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瑤
【摘 要】詞匯和修辭分屬于兩個不同的領域,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修辭是對語言的修飾和調整,從詞匯構成的語言成品中研究各種表達手段和技巧,是修辭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新聞標題作為一種語言成品,自然其中也包含著修辭詞匯化現象。本文以新聞標題為切入口,分析其修辭詞匯化現象,以及對新聞標題制作、新聞寫作的意義,從而更好地實現語言學研究對新聞學寫作研究的促進與融合。
【關鍵詞】新聞標題 修辭造詞 新聞寫作
一、釋義修辭詞匯化
學界對修辭的研究眾多,成果也相當顯著。通常情況下,修辭現象總是出現在文章、段落之中,至少也要存在于一個句子當中,并和語音、語境緊密結合。其中語境對修辭活動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修辭上的語境意義,或一語雙關,或弦外之音,或增添新的意義等等。但由于某種修辭現象中的語言單位(如某一詞匯)被越來越多的沿用,其使用規模不斷擴大,使用次數不斷增加,逐漸地被人們采用、接納,這一過程即為修辭現象詞匯化,或稱之為修辭造詞,是指在一定的語境中,語言交流中為了增強言語的表達效果暫時的修辭現象在經歷“暫時借用—常用—固定化—詞匯化”這一過程之后,最終固定下來,成為常用、慣用詞匯系統中的一員。
修辭現象的詞匯化在一般的用語中極為常見,諸如:
⑴美眉(美女、漂亮的女孩);⑵一網情深(一般指由網絡而相識、結緣最終深陷情感之網);⑶知本家(指的是成功運用自身的高科技知識創造價值的人)。
本文以新聞標題為研究對象,分析這一文體中修辭現象詞匯化的運用情況。故文中所提及的修辭現象詞匯化專指在新聞標題中通過各種修辭方法產生的新詞語。
二、新聞標題修辭造詞的類型
修辭是對語言的一種創造性運用,修辭現象的詞匯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類型:語音修辭造詞、詞匯修辭造詞、辭格修辭造詞。
1、語音修辭造詞
語音與修辭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現代漢語中有不少的修辭表達方式是通過語音來表達效果的。諸如平仄、兒化韻、諧音等貼切地體現了語言節奏美和韻律美,而不少新詞語也是從中產生。如:
⑴“撒”手人間———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因中風去世,享年87歲(《新安晚報》2013-04-09)
⑵“聞雞色變”不如“聞雞起舞”(《楚天都市報》2013-04-13)
⑶透明才是真正的“照謠鏡” (《楚天都市報》2013-04-11)
例子⑴和例子⑵中的“‘撒手人間”和“聞雞起舞”所體現的修辭運用的是語音中的重音技巧。讀了例⑴新聞標題的后半部分才知道這里的“撒手人間”中的“撒”是指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體現了新聞標題的簡潔,同時也吸引了讀者;例⑵中的“聞雞起舞”的重點在于“雞”,此標題寫的是在肆虐的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影響下,飼養業應該積極應對而不是忐忑不安。此處一個“雞”字既指出了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的攜帶者是雞,同時也暗指了飼養業。一字表多義,頗具深意和內涵。例子⑶中則是運用了諧音來展示修辭的,“照謠鏡”是“照妖鏡”的諧音,此處將作者的情緒渲染得淋漓盡致。
2、詞語修辭造詞
語素組成了最小的造句單位—詞。詞既能單獨成句,表達意義,也能作為造句成分使用。同樣,詞語也是重要的修辭方式,諸如詞語的超常搭配,詞語創新,舊詞新用,熟語巧用等等,運用得當既能為句子、文章加分,又可以使表達更為準確、生動。很多新詞語正是由此產生并長期沿用的。如:
⑴說到傷心處,馮小剛淚奔(《新安晚報》2013-04-13)
⑵(主題)16套房子“被辦證”
(副題)房主奔波多年沒辦到的房產證卻被騙子辦到了(《新安晚報》2013-04-03)
⑶昔日“一哥”看透成敗,不再害怕“打醬油” (《新安晚報》2013-04-09)
例子⑴中的“淚奔”屬于詞語的超常搭配,“淚”是名詞,“奔”是動詞,二者搭配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現今比較常用的網絡用語。用于表達心情:或傷心,或高興,或郁悶。事實上,只要是讓人激動流淚的場合都可以用該詞,使語言生動活潑。例子⑵中的“被辦證”這種造詞方式常出現在特定的語境之中,受限于說話的場合。此處“被辦證”既表現了房主的被動,也暗示了記者想要揭露的社會問題。例子⑶中的“打醬油”是如今我們慣用的網絡用語,是在時代變遷中的詞語新解,相當于網絡用語中的“路過”。而具體到上述標題是指前世界游泳冠軍張琳沒有進入全國賽半決賽,且他本人稱已習慣了從世界第一到如今進不了全國賽半決賽的落差。
3、辭格修辭造詞
辭格亦稱“修辭格”,是指修辭的風格,修辭方式。辭格是在長期的語言實踐和運用中創造、積累、總結而來的。如:比喻、比擬、夸張、借代、雙關、反語、仿詞等等都是我們慣用的修辭風格。很多新詞是在辭格現象演變成詞匯現象的過程中產生的。
(1)比喻
