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望?譚勇健
摘 要:積極心理學產生于20世紀末的美國,經過近20年的發展,它已經成為當代心理學的一股重要力量。國內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孟萬金教授于2007年創立了“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該模式自推廣以來,得到了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的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積極心理學的科學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心理教育的不足,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辟了新的更廣闊的途徑,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本文旨在以積極心理學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并結合澧縣一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構建的實踐經驗,探索普通高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構建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普通高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構建途徑
積極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來,國內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孟萬金教授創立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成功推廣讓我們更加堅信幫助普通高中學生構建積極的心理品質可以讓他們的人格得到健康成長,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同時也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并提高學習效率,進而促進其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為此,我校于2011年成功申報了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普通高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構建的實踐與研究》。經過兩年多以來的實踐和研究,并結合澧縣一中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礎和學校優良的文化傳統,我們將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構建的實踐經驗進行了總結和升華。并以此提出普通高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構建的有效途徑,供業界同行們探討和批評指正。
一、深刻領會積極心理學的核心價值觀及其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及其核心價值觀。積極心理學與傳統心理學不同的是,積極心理學強調對心理生活中積極因素的研究,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積極的情感體驗;二是積極的人格特質;三是積極的社會環境。積極心理的核心價值觀是“積極”。
(二)積極心理學的目標。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促使人們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質,增進幸福感,以造就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且具有幸福感的優秀人才。積極心理學的目標與我國教育改革的目標不謀而合。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應該引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運用積極心理學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積極心態、積極品質和積極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三)積極心理學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積極心理學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帶有以下特點:(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強調人的潛能,應該關注人的潛能的挖掘與發揮。(2)、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幫助人追求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幫助人消除所謂的什么問題。(3)、心理健康的本質并不等于沒有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的消除,還應該包括身心積極因素的增加。(4)、應該保持樂觀的態度,對問題尋求積極的解釋有助于我們從更高的角度,全面地看待學生的心理問題。(5)、應該重視學生的自我調節與體驗。(6)、應該充分利用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因素。
二、緊緊圍繞積極心理學的核心價值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努力探索普通高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構建的有效途徑
(一)學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觀”來有效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價值取向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因此有必要建立符合時代要求和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心理健康教育觀”來有效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以澧縣一中為例,我們堅持如下一些理念和做法。
明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人格養成”為核心內容。對學生,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第一,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我校將辦學目標定位為“讓每一個學生得到與其個性相適應的最大發展”。第二,我校堅持把學生人格培養放在第一位,堅持“身心好、品行好、學習好”的成才標準,把健康的思想感情、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人生最重要的修煉內容。對教職工,學校堅持“教師第一”的管理理念和“人格優先”的培養理念。學校堅持“人格優先”的原則培養教職員工,對教職員工提出“心態光明,狀態積極,推己及人,知足常樂”的基本要求,讓每一位教職員工都深入領悟“用人格提升人格,用智慧啟迪智慧,用愛心培養愛心”的育人境界。如我校的師德論壇論文集《大寫的愛》和《以人育人》就很好地表達了全校教職工對育人理念的詮釋。
(二)科學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核心價值觀,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的專業化發展。我校堅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的發展方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如下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通過宣傳櫥窗、校本心理健康課程、心理健康講座等形式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和家長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第二個層次是通過開展各類團體心理輔導和心理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幫助其中的成員優化人際關系、挖掘心理潛能、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掌握心理調節的技能和增強社會適應的能力等等。第三個層次是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師通過心理咨詢信箱、網絡咨詢、電話咨詢和面詢等形式與求助者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幫助他們解除心理困惑或心理問題。
同時,我們也十分重視繼承學校優良的傳統教育活動,通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科學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核心價值觀,建立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在班主任工作和課堂教學中融入積極心理學思想,有利于建立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構建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教師還廣泛發掘課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探索利用班會、戶外實踐、游戲活動、成長小組等多元化途徑,并在學科教學中運用情境創設、分享討論、問題辨析、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增強師生、生生互動,扭轉單向傳授的不足,從而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
(四)創建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和積極的人文、自然環境,鞏固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構建的成果
我校的教育評價體系有如下幾個部分組成:
(1)制定“新三好標準”:即身心好、品行好、學習好。(2)確立“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與其個性相適應的最大發展”的辦學理念。通過創設各種機會,培養學生自信心。(3)明確實踐目標:即努力培養健康的思想感情、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同時,我們也十分注重創設有利于學生成長的環境。如我校校內人文景觀豐富,自然環境優美,學校將校園環境設計風格定位為“簡明、通透,古樸、大方”,對培養學生大氣的人格起到了環境暗示的作用。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普通高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構建的實踐與研究》(XJK011CJJ016)研究論文。
參考文獻:
[1]肖漢仕.學校心理教育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
[2]陳忞.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7
[3]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7
[4]林崇德.積極而科學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0,(9):4~8
[5]孟萬金.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4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