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機和巨大動力。如何保留傳統的地理認識方法,同時又體現新課標的理念是一個應該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我通過近幾年初中地理的教學實踐,總結出幾種激趣方法:
一、講好序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初中地理課本每章節都有小序言、圖片、知識結構框,對于初學地理的初中生來講,都很重要。講好了“序言”,不僅可以給學生留下學習地理課的清晰輪廓,而且能使學生明確學習地理的目的意義,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序言”課中,要提出能引起學生思考和聯想的問題,比如:“學習地理,終生受益”序言課就提出:什么是地理?為什么學習地理?怎樣才能學好地理?通過討論、思考、想象,可以讓學生不拘一格來講,最后用三句話來總結:地理就在我們身邊,地理對我們終身有用,學習地理貴在發現。這樣的“序言”課,使學生覺得上地理課不僅很有必要,而且有趣了。
二、利用地圖,動用“版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地圖、教學掛圖是地理教學中特有的教具,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學生可以從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還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迅速在頭腦中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讀圖、識圖的能力。
“版畫”在課堂教學中很實用,教師用嫻熟的技巧,簡易的筆畫、把一些復雜的地理事物,繪成簡略的黑板略圖,在沒有掛圖時起到必要的補充。根據教材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注意力隨老師的筆畫、語言和肢體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手腦并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例如七年級(下冊)第二節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這一課中,即亞洲的地形和河流。我首先讓學生通過讀“亞洲地形圖”,找出亞洲的地形、河流的基本特點。學生很快找到:①高原山地為主的地形。②中間高,四周低的地勢。③河流發源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四周分流。接著我又問了一下學生:你知道為什么會是這樣嗎?回答意見不一。于是,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亞洲輪廓簡圖。畫上喜馬拉雅山脈、昆侖上、天山等,又畫了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等,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把地形、河流、湖泊標注出來,邊畫邊講。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基本上能夠準確掌握亞洲的地形及河流的分布概況,自然而然就把特點歸納總結出來了。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所學地理知識,而且又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精心設計問題,增強趣味性
地理教材不同于故事書,科普讀物,文藝作品那樣感人,而現在書中文字、內容非常簡潔,往往引不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在講授時務必針對教學內容,目標要求,精心設計問題,引導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我在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這課時,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哪三條重要緯線穿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相鄰哪幾個海洋?(2)本區地形以什么為主?能否找到世界之最?(3)一灣、一角、一島、一半島各指的是什么?(4)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最臃腫的動物分別是什么?喜歡在那種氣候區生活?(5)你知道陸地上最高的動物、“百獸之王”它們生活在什么環境之中?
對這些饒有興趣的問題,同學們都樂于思考,根據課文內容提示,很快得出結論。這樣本節課關于位置、地形、氣候等內容的學習就完成了。
四、利用多媒體,吸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它能變靜為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例如:在介紹《長江》一課的課前2分鐘??梢圆シ砰L江的一段影視片段,悅耳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解說,學生猶如親臨其境,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一段影視用來導入新課,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當講到我國的河流和湖泊對人類有什么影響時,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圖片,啟發學生討論,這樣學生可以得出河湖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如水資源、水能資源、航運價值等,同時也可以知道河流也可以造成水災。就這樣,讓學生處于一種親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創設情境,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
總之,在現在多媒體、班班通等先進教學手段廣泛使用的今天,能夠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掛圖、版畫等傳統手段輔助教學,也使我們的教師更加了解學生,適應學生,體現出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探究問題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學習,獲得全面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