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符 俏 喻錦成 林 任
(海南省人民醫院,海南 海口 571000)
認知功能障礙是腦梗死患者最常發生的神經心理障礙,不但造成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也對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產生負面影響,是制約患者康復的重要原因之一〔1,2〕。近年來,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病率不斷升高〔3〕,但其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因此,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早期診斷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4,5〕。本文擬探討老年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與病灶部位的相關性。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8例老年腦梗死患者,符合①通過MRI或頭顱CT確診為腦梗死;②臨床均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③年齡≥60歲,生命體征平穩,患者本人或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④排除其他內科及腦器質性疾病;⑤神志清晰,能配合檢查;⑥未患嚴重的冠心病、肝腎功能不全、慢阻肺、骨關節病、精神失常等不適于入組的疾病。根據中文版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將患者分為功能障礙組(48例,總分≤26分)和非功能障礙組(40例,總分>26分)。功能障礙組男22例,女26例,年齡60~83〔平均(72.1±7.3)〕歲;非功能障礙組男17例,女23例,年齡61~85〔平均(70.9±8.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MoCA評估量表:在安靜、獨立的房間內,在患者處于非抑制性心理,且意識清楚的狀態下,經專業的神經心理測驗員以MoCA對所有患者進行評分,包括注意與集中、執行功能、記憶、語言、視空間技能、抽象思維、計算和定向力共七項,總分為30分,總分≤26分,屬于認知功能障礙,總分> 26分為正常。全部測驗都是一次完成。影像學檢查:采取頭顱CT或MRI檢查,記錄兩組患者腦神經功能損害的部位和病灶的個數。

2.1兩組患者腦梗死解剖學部位比較 功能障礙組梗死發生在左側大腦半球、前部、皮層發生的比例顯著高于非功能障礙組(P<0.05),兩組在內囊的前后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腦梗死部位的對比〔n(%)〕
2.2兩組患者腦梗死供血區部位的比較 功能障礙組梗死發生在大腦中動脈供血區有25例(52.08%),大腦后動脈供血區有11例(22.92%);非功能障礙組梗死發生在大腦中動脈供血區有16例(40.00%),大腦后動脈供血區有14例(35.00%)。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MoCA量表得分情況與腦梗死部位的相關性分析 功能障礙組中,左、右大腦半球受損者得分為(17.6±8.2)分、(19.6±9.5)分,大腦半球前部、后部受損者得分為(13.5±7.6)分、(16.8±8.1)分,大腦皮層、皮層下受損者得分為(18.1±7.6)分和(15.8±6.9)分。非功能障礙組中,左、右大腦半球受損者得分為(26.1±3.2)分、(28.3±1.8)分,大腦半球前部、后部受損者得分為(26.3±2.4)分、(27.9±1.6)分,大腦皮層、皮層下受損者得分為(28.1±1.5)分和(26.8±2.1)分。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大腦半球功能障礙組得分情況與大腦左、右半球,前、后部分及皮層上下具有相關性(r=0.417,0.351,0.308,均P<0.05)。
臨床發現,大多數腦梗死患者都伴隨程度不同的認知功能障礙,因此加強腦梗死的早期診斷,以便及早進行治療、防治神經認知功能的損害勢在必行。通過對認知功能損害的早期干預,能很大程度防止或延緩腦梗死的發展〔6〕。腦梗死患者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機制尚不清楚,學術界目前存在多種解釋〔7〕:有人認為,腦梗死造成大腦局部缺血,對神經元產生的直接傷害,從而降低了腦梗死患者的認知功能;還有研究認為腦梗死造成的腦組織灌注量下降,影響了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使得腦代謝率不斷下降,從而引發患者認知功能障礙;也有報道稱,腦梗死阻斷了大腦皮質與皮質下區域的聯系,神經傳導阻滯下造成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另外,還有學者認為是應激引起患者出現類似休克的現象,導致認知功能產生抑制。多項研究表明年齡是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主要危險影響因素之一,且腦梗死的數量及位置等是引起認知功能障礙的關鍵因素〔8〕。
本研究主要針對60歲以上的老年腦梗死患者,結果顯示認知功能障礙與腦梗死的病灶部位有顯著的相關性,若大腦左半球和前部在腦梗死中受損,則患者更可能出現認知功能障礙,這可能與大腦的左半球及前部更容易損及去甲腎上腺素(NE)能神經元和5-HT羥色胺(5-HT)能神經元有關,因為NE能神經元和5-HT能神經元發出的腦皮質纖維正是從后至前進行排列的。NE能神經元的胞體主要位于腦橋和延腦,背束上行到達全腦,腹束發源于延腦、腦橋的諸NE細胞群,從腦干下端上行,沿整個通路均有神經纖維發出,主要支配對側脊髓的。中樞神經系統內5-HT能神經纖維的走行走行和功能與NE能神經纖維相似。有研究表明,大腦皮層負責大腦較高級神經活動,與認知情感反應和學習功能有關,大腦半球皮層損傷更易導致認知功能障礙〔9〕。本次研究還發現,發生腦梗死的大腦動脈供血區不同,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概率也不同,大腦中動脈受損比大腦后動脈供血區受損的患者更容易發生認知功能障礙。這可能是因為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包含皮質支、大腦中動脈中央支及內外側豆紋動脈,供應著殼核前部、蒼白球、丘腦前核、外側核、外囊、殼核、內囊膝部、內囊后肢前3/5和尾狀核等與認知功能相關的重要部位。尤其是老年患者,大腦供血通常較差,所以在老年腦梗死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中,對左側、前部大腦半球的損傷、大腦半球皮質的病變及大腦半球中動脈供血區損傷的患者,尤應該對其進行MoCA量表的篩查,能夠盡早發現認知功能障礙的情況下,并盡早治療,幫助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4 參考文獻
1楊 艷,譚澤峰,徐安定.無癥狀性腦梗死對首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1;37(10):584-7.
2何育生,李云霞,王戈鷹.靜息性腦梗死患者的認知功能變化〔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3;39(1):54-7.
3陳文利,符 浩,吳昆華.腦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和數量與認知功能損害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2;21(7):580-3.
4陳長香,李淑杏,吳安娜.日常交流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記憶障礙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3):3163-4.
5劉 涵,程言博,樊紅彬.首次腦梗死后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多因素相關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9):29-32.
6石偉綱,薛文俊.53例青年腦梗死認知功能的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30-1.
7應小豐,潘海鵬.老年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與頭顱磁共振成像關系分析〔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2;20(3):195-8.
8張 娟,李 見,陳文瑞.腦梗死急性期梗死部位及白質病變與認知功能關系的臨床分析〔J〕.中國卒中雜志,2013;8(6):59-63.
9李林昕,黃純臣,韓 翔.腦梗死患者顱內微出血致認知功能損害的特點〔J〕.中華內科雜志,2011;50(4):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