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電機學課程是機電相關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同時又是一門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課程。本文針對西藏高職院校電機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電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原因。鑒于此,筆者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教學改革的措施和對策,以供參考。
一、電機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電機學課程主要講解發電機、變壓器等電機的基本原理、基本結構、運行特性、異常運行及處理方法等內容[1]。由于該課程內容多、知識點多且比較抽象,章節之間關聯性強,所以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由于西藏地域的特殊性,仍采用傳統的電機學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能型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沒有把握好教學原則,沒有充分考慮到西藏高職院校學生的特殊性這一特點,結果導致教學效果欠佳。此外,還存在諸如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單一,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分離,且不能更好地結合生產開展教學,這些問題的存在,背離了教學的目標,不能更好地為社會培養人才。
二、電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原因
1.電子電器相關行業的發展,帶動了該學科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上各國乃至我國的電子、電器、電力等相關行業都發生了革新性變化,帶動了電機元件及其附屬器件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高職院校的教師平時應對該學科和產業的重大變化給予較多關注,把這些新的技術或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去,讓學生也學習到因科技進步帶來的新技術、新成果。
2. 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當前,西藏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相對比較單一,課堂講授內容較多、而相關的視頻動畫較少,尤其是學生動手機會較少,致使學生不善于動腦、動手,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3.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
西藏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僅僅依據自己的經驗進行教學、或采用老化過期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此外,教師講述的內容、方法、課后作業等全部由教師說了算,而學生只是被動的進行聽課、寫作業[2]。
三、電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和對策
1. 采用“理論、實驗、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1.1 理論教學
在理論教學時,授課教師可采用預設思考題、課堂討論及部分教學內容讓學生講授的方式教學,減弱教師的作用,這勢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這樣教學效果就會得到改善[3]。
1.2 實驗教學
教師在理論教學結束后,再到實驗室,要求學生去做驗證性實驗,學生可以直接在實驗室當場進行驗證,完全能夠將理論融于實驗中。
1.3 實踐教學
理論、實驗結束后,可以通過實踐來加強學生的合作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加強學生工程實踐的操作技能。同時,充分利用電機工程實訓室,體現以能力培養為重點的應用型技能教育特色。同時,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2. 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2.1 采用多媒體教學
在現代高職院校授課過程中,對電機學課程的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多媒體教學可以插入動畫和圖片,可以很好地演示該課程中電機的復雜結構、磁場分布和變化、繞組連接、等效電路、相量圖等內容[4]。
2.2 采用推理式教學
鑒于理工類課程的教學,課程中通常有各種各樣的推理,即由一些已知條件推導出相應的結論。針對電機學課程,我們把這種推理應用于電機學的教學中。具體的推理過程為:電流產生磁場→磁場產生磁通→產生電勢→產生電流→電流在磁場中受力,這種推理將相關的定律連接在一起[5]。
2.3 采用項目化教學
在電機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引入項目化教學,可以選擇部分內容嘗試項目教學的方法,教師應結合具體的理論及工程實踐,通過實施主動探究項目化教學的效果,為逐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3. 對教學內容的改革
電機學課程內容包括交流繞組、異步電機、同步電機、直流電機和變壓器等。根據西藏高職院校機電專業的實際出發,鑒于電機學包含大量的數學推導和演算,我們在教學內容、教學順序和教學學時上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即對同步電機、變壓器兩部分安排的學時較多,異步電機相對較少,直流電機內容只作簡單介紹,旨在根據專業特性不同,突出該課程的針對性和適用性[6]。
4. 對考核方式的改革
傳統的考核方式過分強調背理論知識,忽略了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前傳統的考核成績組成,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30%和期終考試70%[7]。
目前,新的考核方式即平時成績、期終考試所占比例不同,期終卷面考試一樣。具體考核方式如下:平時成績50%,期終卷面考試50%。平時成績由四部分組成:即考勤(10%),作業(10%),實驗(15%),電機基地實習(15%)。
四、小結
我們通過這幾年對電機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結合學院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一定的實踐和探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們爭取下一步取得更大的教學效果,為西藏高職教育跨越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蔣燕, 胥耀輝, 郭強. 高職高專《電機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8, 1: 39-41.
[2] 王振華, 張金霞. “電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 中國電力教育, 2013, 13: 60~61.
[3] 喬爽, 葉樹江, 趙莉莉, 等. 電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9, 5: 118.
[4] 張蕊萍. 電機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 成功(教育), 2009, 11: 46.
[5] 張建輝, 許瑩瑩. 電機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J]. 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3: 55-58.
[6] 盛其成. 高職院校電機學教學改革淺談[J]. 新課程研究, 2010, 8: 100-101.
[7] 楊秀麗, 魏玉. 《電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07, 6: 63-65.
作者簡介:宋徳淑(1973-),女,四川射洪人,本科,講師,主要從事電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