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琪
(周口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2011年9月我國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1〕,自2000年以來我國60~69歲的老年人超重與肥胖率持續增長,按照我國頒布的體質量指數(BMI)各等級劃分標準進行篩查,老年人的超重率為39.8%,肥胖率為13.0%,與2005年相比,2010年60~69歲老年人的力量素質、皮褶厚度、安靜脈搏、握力、閉眼單腳站立等指標有所降低。研究表明,游泳運動對人體的心血管系統〔2〕、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和骨代謝能力的提高都有積極的影響。本研究旨在探索長期參與冬泳運動對提高老年人體質和骨健康水平的重要價值。
1.1體質測試法 以周口市冬泳協會中61名(男41例,女20例)系統參加冬泳鍛煉3年以上老年人和未系統參與體育鍛煉的社區老人協會會員53例(男32例,女21例)為測試對象。冬泳組必須是全年堅持游泳鍛煉、每周游泳4~7次的老年人;對照組可以參加一般性的健身活動。體質測試按照《國民體質測定標準》規定的儀器和項目進行測量,骨密度(BMD)采用美國產Sahara Clinical Bone Sonometer BMD測定儀測量跟骨超聲骨密度。

2.1兩組老年人體質指標比較 見表1。從冬泳組與對照組身體形態指標的比較可以看出,男子冬泳組的身高、體重、腰圍、臀圍指標上表現出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而腰臀比指標未表現出差異,經常參與冬泳鍛煉的老年人的肺活量也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和全國的平均值,且組間均值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冬泳組與對照組的握力均值之間均不存在明顯差異,可以看出冬泳組的坐位體前屈均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冬泳組閉眼單腳站立時間均高于對照組(P<0.01)。冬泳組老年人的選擇反應時明顯較低(P<0.01)。系統參加冬泳運動的老年男女安靜脈搏均低于對照組老年組(P<0.01),長期參與冬泳鍛煉的老年人的收縮壓都有明顯降低,且與對照組之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特別是老年女性的冬泳組和對照組之間的收縮壓存在顯著差異(P<0.01)。
2.2兩組老年人骨密度指標比較 表2可見,冬泳組老年人的寬帶超聲衰減(BUA)、超聲聲速(SOS)、定量超聲指數(QUI)和跟BMD值均高于對照組,且兩組的組間差異經統計學檢驗均存在顯著差異,特別是老年男性組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

