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最近對月球巖石中化學成分進行的分析表明,月球內部的水量有很大的地區性差異,月球水的氫同位素組分的地區性差異也比地球的大得多。月球水并非液態水,而是被俘獲在火山氣體中或化學結合在月球巖石內部顆粒中的水。科學家目前普遍認為,月球是一顆火星大小的星子撞擊原始地球的結果。碰撞后,環繞地球的熾熱物質盤(部分為硅酸鹽氣體,部分為熔巖)中的作用機制形成了微量的月球水。月球水的來源對于確定地球水的來源意義重大。有兩種可能性:月球水來源于地球;或者,月球水是由小行星或彗星帶去的;再或者,這兩個都是月球水的來源,也都可能是地球水的來源。
科學家使用微型離子探測器,運用離子聚焦束濺射來自月球巖石樣本的離子進入質譜儀,由此測量了月球水的氫元素及其同位素氘(也稱重氫,其原子核中比氫原子核中多了一個中子)。氫和氘的比例能表明水的來源,或者提示月球內部的巖漿過程。
2008年,科學家在月球樣本中首次發現水,這讓他們十分驚奇,因為自“阿波羅”任務宇航員把月球樣本帶回地球起,科學家一直以為月球幾乎無水。月球水的發現與直到1984年才提出的碰撞形成月球的理論吻合,因為碰撞會令地球失去大量揮發性化合物。但上述最新檢測卻表明,月球形成過程或許并非碰撞論那樣簡單。事實上,月球水方面的研究方興未艾
加拿大發現巨大隕擊坑
2009年,科學家在加拿大西部艾伯塔省發現了一個疑似的巨型隕擊坑。由于時間和冰川磨蝕,大部分證據已經被抹去,當時科學家還不能確定這個坑究竟是不是隕星撞擊地球所致。最近,經過地質學和地震學研究,科學家宣布,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隕擊坑。這次天體撞地球發生在大約7000萬年前,它當時造成的隕擊坑直徑達8千米,深度達1600-2400米。科學家推測,如此規模的撞擊一定會把大量殘骸甩進空氣中,造成全球性后果,而且影響時間可能長達幾十年。要是這么大的隕星今天撞在同樣的位置,那么加拿大西南部城市卡爾加里無疑將不復存在。
動物會得關節炎嗎?
許多人深受關節炎之苦,但你可知道某些動物也會得關節炎,只是有苦說不出?關節炎,顧名思義就是關節得了炎癥。關節炎通常分為創傷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或稱退化性關節疾病,通常與年齡有關)三大類型。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竟然有高達79%的上了年紀的靈長類動物有患關節炎的跡象。有趣的是,獼猴等的關節炎居然常忠于臀部。動物是否容易患關節炎,與放養或家養有關,關節炎常常喜歡‘光顧”后者。例如在某些國家,65%的家養山羊都飽受關節炎的困擾,而野生山羊幾乎不會。
對于犬科動物,野生犬科動物罕有患關節炎的,但有l/5的家犬深受關節炎的困擾。這或許是因為現代人生活形態的改變也連帶影響了家畜或寵物。例如家里鋪的原木地板,因為太光滑,讓小狗常在無意間拼命踢腿,造成狗腿不必要的負擔。尤其是拉布拉多等狩獵型大型犬,它們往往比野生同類體積更大,缺乏運動又吃得太肥,因此患關節炎的可能性會更大。
烏賊長著“人類牙齒”?
