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科
【摘要】目的探討D-二聚體(D-D)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聯合檢測在急性腦血管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對2011年7月~2013年7月于本院治療的170例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及170例健康體檢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為實驗組, 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 檢測兩組Hcy及D-D水平。結果實驗組患者血液中Hcy和D-D平均含量明顯高于正常參考值及對照組, 對照組Hcy及D-D含量均在正常范圍內。兩組Hcy及D-D含量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聯合檢測Hcy和D-D兩項指標, 能夠更準確、全面地反映患者病情, 對于早期診斷急性腦血管病及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D-二聚體;同型半胱氨酸;急性腦血管病;診斷價值近年來,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 老年急性腦血管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有研究表明, 血漿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升高是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血漿中D-二聚體(D-D)水平升高可用于血栓前狀態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診斷。本文對2011年7月~2013年7月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170例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及同期170例健康體檢者, 采用D-二聚體(D-D)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聯合檢測,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于本院治療的170例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實驗組, 其中男102例, 女68例, 年齡在52~81歲, 平均年齡(67.8±10.3)歲, 本組患者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 均經實驗室檢驗、頭顱CT或MRI診斷確診。所有患者均排除血液病、動脈炎、肝腎功能障礙及大手術患者, 近期均未服用凝血藥物等。對照組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170例, 其中男95例, 女75例, 年齡53~77歲, 平均年齡(66.5±10.1)歲。兩組資料在性別、年齡、身體基本狀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D-D測定采用金標斑點法(儀器為上海奧普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金標斑點法定量讀數儀, 型號:Uppergold U2, 采用上海奧普生物配套D-D檢測試劑);Hcy水平測定采用循環酶法(儀器為日本東芝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為:TBA-120FR, 采用寧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檢測試劑)。血漿Hcy參考值為0~15.4 μmol/L, >15.4 μmol/L為高Hcy血癥。血漿D-二聚體正常參考值為<0.3 mg/L, ≥0.3 mg/L為陽性閾值。
1. 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 檢測數據結果采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患者血液中Hcy和D-D平均含量明顯高于正常參考值及對照組, 對照組Hcy及D-D含量均在正常范圍內。兩組Hcy及D-D含量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急性腦血管病又稱腦卒中, 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及病死率等特點, 由于急性腦血管病的發生與年齡呈正相關, 老年人的發病率遠遠超過成人, 這給患者及其家屬都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為老年急性腦血管疾病早期診斷提供可靠的檢驗指標, 對于及時了解病理的發生與發展, 降低患者致殘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機體的凝血和纖溶功能平衡是維持人體血液流通的基礎, 凝血及纖溶功能一旦發生紊亂將會導致血栓性疾病的發生。近年來有研究表明, Hcy含量升高是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Hcy是一種含硫氨基酸, 它在人體中含量升高所產生的多種有毒物質會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 致使血管功能減退及內皮細胞的損傷, 促使炎癥及管壁斑塊的形成, 導致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1]。D-D來源于纖溶酶溶解的交聯纖維蛋白凝塊, 它的生成與含量升高能夠直接反映凝血及纖溶系統的激活, 反映了體內血栓的形成及體內高凝狀態。Hcy和D-D兩項指標之間相互補充, Hcy可用于檢測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D-D則可用于檢測血栓的形成以及纖溶亢進的程度。本研究實驗組血液中Hcy和D-D平均含量明顯高于正常參考值及對照組, 對照組Hcy及D-D含量均在正常范圍內。兩組Hcy及D-D含量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 聯合檢測Hcy和D-D兩項指標, 對于早期診斷急性腦血管病, 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 盧旭妹.HCY、hs-CRP、D-D聯合檢測在急性腦血管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2, 33(7):852-853.
[收稿日期:2014-04-0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