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 黃傳武
【摘 要】馬航失聯事件作為突發、復雜的新聞事件,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在新浪微博上近兩個月都是熱點。在此期間,傳統媒體的官方微博、意見領袖微博和普通草根微博等各方力量在新浪微博輿論場中相互激蕩、交鋒,呈現出不同的傳播特點,這三種力量在引導、助推網絡輿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分析突發事件中新浪微博的輿論場,總結不同類型微博的表達特征,為相關各方今后應對類似突發事件提供微博應對策略。
【關鍵詞】馬航失聯 突發事件 新浪微博 輿論場
一、馬航失聯事件及媒體報道回顧
2014年3月8日凌晨2點40分,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稱MH370航班與管制中心失去聯系,機上載有227名乘客(包括兩名嬰兒)和12名機組人員,其中有154名中國人。
北京時間2014年3月24日晚10點,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在吉隆坡宣布,馬航失聯航班MH370在南印度洋墜毀,機上無一人生還。
馬航失聯事件是異乎尋常的復雜性突發事件,很多信息的收集、甄別、對比、分析、初步結論等存在前后矛盾。例如,3月8號法新社報道MH370航班失去聯系,但3月24號馬方正式宣布馬航MH370航班墜毀。在這一過程中,各種分析、猜測、謠言橫飛。即便是以堅持真實性、客觀性為基礎的專業媒體,在微博傳播馬航失聯事件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報道情緒化與聳動性的傾向。
截止到2014年4月26日晚,馬航MH370航班已經失聯50天,在這50天中,國內專業媒體的官方微博相對做得較好的,是對家屬的情感、情緒的報道。而國外專業媒體的官方微博做得較好的,是對馬航失聯航班原因及事實的挖掘。
二、馬航失聯事件中新浪微博的輿論場分析
1、以“@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為代表的媒體官方微博:報道事實為主,發布“心靈雞湯”為輔,引導輿論
在此次馬航失聯事件中,以@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為代表的傳統媒體的官方微博充分整合各方信息,快速發布事件的最新進展,為公眾了解這一災難性事件的始末做出了積極貢獻,但報道過程中也出現不少瑕疵。
截止2014年4月26日晚,《人民日報》的官方微博有高達1935萬個粉絲關注,而《央視新聞》的官方微博也有1771萬個粉絲關注,分別位列新浪風云榜之傳媒行業榜影響力第一名和第二名。在馬航失聯事件的微博報道中,@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各自發布了上千條微博。在馬航失聯最初的幾天,@人民日報基本上每隔15分鐘就發布一條消息,報道馬航失聯事件的最新進展,充分發揮了專業媒體在集散信息、傳播新聞、報道事實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但是,由于信源有限,特別是非常不完整的衛星數據分析研判具有復雜的技術性挑戰,馬航失聯事件最初幾天,媒體選擇性地將“生命可能尚存”的陳述聳動性地放大,“期待乘客平安歸來”的言辭形成了強大的輿論誤導,“祈福”、無休無止的“呼喚、等待”和滿屏滿屏的蠟燭圖片等心靈雞湯式的言論(見表1)引起公眾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當最終的悲劇被證實時,也傷害了被重新燃起希望的家屬和圍觀的公眾。各種謠言、陰謀論(被恐怖分子劫機,馬方隱瞞袒護,飛機被美國戰斗機挾持)也在此過程中滋長。
2、以@陳坤、@姚晨為代表的意見領袖微博:事件祈福為主,暴戾、抵制馬方為輔,影響輿論
在3月8日至3月25日,以@陳坤、@姚晨為代表的意見領袖微博所發表的關于馬航失聯事件的言論(見表2),以高評論數和高轉發量迅速占據新浪熱門微博排行榜TOP榜,從而成為微博熱點和話題焦點,對網絡輿論的影響巨大。在馬航失聯最初幾天,多數微博“大V”以祈福為主,希望馬航MH370航班上的乘客平安回家,但在3月24日之后,當馬方正式確認并宣布飛機在南印度洋墜毀時,微博“大V”們的言辭由祈禱轉為憤怒,少數意見領袖開始悲情地呼吁抵制馬來西亞(旅游、經貿合作等),以迎合民眾的情感宣泄,還有一部分意見領袖發表“珍惜當下”的言論,引發民眾的情緒共鳴,理性冷靜的聲音甚微。
3、普通草根微博:點贊、轉發微博為主,評論為輔,推動輿論
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微博早已變成一個公共話語空間,個人的話語生產力和傳播力在新浪微博這一平臺得到極大解放,盡管大量草根微博的粉絲數不多,他們的話語無法像微博“大V”們那樣得到有效的傳播,表面上看仍然無法逃脫“沉默的大多數”宿命,但是“眾聲喧嘩”時代的草根微博通過點贊、評論、轉發等形式,也間接左右著網絡輿論走向。
