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王凱山
【摘 要】本文結合美國新聞脫口秀發展歷史,從傳播特征及發展趨向兩個向度,對中國式的新聞脫口秀節目進行了梳理,分析國內新聞脫口秀節目當前存在的弊端:傳播主體的資源稀缺性、傳播內容的同質化、傳播效果的差異性等。
【關鍵詞】新聞脫口秀 傳播效果 同質化
一、脫口秀節目的特點
“脫口秀”是從英語詞組talk show音譯而來,形容人很有口才,說出的話非常有吸引力,并且談吐不俗。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英格蘭地區的咖啡集會,在這種集會上大家討論各種問題。直到20世紀,伴隨著廣播的誕生,人們開始借助廣播來探討各種社會熱點問題,逐漸成為廣播電視節目的一種常用形態。值得注意,那時的脫口秀主持人就是一人發表觀點,沒有觀眾,頗有一言堂之感。
如今這樣一種早期的新聞脫口秀節目形態,被國內的好多衛視所借鑒,2009年南方的周立波開創的《壹周立波秀》,北方人稱“老梁”的梁宏達先后為遼寧衛視主持的《老梁觀世界》,山西衛視的《老梁故事匯》,以及最新的欄目——梁宏達于2014年年初開始為河北衛視提供《老梁有看法》等等掀起了國內新聞脫口秀節目的熱潮。
這些節目的共同特點是圍繞一些社會熱點以及時事政治事件,給予客觀而獨到的點評。這些脫口秀節目起到引導受眾思考,幫助受眾客觀看待新聞時事,引導受眾樹立正確觀念的目的。從傳播內容分析,此類節目以傳播時事政治信息見長,抓住了受眾與信息兩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節目的內容定位緊追時代步伐,在向受眾第一時間提供最準確的時事信息的同時夾敘夾議,體現了節目自身以最大限度滿足受眾信息需求為己任的目標。
但是回顧美國脫口秀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國內衛視目前盛行的單人脫口秀節目在西方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就逐步遭到摒棄或者冷置。從1933年開始,許多新的脫口秀形式開始出現,其中觀眾主動參與到討論中是其最大的變化。在此過程中,通過將主持人與參與討論的嘉賓和觀眾放在一個公共空間內,主要突出觀眾的作用:圍繞觀眾的喜好,生活或者工作中關注的熱點展開熱烈討論。從而在激辯中實現觀點的公開市場化,讓受眾在爭辯與會心一笑的過程中,選擇接受適合自己的觀點。
上個世紀70到80年代,美國的脫口秀節目在形式上又發生了突破性變化,開始以邀請各界精英參與訪談的形式出現在廣大受眾面前,將嘉賓置于節目的中心位置,與現場觀眾進行互動,由于節目風格親切自然,這一全新的節目形式很快便深入人心,尤其《奧普拉·溫弗瑞秀》被認為是美國脫口秀節目中里程碑式的杰出節目,它作為美國乃至全球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最高的電視脫口秀節目,受到廣大受眾的熱捧。至今美國新聞類脫口秀節目仍然沿用現場訪談的節目形態發展至今。
二、國內新聞類脫口秀節目現狀
反觀國內的新聞脫口秀節目,雖然電視新聞脫口秀節目被很順利地引入我國本土,并得到了廣大受眾的喜愛,但是從被引入到發展至今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時間,從我國各個電視臺所推出的脫口秀節目就可以看出,盡管這些脫口秀節目都不同程度地創新并借鑒國際上有影響力節目的形式試圖與國際接軌,但是其高質量節目的產生卻沒有形成一種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電視脫口秀節目未來的發展。
從節目形態上看,除了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仍然秉承著當初成立之初的三人架構形式,這兩年出現的新聞脫口秀節目仍然采用了接近90年前美國新聞脫口秀節目的初期形態。盡管兩國在經濟發展狀況、體制國情以及受眾心理狀況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從本質上來講,新聞脫口秀這種節目形態,都是通過建立一種面向一定區域受眾的談話系統來實現其作為“公共領域”的功能。在為受眾提供這種公共話語空間的同時,也在努力營造一種參與者以及受眾之間共同努力打造的個性化空間,空間內風格的構成一定有主持人的風格體現,同樣也要有嘉賓乃至現場觀眾共同的個性化特征。
