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丹丹 岳山
【摘 要】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實驗精品課程,提高教學水平,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同時也有利于素質教育更好地開展。本文將以報刊編輯課程為例,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實踐平臺等多方面探討實驗精品課程的建設。
【關鍵詞】實驗精品課程 報刊編輯 素質教育
課程是高校教育中最基礎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關系到學生在高校中的學習成果,也關系到一個高校在教育水平方面的成效。一門課程至少涉及六個基本要素:一是課程的目的;二是課程的理念;三是課程的知識體系;四是課程的教學模式;五是課程的教學資源;六是教師。這六個要素是相互融入、相互滲透,相互依賴、制約或促進的。
實驗課程是高校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實驗課程將這六個基本要素進行更多的豐富和創新,并融入更多現代化技術,它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將課本中學習到的內容付諸實踐,進行實際操練,在實驗中學生更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利于高校實踐及創新人才的培養。
但是長期以來,高校在教育過程中都更加重視課堂教學,在保證了足夠的課堂理論教學之后,輔助以實驗教學,因此實驗教學一直處于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實驗教學師資隊伍也相應的處于一個從屬的位置,缺少更多學習、交流和提升的機會。與此同時,實驗課程的內容、教學大綱更是多年不變,缺少創新,缺乏與時俱進的精神。這些情況的出現都是高校忽略了實驗課程的重要性所導致的。
實驗課程的開展是理論指導實踐最直接的方式,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思考、創新以及動手能力。傳統的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在高校教育中處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要梳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根據專業的特點和需要,合理安排課程,徹底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切實開展實驗課程的改革和創新。從而培養滿足國家和地方建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精品課程建設是聚集優質的教育資源,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使學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得到教學共享的一項教學創建活動。它的宗旨是培養滿足國家和地方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2003年4月8日,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門類、專業的校、省、國家三級精品課程體系。建設內容包括:課程所在學科的規劃,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法與手段建設,教材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
因此,實驗精品課程的建設更加有利于高校課程體系的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報刊編輯是實踐操作性強、同時需要學生創新能力的一門實驗教學課程,它是將理論與實踐很好結合的一門課程,如何將它建設成實驗精品課程,需要從教學內容、教學隊伍、教學模式、實踐平臺等多個方面出發。
一、從學生角度出發設置教材,使教材內容安排更加合理
實驗教學課程是為了讓學生將理論課學習的內容與實踐更好的結合,通過實驗操作掌握教學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包括報刊版面的設置與排版、報刊內容的選擇、色彩的運用、圖形與文字的配合等等內容。傳統的教材多是類似于說明書的形式,僅僅介紹各種控件及案例的操作方法,但是操作方法的理論依據、各操作之間的聯系與融合、整個版面的編排、設計等內容很少涉及,因此在實驗精品課程的建設中,教材作為重要組成部分,要首先進行改革。在教材的設置與安排上,可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用于介紹報刊編輯的基本設置和幾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文字、段落、圖片、圖像、色彩等的主要操作,讓同學們先熟悉整個報刊編輯的內容,也是進行報刊編輯學習的提前熱身。下篇則安排幾類重要的報刊實例,包括報紙的編輯、雜志編輯以及海報的編輯。每個部分介紹一個完整的刊物編輯過程,使上篇介紹的基本操作能夠與之更好地融合從而運用到完整的實際編輯當中,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才能讓整個報刊在編輯過程中更加合理、科學。整個教材完全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編輯、設計,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和理解。這樣一來,使得整本教材在設計架構方面更加全面,內容安排方面也更加合理。
二、建立高素質、穩定的師資隊伍
報刊編輯學是一門操作性強、對排版、編輯、設計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的課程,這門實驗精品課程的教學需要一支高素質、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需要教師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同時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學校應更加重視對實驗課程教師的培養工作,以教學團隊為基礎,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給予老師更多學習、交流、提升的機會,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
報刊編輯課程涉及的內容很多,包括新聞理論、報紙編輯學、讀報評報、新聞采編、報紙編輯軟件操作技巧、版面設計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請研究新聞學、新聞采寫、設計等方向的老師與學生進行交流,為報刊編輯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與此同時,還可以與業界人士進行溝通,讓業界在報刊編輯方面有豐富經驗的人士走進課堂,用實際工作經驗和經歷進行教學,與學生面對面溝通,業界老師可以將報刊編輯工作中遇到的現實問題、課堂中可能不會碰到的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將業界的操作經驗和技巧傳授給學生,讓這門課程的實際指導意義和價值更高。
