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張艷 陳力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由于缺乏PS[1]導致呼氣末肺泡萎陷, 致使生后不久即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青紫、呼氣性呻吟、吸氣性三凹征等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 主要見于早產兒, 死亡率高[2,3]。發病率與胎齡及出生體重呈反比, 胎齡32~34周者為15%~30%,<28周者為60%~80%[4]。其基本特點為肺液轉運障礙、肺毛細血管-肺泡間高通透性滲出性變。其病理特征為肺泡壁至終末細支氣管壁上附有嗜伊紅透明膜。又名肺透明膜病(hyaline miembrane disease, HMD)。 糖尿病母親嬰兒 (IDM)、剖宮產兒、雙胎第二嬰和男嬰發病率升高[5]。生后盡早采用INSURE策略[6]補充內源性PS缺乏[7]是治療NRDS成功關鍵措施之一[3-8]。本文回顧性研究本院兒科收治60例NRDS患兒運用不同治療方法進行對照觀察,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2月~2014年2月本院兒科病房收治的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60例, 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胎齡28~30周17例, 31~32周13例;出生體重1000 g 3例,1000~1500 g 22例, 1500~2000 g 5例;出生1 min Apgar評分<4分 8例, 4~7分 17例, >7分 5例。對照組30例, 其中男16例, 女14例, 胎齡28~30周18例, 31~32周12例;出生體重1000 g 2例, 1000~1500 g 19例, 1500~2000 g 9例;出生1 min Apgar評分<4分 10例, 4~7分 15例, >7分 5例。兩組性別、胎齡、出生體重及1 min Apgar評分等基本情況相似,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診斷標準[2,3,9]入選病例符合以下條件。①出生體重≤2000 g, 胎齡≤32周;②生后6 h內起病, 有呼吸窘迫表現;③出生12 h以內者;④胸部X線片符合NRDS改變[10];⑤存在出生前未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預防或用量不足, 出生時窒息, 出生時需要氣管插管, 母親糖尿病, 多胎, 男性,家族易感性, 剖宮產等圍生期高危因素[11];⑥血氣分析提示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⑦排除吸入性肺炎、膈疝、重癥濕肺、宮內感染性肺炎、肺出血等引起呼吸困難的其他疾病。
1.3 方法 兩組均給予限制液體入量, 監測生命體征、血糖,保暖, 糾正酸中毒等相同的對癥支持治療。
1.3.1 對照組 使用NCPAP(史蒂芬, 德國)呼吸支持, NCPAP初調參數為:吸氧濃度(FiO2)0.4~0.6, 流速(Flow) 6~8 L/min, 呼氣末正壓(PEEP)5~8 cm H2O。根據血氧情況及血氣分析結果設置初調值及調節參數。若FiO2達到0.6, PEEP[12]達到8 cm H2O時, 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85%, 呼吸困難無改善, 即給予氣管插管改用機械通氣(CMV)治療。
1.3.2 治療組 生后6 h內給予INSURE策略(PS為固爾蘇, 意大利凱西制藥公司豬肺磷脂注射液, 3 ml:240 mg, 每次劑量 100~200 mg/kg)。經鼻腔、口腔吸凈呼吸道分泌物,分別在仰臥位、右側臥位、左側臥位、再仰臥位四個體位將預熱至37℃左右固爾蘇向氣管內快速滴入各1/4劑量, 滴后均用正壓通氣1~2 min[5]。用藥后患兒呼吸困難減輕, 經皮氧飽和度>90%者則10 min拔出氣管插管, 繼續使用NCPAP呼吸支持, 6 h內不做氣道吸引。如12 h仍需較高呼吸參數(FiO2>0.6, Flow6~8 L/分, PEEP>8 cm H2O), 胸部X線無改善,則給予第2次附加劑量PS, 100 mg/kg。
1.4 療效評價 ①比較兩組治療前和使用PS后3、6、24 h的血氣分析變化。②比較治療前和使用PS后6、24 h胸部X線評分、用氧時間、NCPAP使用時間及住院天數比較。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氧合指標 比較PS后6 h、24 h血氣分析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胸部X線轉歸 比較兩組胸部X線轉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NCPAP使用時間、用氧時間及住院天數 比較兩組NCPAP使用時間、用氧時間及住院天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1 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32周)(n, ±s)

表1 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32周)(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男/女 胎齡(周) 出生體重(g) 年齡(h) 1 min Apgar評分治療組 30 18/12 30.2±1.0 1095±61.4 2.6±0.9 7.8±1.5對照組 30 16/14 30.4±1.0 1088±60.8 2.8±1.1 8.1±1.3
表2 兩組患兒不同時間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s, kPa)

