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
【摘 要】隨著全國各地旅游業的不斷發展,縣級電視臺的旅游紀實類節目也成為了朝陽產業。本文試從青陽縣廣播電視臺播出的《美麗青陽》說起,總結經驗、剖析瓶頸、尋找突破口,從選題、攝制、表現形式等多方面,初探縣級電視臺如何做好旅游紀實類電視節目,提升節目水平、提高電視收視率。
【關鍵詞】縣級電視臺 旅游節目 《美麗青陽》
當前,在全國各地的電視節目中,旅游紀實類電視節目越來越受到受眾的歡迎。它以電視專欄、電視專題、電視雜志等形式,將各地特有的名勝景觀、人文風俗、傳統工藝等,借助攝像機的鏡頭傳播至海內外,同時吸引了各地的人們來旅游。豐富多彩的節目,越來越受到觀眾和旅游愛好者的關注和喜愛,如中央電視臺的《走遍中國》和系列節目《遠方的家——北緯30度中國行》、《舌尖上的中國》、江蘇電視臺的旅游節目《江山覽勝》、云南電視臺的旅游節目《走遍云南》等。旅游大省海南省更是將海南衛視全新改版成為了全國第一家省級的專業旅游衛視。
當旅游紀實類電視節目成為時尚,各個縣級電視臺也紛紛效仿起來,開辦本土的旅游紀實類節目。青陽縣坐落在皖南山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尤以秀麗神奇的自然風光、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著稱。青陽縣廣播電視臺就此優勢開辦《美麗青陽》欄目,較好地展現青陽的魅力,收到了良好的收視效果。
一、青陽縣廣播電視臺《美麗青陽》欄目概況
《美麗青陽》電視欄目,是青陽縣廣播電視臺于2013年開辦的一檔旅游紀實類欄目。節目每月2期,每期15分鐘左右,重點宣傳青陽美麗的山水、風土人情、文化民俗、歷史遺產、傳統工藝、特色特產以及經濟發展等,集宣傳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藝術性于一體。
在這個節目里,青陽縣廣播電視臺融合了以往辦節目的經驗和時尚流行元素,第一次實行了欄目“制片人”的制度。同時,打破了過去主持人在演播室里錄制開頭和結尾的慣例,而采取主持人在現場完成主持的方式,整檔節目沒有一個在演播室里的鏡頭。再配以解說、同期聲、字幕、現場聲和背景音樂相結合的表現形式,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節目一經播出,即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和喜愛。
二、縣級臺旅游紀實節目面臨發展瓶頸
一檔旅游紀實節目要想做成精品,“人才、設備、時間”缺一不可。“人才”是指要有好的策劃、編導,優秀的現場主持人,技術精湛的攝像、后期制作人員等構成的專業團隊隊伍;“設備”是指要有廣播級的攝、錄、編,配備廣角、長焦鏡頭,滑軌、搖臂、乃至航拍等器材;“時間”是指要有充分的時間去精心選點、導演、拍攝,中央電視臺一期精美的節目,往往用了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才完成。
但在地方電視臺,往往這三者都無法圓滿實現,青陽縣廣播電視臺的《美麗青陽》節目也不例外。《美麗青陽》有一期節目,歷史文化、自然風光都挖掘得比較到位,但因為通篇節目里面只有一季的景色,沒有全面拍攝“春、夏、秋、冬”四季景而遜色不少,留有遺憾。在縣級電視臺,常常是僅由2至3名工作人員來完成一檔節目的前、后期所有工作,配以簡單的標清攝錄編設備。同時受播出周期制約,節目也基本是“快餐式”產出。因此,目前縣級電視臺的旅游紀實類節目,受條件的制約和影響,面臨著無法回避的發展瓶頸。
三、挖掘本土優勢,創辦特色欄目
在傳媒競爭日漸激烈的今天,在“人才、設備、時間”均遭瓶頸的狀態下,縣級電視臺只有找準突破點,確立正確的節目定位,充分發揮自己的本土優勢,才能立住陣腳,吸引觀眾,迅速成長。
1、《美麗青陽》節目的本土特色選題和內容分析
《美麗青陽》圍繞著欄目定位,通過挖掘本土優勢、創辦特色欄目,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青陽縣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區北部,境內植被茂密,四季分明,生態環境優美,氣候溫潤宜人。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群峰峭拔,中部丘陵綿延,北部以平原、圩區為主,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稱,具有九華山、九子巖、神仙洞、蓮花峰、龍泉勝境、清源山、黃石溪等多個旅游景區。因此美麗的好山好水、景區景點,是《美麗青陽》節目重要的選題亮點,也搶到了許多電視觀眾的眼球。
青陽歷史悠久,自西漢年間設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地方戲曲“青陽腔”被譽為京劇鼻祖,是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連戲、儺戲、九華民歌被廣為傳唱。大九華山水磨玉骨絹扇、青陽農民畫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境內有滕子京墓、太平山房、李氏宗祠等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碑碣崖刻400余處,縣博物館收藏豐富,館藏文物2000余件,其中一級品7件、二級品14件、三級品347件。《美麗青陽》節目扣住這些全縣市民樂于接受、引以為豪的內容,節目播出后,一直被廣大觀眾所津津樂道。
青陽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九華山雄踞縣境西南,有中國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所華嚴大學——翠峰寺,有新中國第一尊肉身菩薩——大興菩薩,后山九子巖有“地藏王菩薩”金喬覺從古新羅國來到青陽縣境內的第一修行處。在這些題材的把握上,《美麗青陽》節目將佛教歷史、文化傳說與自然風光相結合,受到青陽以及青陽以外地區的觀眾的喜愛。