三、整合資源,構建創新性教學模式
實驗精品課程的建設,特別是報刊編輯這樣操作性強的實驗課程,必須要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整合教學資源。信息時代下,要充分利用網絡環境資源,進行課堂教學與網絡的結合。除了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搜集有關報刊編輯的資源、課件,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作為主要的載體,使得獲取海量信息、資源變得方便快捷;同時學生作品以及搜索的資源可以上傳至網絡服務器,最終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實驗室變成課堂,學生可以第一時間與教師進行互動,一改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打破傳統課堂模式的束縛。
現代化的實驗室建設整合了各種資源,將現代化的網絡技術運用的實際教學中去,模擬真正的報刊編輯操作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也能夠真實體驗到報刊編輯的工作環境,軟件操作、報刊打印都可以在課堂上完成。當電腦屏幕中的報刊真正呈現出報紙、雜志的模樣,便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編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更方便學生進行修改,在不斷地操練、觀察、修改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報刊編輯的過程,也更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從而達到更好的實驗教學效果。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實驗課程的實驗室環境也要進行不斷的深化改革,高校需投入更多的經費用于實驗室建設,包括實驗設備、環境條件等方面,提升實驗水平和質量,逐漸與業界實驗室接軌,用先進的技術、生動的教學來創造全新的教學模式和環境。
四、建立實習實踐基地,提前了解業界工作氛圍
實驗精品課程建設就需要搭建課堂與社會的橋梁,建立實習實踐基地,讓學生更早地也更快地了解到業界的工作環境,掌握操作技巧,提高能力。
報刊編輯課程需要了解新聞理論、報刊版面設計、報紙編輯軟件操作等,這些內容的掌握需要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來指導實踐,因此在課后需要為學生創造完備的實習實踐基地。學院可以與當地的報社、電視臺、出版社、雜志社等新聞類工作單位通力合作,為學生搭建學界與業界的橋梁,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實習實踐環境,和真正有報刊編輯經驗的人學習與溝通,從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求知的能力,培養主觀能動性,了解更多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編輯知識和技巧。學界與業界合作的教學模式,是實驗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學界和業界優勢資源的互補,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更有利于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創新人才。
五、提升管理能力,建立高效運行機制
實驗室設備眾多,隨著實驗課程不斷被重視,設備利用率提高之后,加強實驗室管理,定期對實驗設備進行保養和維修變得更加重要。這些細節得到落實才能更好地保證實驗課程的正常進行,及時解決實驗室建設、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建立更加高效的實驗室運行機制。
結語
實驗精品課程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培養高水平復合型人才,高校實驗教學改革必須要求學校至上而下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密切結合國家中長期發展綱要勇于創新,為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人才而貢獻力量;與此同時,不斷開拓教學團隊視野,吸取更多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高校實驗教學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優質的教學資源、一流的教學團隊、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高效的教學管理,只有這些教學資源之間優勢互補、不斷優化,才能為實驗教學改革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促進實驗精品課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基金項目:安徽大學教學項目《新聞傳播信息共享教學平臺的創新實踐》】
參考文獻
①馮婉玲、段遠源,《課程建設的內在規律與制度保障——兼清華大學精品課程建設案例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6(8)
②精品課程,百度百科,http://bai-
ke.baidu.com/view/1058442.htm
③鄭家茂,《實施精品課程戰略加強教學內涵建設提升教學工作水平》[J].《中國大學教學》,2006(6)
④李佳恒,《普通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與對策研究——以天津中醫藥大學為例》[D].天津大學,2010
⑤劉艷,《高師院校“現代教育技術”精品課程建設現狀和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
⑥張良,《職業素質本位的高職教育課程建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⑦鄒綺文,《后現代課程觀下的精品課程建設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09
(作者:陶丹丹,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2級研究生;岳山,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師)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