新浪微博推出的熱門微博榜成為網友關注新聞熱點的途徑之一。熱門微博是將微博上最熱門的信息匯總呈現,以熱度為標準進行排序的,而一條微博的熱度是由網友點擊“+1”按鈕直接給微博熱度增加1℃實現的。如圖1所示,2014年3月24日熱門微博榜的TOP 1微博,是由@央視新聞 微博發布:#馬航空難#【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宣布馬航MH370航班墜毀于南印度洋】。這條微博的熱度為1226143℃。
在馬航失聯事件中,草根微博或通過直接點贊、轉發、評論參與微博互動,或通過發布話題微博“#馬航失聯#”參與討論這一突發事件。在此過程中,他們直接推動某一微博成為當天的熱門微博,從而占據輿論制高點。
三、突發事件中不同類型微博的應對策略
馬航失聯事件中,傳統媒體的官方微博、意見領袖微博和普通草根微博等各方力量在新浪微博輿論場中相互激蕩、交鋒,呈現出不同的傳播特點,這三種力量在引導、助推網絡輿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以@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為代表的媒體官方微博:客觀準確地報道,理性權威地評論,增強媒體公信力
以@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媒體官方微博在突發事件中除了大量發布微博的同時,應該注意堅持客觀性、真實性,理性發聲,拒絕無休止的煽情和綿綿不絕的心靈雞湯,應在第一時間主張調查原因,理性思考,直面問題并解決問題,越是在突發事件中越需要弄明白新聞的“六要素”,即:是誰,在哪里,什么時候,做了什么,為什么以及怎樣做的。
2、以@姚晨、@陳坤等為代表的意見領袖微博:審慎發布微博,控制負面情緒,拒絕散布謠言
意見領袖是拉扎斯菲爾德等最早在《人民的選擇》中提出的概念,這一概念在《個人影響》一書中得到進一步闡釋。它指的是活躍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意見、觀點或建議并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在新浪微博平臺中,意見領袖一般指“大V”,他們比草根微博擁有更多的粉絲數,更多的話語權。因此,在突發事件中,“大V”們發布微博要十分審慎,不要把個人的負能量和暴戾之氣傳播給廣大受眾,尤其當突發事件原因不明朗時,要拒絕傳播謠言,盡量理性發聲。
3、普通草根微博:學會辨別真假消息,拒絕陰謀論,減少情緒化
新浪微博碎片化的真假信息滿天飛,主要是因為社交媒體的多信息源和高傳播速度導致的。“馬航失聯”這一高度突發性和高度復雜性事件更像是一塊“試金石”,它很好的檢驗了專業媒體對新聞的掌控力和報道能力,很好的檢驗了意見領袖在突發事件中表現出來的沖動性和情緒化,也很好的檢驗了普通民眾對真假消息的辨別能力。
在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理性行使自己的“言論自由權”,提高辨別力,拒絕一切陰謀論,少一些情緒化的暴戾之氣,多一些理性客觀的分析,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
參考文獻
①百度百科,《3·8馬來西亞航班失蹤事件》[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369241.htm?force=1
②吳凱,《草根微博的信息傳播力初探——以“學習粉絲團”為例》[J].《科技傳播》,2014(1):3
③張治中,《微博時代的草根話語權保障》[J].《新聞知識》,2011(6):7
④周洋,《熱點事件微博輿論生成的四種模式及引導》[J].《中國記者》,2014(1):69
⑤涂光晉、陳敏,《突發事件中的微博輿論場分析——以北京“7·21”暴雨事件為例》[J].《當代傳播》,2012(6):8-11
⑥姜藝萍,《簡析當下社會的兩個輿論場》[D].北京印刷學院,2014
⑦李昕,《反思馬航事件報道中的中國輿論場》,http://news.ifeng.com/op-
inion/wangping/mahangbaodao/
⑧魏巍,《馬航事件:謠言、陰謀論為何滿天飛?》,http://news.ifeng.com/
opinion/special/yinmoulun/
(作者:胡靜,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傳播學碩士研究生;黃傳武,北京郵電大學網絡文化研究中心、網絡系統與網絡文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北京郵電大學新聞傳播學碩士生導師)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