為了進一步了解國內新聞類脫口秀節目的特征,現結合河北衛視于2014年初開辦的《老梁有看法》這檔節目進行分析。從開播至今半年間,該節目逐漸呈現出了如下特點:
1、傳播者:主持人極富鮮明的個人特色
可以設想這檔節目如果不是梁宏達來主持,而是由其他新聞節目主持人來做的話,節目很難達到制作者的預期效果。
2、傳播內容:從觀眾的興趣點入手
選題很重要,標題也要吸引人,如《東北二王,犯下流氓罪的遲志強》等等,相比之下《廢除勞教制度》和《英雄變成殺人犯》由于選題的限制,盡管老梁使盡了渾身解數,明顯與上述的幾個選題有所差距。
三、國內新聞類脫口秀節目發展趨勢
應當看到,新聞脫口秀節目在受到業內追捧的同時,也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視狀況:河北衛視第一季度對收視率、收視份額和71個重點城市收視率調查結果顯示,《老梁有看法》均只排在衛視參與調查節目的第四位,位置處于中游靠下,并沒有給出令人滿意的結果。綜觀國內先期開播的同類新聞脫口秀節目,可以發現,在收視率數據令人堪憂的背后,已經暴露了國內新聞脫口秀節目步履維艱的現狀,究其原因主要有:
1、傳播主體資源稀缺性:衛視熟臉撞車現象時有發生
如果名人脫口秀節目受到觀眾的歡迎,省級衛視的隱憂就是能否長期鎖定像老梁一樣的名嘴,如果有一天老梁不干了,這檔節目難以為繼。給老梁更多的話語空間,給他相較其他衛視所能給予的更多權利,往往是省級衛視的無奈選擇。由于名嘴的稀缺性決定了其在省級衛視的市場中會四處受歡迎,這就導致像老梁這樣的主持人會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多的衛視節目主持人的事業中去。這樣的結果可以預料,主持人投入在一檔節目的精力逐漸被分散,觀眾可以在不同的衛視中看到同一個人對同一個事件侃侃而談,時間久了觀眾厭煩了,其對節目的傷害會逐漸顯現。
2、傳播內容的困惑:選題同質化的背后是選題能力不足
由于老梁等名人的個人魅力,會產生穩定的收視群體,在追逐收看名人節目的過程中,觀眾會發現同一時期不同衛視的不同節目,名人講述的內容往往相同或相近。長此以往,這會給觀眾節目內容越來越“水”的印象;這固然有主持人個人精力有限的重要因素,但是也不能忽視內容同質化背后,選題能力不足這個重要原因。以《老梁有看法》為例,3月17號播出了《上海復旦投毒案》,而這條新聞在2月18號已經宣判,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里,各家媒體已經做了相對充分的報道,此時再選擇這個題目明顯就不占優勢,這給人一種炒冷飯的感覺。反映出欄目缺乏更為專業的選題能力,以及搜集觀眾興趣點的渠道,也就出現了不夠專業的結果。
3、傳播效果差異化:不容忽視南北文化差異導致的審美拒絕
即使老梁在相當大范圍內受到觀眾追捧,也不難發現,他受歡迎的領域更多局限在中國的北方地區。他的風格鮮明,有相聲演員和說書藝人的特質,這種風格更受北方觀眾的歡迎。并且他在講述新聞事件,發表新聞觀點給人淋漓暢快之感的同時,也會不經意間的流露出說教的意味。觀眾往往都有較重的心理防線,當其體會到欄目只有一個立場且太過強勢時,就會產生排斥的心理,這點感受在南方觀眾中更為普遍。因而《老梁有說法》在南方城市收視率較低。相反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由于注意了觀點的平衡與中立,利用三個人物的參與和辯論,最終達成了內容在某種程度上的和諧與統一,從而巧妙的消解了南方觀眾的抵觸情緒,因而達到了更好的收視效果。
綜上,中國式的新聞脫口秀節目除了堅持國外對話風格的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仍然在受眾中保持著相當的熱度,國內省級衛視的相關新聞脫口秀節目,由于眾多原因困擾,已經顯現重蹈前些年“民生新聞同質化”現象的后塵,逐漸呈現盛極而衰的跡象。這種跡象既來自主持人稀缺化帶來的節目內容同質化等相關問題,同時也有不去借鑒國外相關節目形態的發展經驗,沒有遵循節目自身發展規律內在要求帶來的教訓與不足。□
(作者:郭宏,河北電視臺總編室編輯;王凱山,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2012級博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