表2 兩組患兒不同時間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s, kPa)
注:PS后6、24 h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組別 治療前PS后3 h pH PaO2 PCO2 pH PaO2 PCO2治療組 7.18±0.09 5.73±0.80 6.02±0.85 7.25±1.02 7.25±0.71 5.37±0.73對照組 7.16±0.08 5.88±0.83 5.83±0.80 7.20±1.12 6.57±0.85 5.59±0.83組別 PS后6 h PS后24 h pH PaO2 PCO2 pH PaO2 PCO2治療組 7.33±0.06 9.28±0.69 4.63±0.65 7.34±0.09 11.89±0.63 3.87±0.62對照組 7.24±0.13 7.84±0.77 5.18±0.81 7.28±0.82 8.83±0.74 4.70±0.75
表3 兩組胸部X線評分轉歸( ±s, 分)

表3 兩組胸部X線評分轉歸( ±s, 分)
表4 兩組NCPAP使用時間、用氧時間及住院天數比較( ±s)

表4 兩組NCPAP使用時間、用氧時間及住院天數比較( ±s)
注:兩組比較, P<0.01
指標 治療組 (n=30) 對照組(n=30)NCPAP(d) 5.1±4.6 7.2±6.6用氧時間(h) 245.1±58.6 319.4±31.8住院天數(d) 14.7±2.3 17.6±1.9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新生兒期的危重疾病, 近年來發病率逐漸升高, 表現生后不久即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治療關鍵在于迅速改善缺氧及呼吸功能。研究[13,14]證實NRDS主要發生在早產兒, 與胎齡<35周肺合成分泌PS量不足有關[15]。國內外大量臨床試驗證明采用INSURE策略(經口氣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質(PS)-拔管使用鼻塞式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NRDS可減輕病情, 避免和減少機械通氣,縮短氧療時間, 減少并發癥[16]。其治療機理是通過增加肺泡順應性;穩定肺泡容積, 防止肺泡塌陷;阻止肺泡毛細血管中液體向肺泡內滲出, 減輕肺水腫;降低毛細血管前血管張力, 增加肺通氣量和肺泡內氧分壓;降低毛細血管末端的表面張力, 防止毛細血管痙攣和阻塞, 改善了通氣效率和氧合功能, 從而達到治療NRDS的目的。治療組血氣分析指標、胸片轉歸、NCPAP使用時間、氧療時間等均優于對照組, 證明[17]IUSURE策略聯合動物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安全、有效。
[1]Carnielli VP, Zimmermann LJ, Hamvas, et al.Pulmonary surfantant Kinetics of the newborn:nobel insight from studies with stable isotopes.Perinatol , 2009, 29(suppl 2):s29.
[2]Bouziri A, Ben Slimas, Hamdi A, et al.Acute respia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infant at term and near term 23cases.Twnis Med,2007(85):874-879.
[3]liu J, Shi Y, Dong JY, et al.Clinical charac teristic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full-term neonates.Chin Med , 2010, 123(19):2640-2644.
[4]劉翠青, 馬莉, 紀素芬, 等.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不同機械通氣模式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研究.河北醫藥, 2009(31):3017-3020.
[5]楊錫強, 易著文.兒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130-133.
[6]黃西林, 陳丹, 李小萍, 等.INSURE策略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轉歸.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3, 21(9):213-215.
[7]孫夫強, 王曉鵬, 鄭軍, 等.珂立蘇預防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研究.中國現代醫藥, 2011, 13(7):6-8.
[8]Engle WA.The Committee on Fetus and Newborn Surfactantreplacement therapy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the preterm and term neonate.Pediatrecs, 2008(12):419-432.
[9]李光民, 儲金秀, 張穎, 等.數字床旁胸片對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診斷價值.中國婦幼保健, 2013, 21(8):23-25.
[10]邵肖梅, 葉鴻瑁, 丘小汕.實用兒科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396-397.
[11]唐敬麗.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特點及高危因素分析.吉林醫學, 2013, 20(5):17-19.
[12]尹婷, 姚碧輝.PEEP對ARDS患者氧利用率的影響.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1, 43(3):291-293.
[13]Wirbelarer J, Thomas W, Speer CP.Pretterm and term infa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what is the role of surfactants substitulions?Z Geburtshilfe Neonatol, 2009, 213(2):33.
[14]Farchi S, Di lallod D, Polo A, et al.Timing of repeat elective cae sarean delivery and neonatal respiratory outcomes.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10(95):F78.
[15]陳盛, 呂勤, 蔡成.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救治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轉歸分析.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11, 19(6):86-87.
[16]石云, 楊娜, 劉敏, 等.國產肺表面活性物質珂立蘇治療足月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療效評價.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1, 13(6):9-12.
[17]羅泓.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觀察.浙江臨床醫藥, 2011, 13(5):51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