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
【摘要】目的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全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分析。方法選取本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29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 對所有患者采取全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 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觀察。結果治療后的髖關節屈曲程度、髖關節活動度、Harris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并發癥發生率為17.2%。結論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全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 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改善患者預后,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強直性脊柱炎;全髖關節置換術;療效;安全性強直性脊柱炎屬于一種慢性免疫系統疾病, 是遺傳性骨科疾病, 累及到髖關節等各個關節[1]。患者臨床癥狀不具有典型性, 病情進展較慢。作者對本院收治的29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給予全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 臨床效果較為良好, 現詳細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29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 其中, 男18例, 女11例, 年齡26~66歲, 平均年齡(46.3±5.8)歲;病程9~25年, 平均病程(10.3±2.5)年;12例患者合并膝關節屈曲畸形;8例患者合并脊柱后凸畸形, 16例患者髖關節呈骨性強直。
1. 2方法術前, 對所有患者的身體素質進行全面、綜合評價, 并進行輔助檢查, 備好血液, 術前8 h, 禁水、禁食, 術前保證所有患者能夠達到手術體格標準。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確定麻醉方法, 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腰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 然后選擇髖外側切口入路, 在髂前上棘外下方約2.5 cm位置, 經過股骨轉到子外側面, 朝下指導股骨大轉子基部下方約5 cm位置, 然后沿著臀中肌和闊筋膜張肌間隙進行分離, 在臀中肌大轉子止點的1/3位置進行切開, 將其朝前翻開, 切除前外側關節囊, 運用Hohmann牽開器, 充分將髖關節暴露出來。如患者為纖維性強直, 則對髖關節進行脫位, 成功后, 常規對股骨頸截骨和髖臼側進行操作;如脫位失敗, 則先對股骨頸進行截骨, 再真臼原位操作造臼;然后徹底切除攣縮前關節囊壁, 依據術中屈曲畸形程度, 對軟組織的松解程度和范圍進行判定, 術中注意保護神經組織和血管組織。
1. 3觀察指標對治療前、后的髖關節屈曲程度、髖關節活動度、Harris評分以及術后并發癥進行觀察。
1. 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治療前后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治療前后的髖關節屈曲程度、髖關節活動度、Harris評分對比治療后的髖關節屈曲程度、髖關節活動度、Harris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 見表1。
2. 2術后并發癥術后出現5例并發癥, 2例股骨上端縱行骨折, 2例坐骨神經損傷, 1例髖臼假體松動, 并發癥發生率為17.2%。
3討論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髖部劇烈疼痛或者隱痛, 如不抑制病情發展, 將會導致出現局部肌肉萎縮、關節活動受限以及關節攣縮彎曲等現象, 最終發展形成為髖關節強直[2]。我國具有較高發病率, 特別是北方地區[3]。另外, 其致殘率較高, 首先累及到脊柱關節, 表現為骶髂關節炎, 靜息疼, 加快白細胞沉降率, HLA-B27為實驗陽性, 經X線檢查, 早期癥狀表現為骶髂關節骨質受到破壞;發病晚期, 累及到整個脊柱長, 周圍肌肉韌帶出現硬化。有文獻報道表明, 約有30%~50%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累及到髖關節, 主要累及雙側。髖關節是人體重要的活動關節之一, 在身體中承載著大部分重量, 具備支撐、連接以及樞紐等作用。通常情況下, 發現時大多數患者病情比較嚴重, 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帶來較大影響。目前, 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無特殊療法, 以手術治療為主, 能夠有效改善關節功能。單純采用藥物治療, 只能有效緩解癥狀, 但不能有效治愈, 如患者長期服用激素類、止痛類藥物, 易導致發生并發癥。因此, 如髖關節強直性脊柱炎出現強直, 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時, 要采用手術治療法, 主要運用髖關節置換術。該病呈進行性發展, 髖關節受累, 導致髖關節強直與畸形, 進而導致患者致殘。全髖關節置換術目前已成為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主要治療措施, 是加快髖關節功能恢復的有效方法手段。采用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時, 易發生術后并發癥, 并發癥主要受到運用手術技巧、術時病情以及進展速度快慢等因素影響。如股骨上端縱行骨折, 由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下肢骨質密度較低, 易發生骨折, 手術治療過程中, 要防止暴力, 特別是對方金屬頭時, 運用適度手法, 并保證股骨距離長度的適當, 該部位皮質較厚, 如保留較短, 易出現骨折;坐骨神經損傷并發癥在一般人中發生率較低, 如患者臀部肌肉發生嚴重萎縮變形現象, 對肌肉產生過度牽拉, 易給神經帶來損傷;此外, 股骨上端骨折是導致坐骨神經損傷的重要因素;髖臼假體松動主要受到患者病情進展因素影響, 病情會對患者的肌肉正常用力產生影響, 剪切力影響髖臼假體受力的均勻性, 使其從既定位置滑離出去。
綜上所述, 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全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 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改善患者預后,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勝虎.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骨性強直.中華創傷雜志, 2013, 29(12):1159.
[2] 張宗強.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研究.中國醫藥導刊, 2013, 10(08):1376.
[3] 吳祥.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病變患者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中回收自體血的應用.中國輸血雜志, 2013, 26(02):147.
[收稿日期:2014-03-1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