這是一只生活在南大西洋海底、長有類似人類牙齒的神奇烏賊。它們真的長著和人類一樣的牙齒嗎?它們會咬人嗎?研究人員說,這種魚的名字叫Promachoteuthis sulcus,是生活在南大西洋海底的一種小型烏賊,極其罕見,在全世界范圍內只保留了一個標本。它們的觸手極短,看起來很怪異,而嚇壞我們的“牙齒”其實是一個錯覺,它們是烏賊的嘴唇。它們為什么會長成這樣?至今仍然是個謎。
小妖精鯊魚
這種怪異的生物你絕對沒看到過,該物種的數量稀少,因此極其罕見。它們是保留了遠古鯊魚血統的最后一種生物,具有一些原始特征,因此被科學家稱為遠古鯊魚的“活化石”。它們是已經存活了1.25億年的尖吻鮫科的唯一物種。這種怪異的鯊魚生活在深海,行蹤十分神秘,外形也十分丑陋。其最顯著的特征是長而扁平的鼻子,突出的像釘子般的牙齒,以及粉紅色的皮膚。它們生活在海底100米以下,骨骼出現不良鈣化,肌肉松弛。科學家猜測,這種鯊魚可能并不活躍,行動遲緩。歐氏尖吻鮫最顯著的特征是有一個向前突起的尖吻。曾經有一條活體歐氏尖吻鮫被帶到日本的一家水族館,不過很快就死了。
久坐兩小時,癌癥風險增加10%
研究發現,久坐不動會增加罹患癌癥的風險。如果每天多坐兩小時,患癌風險就會提高10%。德國研究人員對400萬人(包括近7萬名癌癥患者在內)進行的一項試驗發現,每天多坐兩小時,患肺癌的風險會增加6%,患結腸癌的風險會增加8%,而女性患子宮癌的風險則會增加10%。另外,研究人員發現,患結腸癌和子宮內膜癌的患者通常與長時間坐著看電視有關,這可能是與人們看電視時更愛吃垃圾食品、喝含糖飲料有關。因此,為了健康,坐的時間長了,一定要站起來動一動。
松花皮蛋上的松花是如何形成的?
松花皮蛋被外國人選為“全球十大惡心食物”之一,這只能說他們太沒有口福了。事實上,切點青椒,加點醬油,松花皮蛋還是挺好吃的。那么,松花皮蛋上的松花是怎么得來的呢?這歸功于一系列化學反應:蛋清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久放之后,蛋白質中的部分蛋白會分解出氨基酸。人們在腌制松花蛋時,會特意在石灰里加入一些堿性物質,如堿面、碳酸鈉等。它們會穿過蛋殼上的細孔和蛋清中的氨基酸化合,生成不溶于蛋白的氨基酸鹽,氨基酸鹽在蛋清表面以一定幾何形狀結晶出來,于是就形成了漂亮的松花。
為什么男性左撇子多出生在冬天?
奧地利研究人員發現,在冬季出生的男孩中,左撇子比例相對較大。對約1.3萬名奧地利人和德國人的調查發現,在男性左撇子中,2月至10月出生的比例為8.2%,而11月至翌年1月出生的比例則達到10.5%。上世紀80年代有人提出一種理論認為,睪丸激素水平偏高會使胎兒的左腦發育減慢,所以左撇子通常右腦比較發達。研究人員分析說,睪丸激素水平的高低與孕婦懷孕期間的日照時間長短有關。日照時間越長,孕婦體內的睪丸激素水平越高。對于冬天出生的男孩,在胚胎期,大腦發育主要發生在出生前半年,也就是5~7月,而這段時間通常是艷陽高照。
發現新種長鼻霸王龍
科學家最近宣布,在中國南方發現了一個新種的長鼻霸王龍(也稱暴龍)——虔州龍。生活在66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虔州龍與霸王龍屬于同一家族,它們都是兇猛可怕的掠食者。不過,虔州龍與其他大多數霸王龍的模樣都大不相同。虔州龍的腦袋和口鼻部都很長,牙齒偏窄(難怪一些科學家戲稱它們為“匹諾曹龍”),而一般霸王龍的下巴更深、更有力,牙齒更寬。科學家指出,虔州龍的發現意義重大。結合發現于蒙古國的阿利奧拉龍,虔州龍的發現證實了長鼻霸王龍當時在亞洲的廣泛存在。盡管科學家才剛開始了解長鼻霸王龍,它們卻是亞洲掠食性恐龍的主要族群之一。
16世紀奇想:貓兒炸彈
一系列新近曝光的16世紀德國插圖文稿,描繪了身背炸藥包的貓兒襲擊城堡和村莊的場景。但考古學家指出,這些文稿只是在解釋動物或許可被作為爆炸裝置使用,而在當時的實戰中這一策略應該是行不通的,因而很可能從沒被采用過。這些文稿的擁有者應該是貴族或其他研究戰術的人。事實上,16世紀歐洲的一些文稿中充滿了突發奇想的涂鴉和出人意料的旁注,而使用動物當武器也不僅僅是歐洲人才有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