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雄
米沙·麥斯基(Mischa Maisky)可以說是中國音樂舞臺上的??土?。這十幾年中,他多次來華,在北京、上海、廣州、蘇州等地演出,所到之處,無不受到中國樂迷們的追捧和贊賞。十一年前的2003年11月,聞悉大名鼎鼎的麥斯基要來,我不惜購高價票,在上海大劇院聽他演奏舒曼的大提琴協(xié)奏曲。長相酷似史泰龍的麥斯基,一頭銀色卷發(fā),身著金黃色帶皺褶的綢質(zhì)上衣,脖子上掛著金光閃閃的粗項鏈,將舒曼這首難度很高的協(xié)奏曲演奏得飽滿而氣度非凡。
2014年第十六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再次邀請了麥斯基前來演出,在證明上海樂迷們對他的喜愛之余,也可見多年來他國際聲譽的有增無減。這次麥斯基將帶來兩臺音樂會:一臺是他與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合作的德沃夏克《B小調(diào)大提琴協(xié)奏曲》;另一臺是他的獨奏音樂會,曲目包括巴赫的《G小調(diào)第三大提琴奏鳴曲》(BWV 1029)、肖斯塔科維奇的《D小調(diào)大提琴奏鳴曲》(Op. 40)、布里頓的《C大調(diào)大提琴奏鳴曲》(Op. 65)以及舒曼的《民歌風格小曲五首》(Op. 102)。鋼琴伴奏是麥斯基的女兒莉莉·麥斯基,演出地點在復興中路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世界級獨奏家在一地連續(xù)演奏兩臺不同的音樂會,這樣的安排是十分少見的,更何況獨奏音樂會的曲目新鮮,分量也比較重,這對于我們上海的大提琴愛好者來說,當然是饕餮盛宴了。據(jù)悉,麥斯基還將在上海音樂學院舉行大師班,這對于上音學子和滬上大提琴愛好者來說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學習和觀摩機會。
麥斯基屬于世界頂級的音樂藝術家,在當今活躍于世界舞臺的大提琴大師中,他與林恩·哈勒爾(Lynn Harrell,1944- )、馬友友(1955- )、史蒂文·伊賽爾利斯(Steven Isserlis, 1958- )、特魯爾斯·默克(Truls M?rk,,1961- )等享有同等聲譽。英國大提琴家朱利安·勞埃德·韋伯(Julian Lloyd Webber,1951- )對麥斯基有很高的評價:“麥斯基無與倫比的演奏極具魅力。他既能強烈地表現(xiàn)出熱情,也能溫柔地表達出愛。我的演奏深受俄羅斯學派的影響,麥斯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像他的老師羅斯特羅波維奇一樣,麥斯基的演奏同樣出自心靈?!?/p>
麥斯基1948年生于拉脫維亞,與他的猶太家庭出身相比較而言,他的音樂慧根讓其顯得更與眾不同些。當他還是學生時,就贏得過全蘇大提琴比賽首獎和柴科夫斯基大提琴比賽第一名;之后,政府當局因怕他出逃而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關押勞改長達一年半。1972年11月,在親友的幫助下,麥斯基才得以離開蘇聯(lián),并于第二年到達以色列與姐姐團聚。
苦難確實能磨煉人。麥斯基曾談到勞改“那十八個月如同十八年”“我沒有完成學業(yè),卻在人生的課堂得到了更深入的學習”。一旦獲得了新生命,麥斯基所有的能量和天賦都得到了釋放。在蘇聯(lián)時,他的老師羅斯特羅波維奇曾夸獎他的演奏“具有高貴的氣質(zhì)和輝煌的技巧”,建議他出國后去找皮亞季戈爾斯基學習。此后,麥斯基在加利福尼亞與皮亞季戈爾斯基度過了令他永生難忘的三個半月。他與大師朝夕相處,一起拉二重奏、下棋、散步,已患肺癌的皮亞季戈爾斯基也將自己的經(jīng)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這位前途無量的年輕同胞。兩年后皮亞季戈爾斯基逝世。
1975年,修煉已成的麥斯基正式開始世界范圍內(nèi)的演奏,足跡遍及歐美、澳大利亞和遠東國家。1982年,他簽約DG唱片公司,首張唱片為勃拉姆斯的雙重協(xié)奏曲。至今,麥斯基已經(jīng)灌錄了三十多張唱片,合作的樂團有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倫敦交響樂團等一流樂團,合作的著名演奏家有吉東·克萊默、阿格里奇、達麗亞·霍沃拉等。
除了所有的經(jīng)典協(xié)奏曲外,麥斯基還灌錄了許多小曲。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少由他自己改編,如博凱里尼的《小步舞曲》、舒曼為圓號寫的《柔板與快板》、肖邦的《練習曲》和《夜曲》、圣-桑的鋼琴曲《熱情的快板》、德彪西的《月光》以及舒伯特的歌曲等。我很喜歡那張《瞑想曲:送給莉莉的催眠曲》(莉莉是麥斯基的大女兒,現(xiàn)在已是一位鋼琴家了,這次隨父來滬為其伴奏)。在這張小品集中,麥斯基那細致入微、溫柔親切的演奏令聽者著迷,你甚至可以感受到他對孩子的無比慈愛。與此同時,在演奏快速熱情的樂曲時,麥斯基在激情中又能保持音質(zhì)的干凈純正,這一點也是很難做到的,聽他錄音的海頓《C大調(diào)大提琴協(xié)奏曲》第三樂章便可領略到他的超凡技藝,真讓人嘆服。