比喻的運用能實現用簡單的語言解釋復雜的事物,用具體的想象闡釋籠統的事物,從而做到表達的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⑴人行道一夜現仨“陷阱” (《城市快報》2013-04-15)
⑵委大選開鑼 查韋斯“影子”隨行(《南方都市報》2013-4-5 )
⑶這邊“風聲”太緊,挪個窩繼續“打游擊”(《新安晚報》2013-04-10)
“舊詞添新意”是比喻詞匯化中的重要一類,例子⑴中的“陷阱”則是無蓋下水道隱井的比喻;例⑵中的“影子”是指委內瑞拉最新一屆總統選舉的執政黨候選人尼古拉斯·馬杜羅。因此人是前任總統的支持者,故將其比作是查韋斯“影子”;例⑶中的“打游擊”指的是汽車站黑頭車為躲避檢查四處逃竄的不法經營活動。
(2)比擬
比擬也是一種常見的修辭形式。它是通過運用豐富的想象將甲物化為乙物,或者是將物化為人、將人化為物。如:
⑴民營經濟要“頂天立地”“鋪天蓋地” (《新安晚報》2013-04-13)
⑵南京:與安徽省諸市共譜“同城熱戀曲” (《新安晚報》2013-04-13)
例子⑴中則是將民營經濟擬人化,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性和扶持小微企業的決心、力度;而“熱戀”通常是指男女雙方熱烈地戀愛,將其用于此處是為了突出在長三角區域合作的影響下,南京與安徽諸市之間的合作加強,關系密切,像是處于熱戀中的情侶。
(3)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的表現事物,而是通過事物之間的關聯性,用另一事物代替所要表現的事物。手法含蓄,寓有深意。不少新詞語是借代詞匯化而來的。如:
⑴“鐵娘子”告別她戰斗一生的事業(《南方周末》2013-04-12)
⑵(副題)首上大銀幕,王雷拉來女友“一起樂呵”
(主題)“金太郎”10月迎娶李小萌(《新安晚報》2013-04-13)
例⑴是通過人物的慣用別名來代指人物的,即用“鐵娘子”代指撒切爾夫人;而例子⑵中借代是用演員王雷所飾演過的角色“金太郎”來代指其本人。這樣的借代換名可以引起讀者聯想,用耳熟能詳的指代喚起讀者共鳴,從而收到良好表達效果。
(4)夸張
夸張作為常見的一種修辭方式,它主要是運用夸大的方式來展現事物的特征,以突出其本質。如:
⑴山村小孩爬“天梯”上學(《南方都市報》2013-04-05)
⑵羽泉當歌王,“眼鏡”掉了一地 (《城市都市報》2013-04-12 )
⑶板藍根并非防治“神藥”(《城市都市報》2013-04-11)
例子⑴中用“天梯”展現了山區孩子上學之路的高和險;例子⑵中的“‘眼鏡掉了一地”是成語“大跌眼鏡”網絡化語言的夸張運用,用于此處是為了凸顯羽泉在“我是歌手”總決賽中獲得冠軍的出人意料;同樣例子⑶中的“神藥”蘊含夸張之意,指出人們在禽流感的特殊時期對藥品板藍根的盲目信賴和哄搶。
辭格造詞是產生新詞極為重要的一個途徑,很多新詞語,新意義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演化而來的。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除了單個辭格造詞以外,不少詞是通過多種辭格的綜合運用發生詞匯化而逐漸確定下來的。
三、修辭造詞對新聞標題制作的作用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受眾安心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讀題甚至是讀詞時代悄然而至,因此如何將標題制作得更加吸引眼球,新聞報道如何引起受眾更大的閱讀興趣變得尤為重要。通過將修辭造詞應用于新聞標題中,不僅提高了新聞標題的制作水平,而且有效地滿足了受眾的閱讀需要,提升了新聞的品質。因而,具有修辭詞匯化現象的標題更加具有特色。
1、形象
修辭作為一種語言藝術,它可以豐富言語表達的靈活性、色彩性。諸如“淚奔”、“打醬油”、“陷阱”、“打游擊”、“同城熱戀曲”等等這些詞的應用都使新聞標題增色不少,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這樣有修辭詞匯化現象的標題更具表現力和渲染力,更能引起共鳴。
2、新穎
新穎是修辭詞匯化新聞標題最顯著的特征,這與人們求新、求變的心理和創新化的時代發展是相吻合的。修辭是為了使語言表達更加貼切、準確,而修辭造出的新詞滿足了現今社會語言的發展,這類詞的新鮮、別致能更加細膩、貼切地展現事件和人物。
新聞學是一個極具生命力的學科,語言學則是一個基礎性的學科,雖然二者看上去相差很遠,但實際上二者有很多的交叉點。語言是相通的,語言學上的修辭研究,詞匯、語音分析都可以應用于新聞寫作、新聞標題制作,只要注意把握新聞寫作的真實性、準確性等基本特性即可。本文旨在開辟一個視角,從新聞標題中修辭現象的詞匯化入手研究修辭造詞對新聞寫作的意義,從而以此為基礎深入研究新聞學與語言學的融合、應用。□
參考文獻
①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下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M].商務印書館,2005
③李華軍等:《漢語修辭學新著》[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④周洪波,《修辭現象的詞匯化——新詞語產生的重要途徑》[J].《語言文字應用》,1994(1)
(作者: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