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文
【摘 要】優勢富集效應是同濟大學王健教授創立的一種起點發展理論,這一理論從創新的角度探討了系統成型和演化的規律。本文將優勢富集效應和先者生存理論相結合,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解析新浪微博如何體現優勢富集效應。
【關鍵詞】新浪微博 先者生存 優勢富集
一、優勢富集效應理論
從理論上闡述,優勢富集效應是指:起點上的微小優勢經過關鍵過程的級數放大會產生更大的優勢積累①。這個定義中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在起點時有優勢,哪怕僅僅是微小的優勢;二是級數放大,微小的優勢一旦進入富集程序,便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可以達成更大的優勢積累。而先者生存則是優勢富集效應產生的一個初步基礎。
二、新浪微博的先者生存與優勢富集
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開始內測,2010年初推出API開放平臺。用戶可以發布140字以內的消息或上傳圖片,此外還可通過API用第三方軟件或插件發布信息。新浪微博于北京時間2014年4月17日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首日飆漲19%,目前全球注冊用戶超過6億。已經覆蓋大部分知名文體明星、企業高管、媒體人士。新浪微博已經成為中國網民的輿論風向標,新浪微博名人的影響力持續強勁。
1、新浪微博與先者生存
(1)市場先機。Twitter開創了微博客領域的先河。在最初階段,這項服務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機發送文本信息。截止2010年,Twitte已有近億注冊用戶,反觀當時國內市場,盡管SNS社交網站盛行,但受眾已麻木于這種社交網絡,急需新型網絡刺激。2009年,我國“微博客”行業正好處于一個空白點,飯否等類似微博客雛形的社交網站在監管上遇到問題;搜狐當時全力走在SNS的路上,并未看好微博客路線。2010年,新浪成為門戶網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微博正式進入中文上網主流人群視野,使中國社交網絡占有一席之地。
新浪微博最先預測“微博客”發展趨勢,并明確分析市場需求,首先推出“微博客”應用和社交網絡,正是因為“國內第一個微博”而使新浪微博成為了我國目前“最有影響力的微博”。
(2)社會先機。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體實踐來看,社會轉型主要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等各個層面的急劇變化。根據馬克思理論,矛盾存在于任何一個體系中,磨合與調整是社會轉型中的關鍵詞。
2010年,上海大火案,南方水災,玉樹地震以及震懾全國的“我爸是李剛”事件。面對一場又一場天災人禍,偶爾媒體集體“失聲”,甚至阻塞民眾集體呼聲。這一系列事件使民眾認識到自我聲音的渺小。
這時,伴隨著網絡社會構筑的起步,大眾逐漸成熟的社會心理和個體意識,為言簡意賅的“微博客”提供了適于興起的“社會場”。“新浪”在社會中第一個推出“微博客”也抓住了這個社會先機:讓每個人既是傳者也是受者,隨時隨地上傳分享意見和建議。
(3)技術先機。截至2009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38億,而寬帶網民規模則達到了3.2億,占總網民數的94.3%。微博團隊在基礎服務之上有平臺服務,把微博常用應用做成各種小服務。微博第一版解決發布規模問題,第二版是解決數據規模的問題,第三版是解決服務化的問題,他們一點點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形成一個擴大的框架。②盡管相對其他網絡服務商,新浪微博的技術能力并不是最強大的,但卻能夠做到創新與更新,并在一些領域做到“最新”。
其次,新版頁面線上申請流程優化,用戶提交認證申請更為便捷;只要用戶綁定手機、有頭像、粉絲數不低于30、關注數不低于30即可申請認證。新浪微博研發的社交視頻營銷產品“品牌電視臺”,讓企業組織聚合品牌內容,利用好的內容聚集更多用戶。
新浪微博綜合把握各項網絡技術手段,作為一個跨平臺媒介產品,除了電腦平臺還有手機,從技術層面解決了便利問題。同時,微博團隊在第一時間針對運行問題進行更新,每一年甚至每個月都在推出新的功能。“第一,抓住每一個歷史節點,第二持續創新,第三特色凸顯。”③往往是領先凸顯者最終成為最優,因為優勢是可以富集的。優勢富集理論把最優看作是一個過程,它重視的是通過每一階段上的突顯達到高效率的發展。
2、新浪微博與優勢富集
(1)市場資源。2005年9月,新浪成為首個推出博客服務的門戶網站,并在2006年創造了首個千萬點擊率的徐靜蕾博客,“名人博客”這張牌為新浪博客贏得了輝煌成績。隨著明星的加入,更多粉絲也追隨偶像涌入新浪微博。
隨之而來是商業用戶的加入。作為我國成長最快的社交平臺,新浪微博的商業價值一直受人關注。看準億人的巨大市場,各商戶紛紛加入微博。據統計,截至2012年6月份,已有16萬家企業注冊進駐新浪微博,企業微博粉絲總數超過7億。⑥在官方微博的操作中,很多企業已經獲利。網絡書店快書包董事長徐智明接受媒體采訪表示:“快書包網站超過40%的流量來源于微博的直接影響,可以說微博現在成為了快書包的主力宣傳渠道。”⑦