麥斯基錄過兩次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他曾在學生時代參加過列寧格勒巴赫協(xié)會,那里的學術氛圍使年輕的麥斯基受益頗多,是一段與眾不同的經(jīng)歷。DVD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既莊重熱情,又精致典雅,風格獨特,非常值得欣賞。他還灌錄過巴赫的大提琴奏鳴曲唱片(包括這次來滬演奏的《G小調(diào)第三奏鳴曲》),由阿格里奇擔任鋼琴伴奏。2000年是巴赫逝世兩百五十周年紀念,麥斯基曾在世界各地巡演巴赫作品達一百多場,不但傳播了巴赫的音樂,也展示了他多年探究巴赫的成果。
我們在麥斯基身上似乎能看到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他曾說:“有人問我為什么很少演奏現(xiàn)代作品。難道我演奏的巴赫不是現(xiàn)代作品嗎?巴赫的音樂很有前瞻性,別人認為應該很正統(tǒng)地去演奏,但我認為沒必要讓自己回到三百年前,因為時至今日,我們才算是跟上了他的音樂步伐?!甭?lián)想到我在2003年聽麥斯基音樂會那次,他的安可曲目是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第一首,速度居然快得像練習曲。我驚異之余想了想,倒也是干脆利落、一氣呵成,該有的都有了。

羅斯特羅波維奇還在蘇聯(lián)時就已經(jīng)是出色的指揮家了。當今世界著名大提琴家兼指揮的還有立陶宛人戴維·格林加斯(David Geringas,1946- )、奧地利人海因里?!は颍℉einrich Schiff,1951- )和朱利安·勞埃德·韋伯;連年輕的韓國大提琴家張漢娜(1982- )都早早地拿起了指揮棒。麥斯基是否也會躍躍欲試呢?他的回答是:“每個人情況不同。你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干。我是個完美主義者,對我而言,質(zhì)量比數(shù)量更為重要。人的精力有限,你干了別的,花在琴上的時間就少了,所以必須權衡得失?!?/p>
這些年來麥斯基在中國各地演出,別具一格的服裝也成為人們常議的話題,在印象中,他往往身著名牌休閑裝登臺,對于這個問題,麥斯基的回答簡單而又合理:“為了方便演奏,也為了讓我演奏的古典音樂能夠與年輕觀眾更加貼近?!笨梢娫谶@樣的事情上,麥斯基顯然是思考過的。
關于這次演出的德沃夏克《B小調(diào)大提琴協(xié)奏曲》,上海的樂迷們應該都很熟悉了,這里無須贅述,要提的是麥斯基演奏的該曲唱片。這是DG唱片公司2004年為紀念德沃夏克逝世一百周年出版的,由柏林愛樂樂團演奏,梅塔指揮。特別之處在于該唱片推出一個帶總譜的欣賞版,由麥斯基親自擔任每個樂章的講解。對德沃夏克這首偉大作品有如此深入研究,麥斯基的演奏一定值得期待。麥斯基有一句名言:“音樂的樂趣就在于體會微妙的差異?!钡诙温犓葑嗟挛窒目说娜讼氡啬茴I略到他這次再演的不同魅力。
擔任本次音樂會樂隊演奏的是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我從上音藝術處處長陳明老師那里了解到,該樂團由上音管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組成。別看成員年輕,樂團可已經(jīng)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在一撥一撥的成員更換中,樂團始終在學校嚴格而規(guī)范的管理以及指揮大師們的訓練指導下成長,這些大師包括塞蒙·萊托、小澤征爾、鄭明勛、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等,以及國內(nèi)的黃曉同、鄭小瑛、張國勇、湯沐海、葉聰?shù)?。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于近年成立的樂隊教研室,對樂隊課的訓練規(guī)劃和樂團整體演奏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000年9月小澤征爾和羅斯特羅波維奇到上音講學時,為學生樂隊作重點排練和指導的正是德沃夏克的這首大提琴協(xié)奏曲,此曲還由羅斯特羅波維奇擔任獨奏在大劇院作了觀摩性演出(我觀看了他們的排練和演出)。由此可見,這是一支具有較高專業(yè)水準的樂隊。
對于喜歡大提琴音樂的人來說,麥斯基的另一場獨奏音樂會也不能放棄。這場曲目涵蓋巴洛克、浪漫和現(xiàn)代各個時期,風格迥異,都是重要的大提琴作品,平時難得聽到像麥斯基這樣的大師演釋,機會不容錯過。再說,臺上是帥酷的父親與漂亮女兒的合作,他們之間會有怎樣不同于他人的默契和親密的配合,也是很值得樂迷們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