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作為老年人最為常見、復雜的疾病之一, 心力衰竭一直以其常見、多變的特點嚴重危及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引起老年心力衰竭主要的病因為冠心病、肺源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及心律失常等。特征為心室功能不全及左心室收縮性障礙、心輸出量低等。據相關資料顯示, 我國老年心力衰竭的發病率較低, 但也不容忽視[2]。
1.1 一般資料 65例經醫生確診且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心力衰竭老年患者, 且均伴有不同程度類型的慢性基礎疾病及心
臟病等。其男40例、女25例。年齡60~80歲, 平均年齡(69.12±10.82)歲;所有患者中左心力衰竭為30例, 右心力衰竭為15例, 全心力衰竭為20例;經病因診斷發現, 肺源性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以及心肌病各有27例、12例、13例和6例。二尖瓣鈣化和主動脈瓣及風心病各有4例、2例、1例;依據NYHA心功能分級:II、III、IV級患者各有24例、26例、15例。
1.2 治療方法 治療初始時, 給予適量食鹽攝入, 并減少活動, 給予吸氧;如有必要可輔以卡托普利、貝那普利或依那普利拉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其用法在開始初期劑量為2.5 g, 口服, 1次/d;若無起效緩解, 可在3周左右后, 增加一半的劑量, 1次/d;西地蘭可作為強心藥使用, 其用法為:緩慢飽和量為0.5 mg/次, 口服, 4次/d;一般維持量可為1 mg/d, 分別早上和晚上各服用1次;上述用藥療程為10 d。患者若伴發心律失常與感染時, 應要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治療, 待其癥狀有緩解現象后做好原發病的治療, 并根據患者血壓、血糖和血脂以及心肌供血等危險因素的變化進行針對性治療。
1.3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患者心功能提高, 心力衰竭情況得到完全控制;有效:患者心功能提高, 心力衰竭部分控制;無效: 患者心功能未提高甚至病情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65例患者中7例死亡, 占患者總數的10.77%。見表1。

表1 65例患者治療后的療效(n, %)
作為老年患者入院接受治療中最為常見疾病之一, 心力衰竭會導致所有心臟病發展的終末, 嚴重危及老年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上述65例老年心衰患者的研究可得出以下特點。
3.1 發病率與病死率及復發率高 發病率高:隨著老年人各器官機能逐漸退化, 各種危險因素增加, 心臟多出現器質性及功能性改變, 促進心功能障礙進而導致心力衰竭;病死率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復雜, 且各種合并癥較多, 易加重病情的發生, 導致出現死亡;復發率高:在老年心力衰竭中, 除了心臟疾病的發展惡化之外, 老年人心臟、各功能不斷老化、衰退以及各器官病變影響和各種誘因等, 都可促使心力衰竭惡化、病情反復發作[3]。本文中65例患者在1年期間復發心力衰竭的高達47.8%。
3.2 老年心力衰竭的誘發因素 ①肺部感染是最常見和最重要的激勵因素, 由該癥狀引發的發熱、咳嗽都會加重心臟負擔及竇性心動過速, 同時, 有肺瘀血的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更易發生感染;②心律失常也成為老年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病因之一, 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該癥狀不僅會增加患者心臟負擔, 而且易減少患者心排血量, 最終誘發心力衰竭;③不良的情緒或過重的勞動以及患者所處環境的變化(如酷熱、寒冷、潮濕等), 均可誘發心力衰竭的發生;④心肌缺血以及心肌梗死等都易導致老年患者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發心力衰竭;⑤在患者輸液時, 過量的輸入液體或鈉以及輸血過快, 均可使血容量逐步增加, 從而使心臟負荷過重, 進而誘發心力衰竭。
3.3 老年心力衰竭臨床給予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 因老年人藥動學和藥效學具有不同的變化, 因此在治療時須謹慎,在治療老年患者中常用藥物為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其療效、耐受性較好;因ACEI的排泄較慢, 在發生低血壓的情況下, 若增加劑量時更須謹慎, 若條件充足時, 可在給予ACEI類藥物前, 檢測立位、座位血壓以及血鉀水平和腎功能。老年心力衰竭臨床表現不典型:老年心力衰竭因其病因多, 起病較慢, 臨床癥狀不典型;成年人與老年人在心力衰竭表現中如活動后氣促、端坐呼吸、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相比, 后者此類癥狀常缺, 因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多是安靜, 即使在少量體力活動或無活動后氣促中, 都可使癥狀不典型;另外, 可導致臨床癥狀不典型因素較多, 如:老年患者的多種基礎性疾病及各種疾病容易出現相互影響而致使心臟病癥狀、體征不明顯。老年患者的長期肺動脈高壓, 促使肺血管變化, 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均不出現等情況。在本組患者中有呼吸困難、肝腫大或水腫、肺部啰音和心臟雜音以及胸片示肺紋理增粗,此外, 還有以肝硬化、腎病、休克等特征的心力衰竭。因此,檢查時要格外注意, 提高早期診斷的水平。
3.4 老年性心力衰竭的防治 ①積極預防各種器質性心臟病的發生, 患者屬于原心臟病者, 可通過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好的情緒, 避免勞累, 做到自我保護;②積極防治呼吸道感染,避免各種心力衰竭的誘發因素, 在治療呼吸道感染中應加強預防措施, 呼吸道感染可誘發心力衰竭, 因此需積極進行有效的抗炎治療, 減少感染頻度;③心律失常中, 尤為危重的是快速性心律失常, 其病因可使心臟負擔加重, 出現心排血量較低, 進而發生心力衰竭, 因此須控制心律失常, 應盡量減少用抑制心肌收縮力的藥物;④積極防治影響心功能的合并癥, 在生活上, 需要戒煙、戒酒, 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平靜的情緒, 睡眠時間要充足, 適量運動, 禁忌參加劇烈或過多的運動;⑤飲食宜清淡少鹽, 減輕心臟負荷為治療該病的首要任務。
綜上所述, 老年心力衰竭病因復雜多變, 且由于該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不明顯, 因此易出現漏診、誤診;同時,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復發率與病死率高, 應對其病情有針對性治療。積極改善心肺功能, 在臨床上防治老年心力衰竭臨床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4]。
[1]王世杰.老年心力衰竭85例臨床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2,26(10):581-582.
[2]路玉英.老年心力衰竭118例臨床分析.醫學信息, 2011, 24(3):893.
[3]閆芳.老年心力衰竭56例臨床分析.醫學信息, 2011, 24(2):474-475.
[4]張衛慶, 程學勤, 賀紅慶.老年心力衰竭 54 例臨床診治分析.中國醫學工程, 2011, 19(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