青陽民風淳厚,臘月里的“拉糖”、接送“灶神”迎新年、舞龍燈等傳統的民俗,古樸的木榨香油坊、手工老桿秤作坊、鐵匠鋪等,被《美麗青陽》發掘并采編播出,既喚起了一代人的記憶,又是對這些即將遺失的民間傳統的真實記錄,可以說是一筆歷史的記載。在2013年安徽省廣播電視好新聞參評中,青陽縣廣播電視臺《美麗青陽》節目報送了一期木榨香油坊的節目,就憑其鮮明的傳統特色而獲得了二等獎。
2、縣級電視臺的突破口:開發本土資源,進行優質創新
縣級電視臺無論從人力、物力、財力上,都無法與央視、省、市級媒體相比,怎樣才能打造好旅游紀實類節目?要想贏得廣大電視觀眾的認可,必須要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下足工夫,重點是要具有自己的特色。這個重點,應該說是縣級電視臺做好旅游紀實類節目的突破口。endprint
(1)節目要好看。好看,是節目具有觀賞性的通俗說法,它是旅游紀實節目的第一要素。要讓節目好看,必須從視覺和節目內容上入手,盡量把美麗的事物通過攝像機鏡頭完美地展現給電視機前的觀眾。解說、配樂等其它方面也要處理得恰到好處,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主持人的語言要簡練、得體、生動、流利,不要啰嗦或空泛而談;在現場不能只當“話筒架子”,要有思想,有參與、有互動。解說詞要注意通俗易懂、精煉并有內涵,讓人聽后留有余味。讓觀眾通過看節目,就有在節目里所述的地方游覽了一遍的感覺,在電視熒屏前一飽眼福,得到美的享受,從而得到心靈上的輕松和愉悅。
將縣級電視臺的旅游紀實類節目做出具有觀賞性的效果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麗青陽》的編導在每期節目拍攝前,都要經過精心的前期策劃,提前到現場仔細走訪、收集具有特色的風景、人文、傳說等內容,拍攝最精彩的事物,以實現“展現出來的是一個畫面好看的節目”的目標。
(2)選題要新鮮。人們在家里觀看電視時,常常對電視里所播放節目的新鮮感有著比較高的期望。所以旅游紀實類電視節目要盡可能多的滿足大眾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把最新最好的內容展現給電視觀眾。對于縣級電視臺來說,其實縣內有很多具有特色的地方和人文內容,是廣大市民們沒聽說過、不知道的,或只聽說過、知道但沒有去過和見過的,這些他們都會非常感興趣。《美麗青陽》里的一期“華嚴大學翠峰寺”播出后,就有電視觀眾是在看了節目以后,為了得到親身體驗專程去了一趟翠峰寺。因此,獨特的民風民俗、傳統工藝和獨特的文化意識形態和歷史內涵,應該作為縣級電視臺旅游紀實類節目努力挖掘和表現的重點。
(3)富含知識性。充實自己的閱歷、了解歷史文化常識,也是廣大觀眾看電視的一個目的。所以,縣級電視臺的旅游紀實類節目,要攝制好本地的歷史,傳播優秀的本土民俗文化,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增長見識,陶冶情操。《美麗青陽》有一期“屈原流放陵陽”的節目值得一提。對于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一般人都知道。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屈原在赴汩羅沉江之前,也就是公元前286年,曾從郢都順流而下,來到楚地的陵陽,即現在的青陽縣陵陽鎮一帶。他為何要來、又是怎樣來的,《美麗青陽》就從該縣的千年古鎮陵陽說起,讓電視觀眾了解到了屈原與青陽陵陽的淵源、屈原在陵陽留下的故事,進一步感受到了皖南名城青陽縣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
(4)輕松又有趣。電視節目辦得好,能讓人覺得心情放松,得到快樂、陶冶情操。所以在做旅游紀實類節目時,除了增加節目的觀賞性外,還要把電視節目做得富有情趣、引人入勝。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里,《美麗青陽》攝制組專程來到縣內一處生態園,以攝像機鏡頭的記錄、主持人的互動,和著優美的歌曲,帶著電視觀眾一起欣賞桃花、梨花陸續綻放、喜迎春天的景色,感受那一派“梨花千樹雪,桃花相映紅”的美景。而夏日里一期漂流景區的節目,水上輕松、活潑、刺激、有趣的漂流互動,更讓電視觀眾在欣賞兩岸風光的同時,讓心情得到了暢快的釋放。
(5)本土最特色。除以上幾點外,還要格外注重本土性。作為縣級電視臺,收視群主要是縣內的市民,以及在外務工、創業人士等。本土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東西;本土的內容,就是最有特色的內容;本土的節目,也就是觀眾最喜愛的節目。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身邊的景;家鄉的歷史,家鄉的文化,家鄉的特產,無不受人歡迎。緊扣本土,深入挖掘,細細品味,哪怕是節目做得很一般,但是這種富含了家鄉情節性的節目,在縣級電視臺就是很不一般的節目了。
總之,每一個縣區都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資源,都為縣級廣播電視臺提供了豐富的攝制題材。所以各縣級電視臺需緊扣本土特色來定位節目,以創新的理念、本土的內容、豐富的形式來打造節目,使縣級電視臺在旅游紀實類節目上獲得突破,實現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①寧麗麗、揣麗萍,《地方電視臺欄目創新策略探析》[J].《今傳媒》,2014(5)
(作者單位:安徽青陽縣廣播電視臺)
責編:周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