況下,學生實驗都是安排在講完課進行的,讓學生重復老師課上的演示實驗。這樣的實驗只能起到鞏固書本知識的作用,我們不能再像以前講學生實驗那樣讓他們照方抓藥,而應把他們當成一個一個的小科學家,讓他們通過實驗探索規律發現原理。
2.鍛煉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當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之后,可以開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設計實驗能力的培養。通過自己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問題的方式帶領學生讓他們走到筆者設計的情境中,然后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自己設計實驗。
3.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實驗教學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有危險性的實驗,容易失敗的實驗,微觀結構等通過語言很難表達的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體驗操作錯誤的危險性通過三維動畫還可培養學生的空間相像能力。但是多媒體只是個輔助工具,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應以實驗為主體。
總之,實驗教學是整個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鉆研課程標準,把握教材內容,提高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除做好教材規定的實驗外,還應適當增補部分實驗,使學生真正通過教師的實驗教學,掌握化學這門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創新
創新既是社會變化和發展的動力,也是決定國家在國際競爭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關鍵因素,還是個人獲取競爭勝利,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手段。創新教育應著眼于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包括化學教學),走學科滲透為主,專門訓練為輔的道路。因此中學化學教師轉變觀念,在教學中積極挖掘創新教育因素,自覺地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創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培育創新性心理素質
創造性心理因素是個人特點,它對創造的發揮起著重要的推動、維持、定向作用。在具有高創造性人的身上發現主要有以下特征:不受利己主義干撓;不畏壓力,不怕犯錯,果斷敢為的精神;個人獨立自主而不乏觀念的靈活性;不受嚴格的性別角色限制;強烈的好奇心和事業心;高自信心和堅強的意志力等。法國化學家巴拉爾嚴肅認真地實驗態度使他首先發現溴元素,讓粗心的大化學家李比希懊惱不已;居里夫人熱愛科學不畏勞苦發現元素鐳;莫瓦桑勇于獻身收集到氟氣等事實說明創造過程既是激烈的智力活動過程,但也是強烈的情感活動過程,杰出的創造才能需要偉大的胸懷、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來孕育,所以要培養學生利他、求美、奉獻等高尚情操。
2.提高創新性思維能力,豐富想象力
創造性思維既是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統一,又是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的綜合,它包括靈感的閃現,又離不開創造性想象的支持。門捷列夫運用演繹外推預言鉛、鎵、鍺等新元素,說明要重視訓練以邏輯為主的創造性思維,如演繹與歸納,分析與綜合等。凱庫勒由夢境得靈感提出苯分子結構式,門捷列夫從玩牌中得靈感排出元素周期表,說明也要重視訓練為非邏輯為主的創造性思維,如直覺、靈感、聯想、想象等。教師在教學中可多采用“大腦暴風驟雨方案”,通過暫緩作出判斷和評價,讓學生對同一問題提出多種可能性解答和變化。在知識教學中,注意講清理論創立、發現、完善的過程及方法可讓學生模仿。在實驗教學中加強設計性實驗訓練,不要忽略實驗異常現象的分析。在習題訓練中強化數據、材料、圖象分析題以及信息題教學和練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