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洲

旅居加拿大的表妹暑假回來探親,看到我家那個五年級的小學生每天依然背著書包,往返在各種學習班,不禁愕然。“國內的孩子不是減負了嗎?”表妹問。“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敢放松啊!”我回答。
問起表妹家的孩子怎么上學,表妹一臉輕松地向我們娓娓道來。
加拿大的小學生早上8:40才到達學校,下午3:30就放學。他們學的課程有英語、法語、數學、科學、音樂、美術、歷史、地理,其中科學又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雖然看起來科目多,但是總體來說只是為了讓孩子們都接觸一下,了解一下每門課程,所講的內容非常淺顯。學生可以和老師像朋友一樣交談,每個孩子都能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加拿大的孩子來說屬于隱私。每次考試之后老師發卷子都會背過來發,不能公布成績更不能排名,老師們不會以成績來評判學生的優劣。在他們眼里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
加拿大小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去玩,每個學校都有非常好的體育設施,足球場、籃球場、棒球場,全部免費。學校還有一些俱樂部,平時有各種活動,學生們隨時可以參加。那里的孩子看上去更陽光、更健康。
當我問:“加拿大的孩子不參加補習班嗎?”表妹說:“有!但不是補數學、英語之類的課程,完全是興趣班。家長會針對孩子的愛好為他們選擇繪畫、樂器等課程,也不強制要求他們上,而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大多數加拿大家長不是很看重考試成績,他們注重孩子的特長培養,更在意孩子是否過得開心快樂。”
加拿大的小學上課很自由,不同的課在不同的教室,沒有固定的座位,沒有固定的同桌,任憑孩子們喜歡,想坐哪里就坐哪里,老師不會刻意安排。
他們經常開設一些手工課,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每周都會帶孩子到一個類似工廠的地方,那里有各種工具,例如錘子、鋸、膠水,可以自己設計圖紙,按自己的想法做模型。有時候家長也會幫孩子們一起做,加拿大的家長覺得這個比奧數競賽更重要。
我問:“那加拿大的孩子不參加數學競賽之類的活動嗎?”表妹說:“加拿大的小學生也有數學競賽,不過小朋友都是抱著重在參與的想法去的,不會為了拿獎而提前參加各種補習班。對孩子們來說,獲獎只是一種榮譽,會激勵他們繼續學習。”
表妹還說,加拿大的小學要上8年,然后9至12年級就直接是高中,家長們一般都為孩子選擇就近上學。高中升大學是通過申請的,用高中最后一年的成績來申請。一般是六門成績,其中一門是必修,其他五門是選修,所以說只要最后一年足夠努力就好。因為這樣的升學機制,所以加拿大的學生在小學階段絲毫不會為升學發愁。
聽完表妹的講述,我深有感觸,什么時候我們的孩子不再以分數為唯一衡量標準,能像加拿大的小學生一樣陽光、健康、快樂地生活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無疑,加拿大的教育做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