表1 兩組體質均值與全國均值(2010年數據)比較

表2 兩組與骨超聲BMD指標比較
本文出現身態、體形態的指標顯著性可能只是樣本選取時的巧合造成的,冬泳運動不能對老年男子的身體形態造成顯著影響,這從女子組的各項身體形態指標均未表現出差異上也能得到證實。良好的體質是獲得高工作效率,實現自我價值的身體基礎。隨著生理功能的減退,老年人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及抵抗能力逐漸下降,機體的代謝能力也逐漸滿足不了身體的需要,多表現為隨著年齡的增加心率逐漸加快、血壓逐漸升高、肺活量逐漸減少等特點。王禾〔2〕的研究結果表明,長期冬泳鍛煉可產生心臟結構的適應性變化,改善心肌的收縮力和心臟供血功能,使冬泳者安靜心率低于同齡老年人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長期參與冬泳鍛煉能改善老年人心血管功能水平,使得安靜心率保持在較低水平,有利于維護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統的健康。說明通過長期的冬泳練習之后,可使老年人的收縮壓下降,有助于預防、延緩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長期冬泳練習之后,老年人肺通氣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能有效提高個體呼吸功能潛力,與季麗萍〔3〕研究一致。
冬泳練習之后,老年人的肺通氣功能和個體的呼吸功能潛力之所以得到增強,這是與冬泳運動時特有的呼吸方式分不開的。冬泳時的蛙泳的“抱水”動作、自由泳的快速揮臂動作等都非常有利于增強胸部肌群的力量,使胸廓的擴張更為有利,使胸內負壓產生更為快速,同時游泳時快速的吸氣和緩慢的呼氣過程也非常有利于增加氧的利用率。長期冬泳者的呼吸肌出現適應性結構變化以后,就表現為胸腔適應性增大、胸內負壓增加,從而有利于老年人的肺通氣功能和呼吸功能的提高。
老年人的各項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開始逐步下滑。長期的冬泳運動練習之后冬泳組與對照組的上肢力量沒有產生明顯變化。這可能與測試的指標選取有關,由于握力主要是反映前臂和手部屈肌群的靜力性力量,而冬泳運動時對抗水的阻力的肌肉群主要為上臂肌群和腿部的肌肉群,前臂和手部屈肌群用力程度較小。所以采用握力指標測量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冬泳運動對老年人力量素質的影響程度,應選取更加合理的指標進行測量。
長期的冬泳運動之所以能提高柔韌素質,可能是由于冬泳運動本身的項目特點所決定的,一方面,冬泳運動時由于水的阻力的存在,不至于因用力過猛而產生肌肉拉傷,老年人可以大膽練習各種游泳動作,另一方面,隨著老年人長期練習的堅持,體內各關節周圍組織和肌肉群附近的多余脂肪被逐漸消耗,使關節的活動范圍和肌肉的伸展能力得以加強,從而有利于冬泳者柔韌素質的提高。
本文說明長期的冬泳練習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協調性。這可能與冬泳的運動環境和技術動作有關,水環境和浮力作用的存在,使老年人在運動中不能像在陸地上運動時那樣“腳踏實地”,小腦和前庭器官需要及時分析人體所處的位置以協調各組織器官保持身體的平衡狀態,隨著練習時間和頻次的增加,使人體在水中的適應能力增強,同時老年人前庭系統的穩定性也得到增強,以及肌肉本體感覺的敏感性和大腦皮層的分析綜合功能都相應得到改善,從而也有效改善了老年人身體對姿勢的控制能力和身體姿態變化時的協調能力,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靈敏素質方面的比較結果顯示長期的冬泳練習對對提高老年人的靈敏性也有顯著效果。冬泳運動時各種技術動作如做蛙泳動作,不但要求運動與呼吸系統間的協調配合,還要求上肢依次進行抓水、劃水、收手、伸臂動作時整個臂部動作的移動路線無論俯視或仰視都必須是橢圓形的完整的劃水動作,而且只有在與全身動作協調配合的基礎上才能使技術動作更加合理,這些都對老年人的神經系統提出了挑戰,從而使老年人在進行冬泳運動中也提高了自身的靈敏素質。
相關研究表明BMD與骨強度成高度正相關〔4〕,Johnell等對12個臨床研究進行分析后也認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BMD均是十分重要的骨折預測指標〔5〕。
陳敏雄〔6〕的研究結果也表明老年人跟骨BMD存在著性別的高度顯著性差異,老年男性跟骨BMD明顯高于老年女性,老年男性常鍛煉組的BMD顯著高于不常鍛煉組。因此本研究認為長期堅持冬泳運動有助于維持老年人特別是男性老年人的骨礦含量和BMD,能有效減輕老年人骨礦含量隨增齡而下降的幅度,起到一定的預防骨丟失和骨質疏松的作用。
冬泳運動之所以能使BMD增高,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冬泳運動是一項全身性的冷刺激運動。骨骼肌在冷刺激中作用下,肌細胞群活力、氧化能力和血流量明顯增加,因而增加了肌肉量及肌肉收縮力,而肌肉量與骨量呈正相關、肌肉收縮是增加骨質的重要因素,從而有利于促進骨質的形成和骨礦物質沉積〔7〕。其次,冷刺激運動能促進激素的合成和釋放〔8〕,而許多激素都可影響骨質代謝,其中以性激素和降鈣素最為重要,例如睪酮能促進骨蛋白質合成、鈣磷沉積,并能促進骨質生成、抑制骨質吸收,還能使骨礦含量和基質增多等〔9〕。第三可能是由于冬泳運動是一種戶外運動,長時間的陽光照射有利于增加維生素D的合成和促進鈣的吸收,加上冬泳運動后能增加老年人食欲,每日攝入的營養相對較多,相應加大了對營養物質特別是對鈣磷的吸收,血鈣含量的增加則會有利于血鈣向骨內輸送和破骨細胞向成骨細胞轉變,抑制骨鈣的釋放、減少骨丟失〔10〕, 從而增加BMD。
4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R〕.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297454/2052709.html.
2王 禾.冬泳鍛煉對老年人血脂、心功能的影響〔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30(1):69-71.
3季麗萍.冬泳對老年人心肺功能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2;9(4):55-6.
4肖建德.實用骨質疏松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78-9.
5骨密度〔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7318.htm.
6陳敏雄.體育鍛煉對老年人骨密度的影響〔J〕.浙江體育科學,2004;26(3):42-3.
7骨質疏松癥〔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72716.htm.
8王 宏.冬泳與老年人骨代謝〔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1996;2(3):25-6.
9包日新,徐隆昭.運動與鍛煉的激素反應〔J〕.國外醫學·內分泌分冊,1988;(1):21-2.
10李玉坤.老年骨質疏松的遺傳學分支生物和骨計量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老年學分冊,1994;15(3):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