顯然,由于明星的聚集,而產生更多用戶聚集,引發了更廣闊的商業聚集,由此吸引了更多明星代言和推廣,進而聚集了更多的受眾,由此產生圓環形的優勢富集效應。這種市場和產業族群形式,幾乎使所有的參與者都能獲得市場競爭以外的好處。這便是集中所帶來的整體大于部分綜合的效應。這里利益附加是優勢富集效應的催化劑。市場資源聚集后的新浪微博正在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營銷架構,甚至新的產業。
(2)社會影響。2010年被稱為微博元年,不僅僅是因為微博這項技術的應用與誕生,更具有社會意義的內涵是:我國政治民主化進程中,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平臺。“圍觀改變了中國”,這是最能展現微博社會影響方面優勢富集的一句話。以姚晨,“作業本”等人為代表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輿論領袖,首先發出自己的聲音,圍繞著他們形成的輿論圈又吸引了更多的人聚集。這背后,正是公眾聚集于新浪微博,遠程監督參與的力量。
公民在微博上的輿論互動,以及輿論意見領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使得官方微博的介入逐漸變為民主化執政趨勢。自從新浪微博推出以來,不少政府機構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微博賬號,“微博云南”和“桃源縣人民政府”是其中較早嘗試的兩個。截至2012年,經過新浪認證的部委微博總數達46個,顯示出中央高層對微博問政渠道的重視。2012年11月9日,“國務院公報”微博開通,成為目前全國政務微博中唯一一個以“國務院”開頭的官方微博。⑧官方和政務微博由各機關自行主管,公民體會到了現場感親近感,對公務微博和政務微博更加產生好感,進而更多的公民加入到新浪微博,形成一個新的循環富集效應。通過公民在新浪微博發起公益活動號召,形成民主輿論氛圍,從而產生了政務微博、官方微博以及微博問政,官民互動又吸引了更多公民加入微博,逐漸變成匯集億萬民眾聲音的強大平臺,新浪微博在社會影響方面的富集效應逐漸展現。
(3)人才技術。新浪微博不只滿足于單純的發布分享功能,并且陸續添加了各類社交應用。2012年1月5日,新浪微博的又一個新功能——悄悄關注正式上線。這一系列上線標志著新浪微博加速提升社交體驗,更是一個立體社交互動平臺。2009年11月3日,Sina App Engine Alpha版上線,從此新浪微博可通過API用第三方軟件或插件發布信息。從外部看,技術附加和利益附加所導出的規模復合低成本演化策略。技術附加常常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被運用,當某一技術或技術在某一地區異常發展后,富集效應便會發生作用。依托新浪微博技術平臺和API的開放,越來越多的社交網站和應用開始與微博掛靠,各大主流門戶網站都開發推廣了一鍵分享至新浪微博的功能,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新浪微博在技術方面的優勢富集逐漸凸顯。
技術方面的更新離不開背后團隊的功勞。在親身感受如此強大的技術和運營團隊共同完成的作品后,越來越多的技術人才開始向往加入新浪微博技術團隊。這種人才方面的優勢聚集不僅僅體現在技術型人才方面,還體現在管理層和決策層。
最初的技術發展帶動了后期的技術創新,依托技術創新又吸引了更多的技術人才。具有高素質的技術人才,使得新浪微博團隊又需要更加優秀的管理者和運營團隊,這也為新浪微博的進一步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結語
在網絡世界的浪潮中,同樣的投入,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就會產生很大的差距,成本隨時間推移而遞增。網絡發展帶動了時效性的更新,時間也成為了世界上最稀缺最重要的資源,沒有任何替代品,沒有任何彈性。新浪微博在時間和空間層面都成為了先者,這為它體現優勢富集效應創造了開端。優勢富集效應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觀察到系統發展和進化的路徑。新浪微博敏銳的捕捉到重要的時間節點,感知到重要的優勢,并在各個方面形成了有效的凸顯,這使新浪微博的發展印證了優勢富集效應。□
參考文獻
①王健,《優勢富集效應——一種新的發展觀》[J].《社會科學戰線》,2004(1):233-237
②《微博首席架構師楊衛華:新浪微博技術架構分析》,http://tech.sina.com.cn/i/2010-11-16/14434871585.shtml
③④⑤王建:《不,可能——反常規思考的力量》[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6)106、66、38、18
⑥http://www.cpp114.com/news/
newsShow_203498_1.htm
⑦《微博改變商業——新浪微博成商家營銷新渠道》,http://finance.si-
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10406
/11039643400.shtml
⑧《2012年人民微博政務影響力報告》,http://www.chinadaily.com.cn/
hqgj/jryw/2012-12-26/content_7869368.html
(作者:同濟大學2012級新聞傳播學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