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軍 張友良 李德勇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內科,貴州 銅仁 554300)
高血壓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能夠明顯提高腦卒中、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發生率,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研究顯示〔1〕,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和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病率、死亡率存在明顯的季節性差異,但差異程度和季節氣候特點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點,在季節性環境變化不明顯的地區差異較小。本次研究針對本地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與季節變化之間關系進行研究,以期對季節氣候極具變化引起的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變化和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曾在本院就診治療過的本城區病人中符合1999WHO/ISH高血壓診斷標準〔2〕的88例老年性高血壓患者,其中57例,女31例,年齡60~79〔平均(67.5±12.3)〕歲,平均體質指數(26.1±2.9)kg/m2,病史均超過10年以上,平均高血壓病程(17.0±6.3)年。其中1級高血壓37例,2級高血壓42例,3級高血壓9例;合并冠心病39例,腦血管疾病47例,糖尿病19例,腎功能不全15例;心功能分級:Ⅰ級49例,Ⅱ級24例,Ⅲ級9例;平均服用降壓藥(1.9±0.8)種。入選標準:(1)長期居住在本市,年齡≥60歲;(2)全身情況相對較好,無精神病,惡性腫瘤,尿毒癥,心功能Ⅵ級等;(3)規律使用降壓藥,能主動配合調查研究,按高血壓一級預防要求執行者。
1.2研究方法
1.2.1記錄內容 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量、高血壓病程和分級,是否合并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心功能分級,降壓藥使用種類等。
1.2.2血壓測量 本次入選研究患者在本院就診期間收集其電話、家庭住址等聯系方式,患者出院后采取上門隨訪的方式隨機測量血壓2次,連續監測1年,共計24次。每次測量血壓前,患者應至少坐位安靜休息5~10 min,30 min內禁止吸煙或飲咖啡,排空膀胱,使其身體、精神處于相對安靜狀態下采取臥位或坐位手工測壓。記錄每次血壓監測的收縮壓和舒張壓。
1.2.3觀察四季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發病情況 根據本地區氣候特點,按春夏秋冬四季進行整理,四季的分法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記錄患者每個季節急性心血管時間發生情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穩定型心絞痛,以及急性腦血管事件發生情況包括: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死。

2.1不同季節患者血壓對比 各季節收縮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季節舒張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壓在冬季最高,隨時間的推移,血壓逐漸下降,到夏季降到最低,以后又逐漸上升。見表1。

表1 不同季節患者血壓對比±s,n=88)
2.2不同季節相關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對比 四個季節間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冬季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其他三個季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夏季心腦血管事件發生明顯高于秋季和春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季節相關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對比〔n=88,n(%)〕
老年高血壓患者,引起血壓波動的因素較多,積極查找影響血壓波動的外在因素,有利于及時調整藥物治療方案,使患者達到目標血壓并保持平穩〔3,4〕。本次研究顯示,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在冬季最高,隨時間的推移,其血壓逐漸下降,到夏季降到最低,以后又逐漸上升。這個變化正與本地區的氣溫變化規律相一致。說明季節氣候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有一定的影響,氣溫降低時,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會一定程度升高;氣溫升高時,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會有一定程度下降。其中以氣溫較高的夏季和氣溫較低的冬季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影響最大。該結果與國內研究者報道的高血壓發病與日平均氣溫呈負相關基本相符〔5,6〕。導致該結果的原因可能為,寒冷季節可使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周圍毛細血管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特別是在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下降、氣壓增高等因素作用下,引起機體兒茶酚胺分泌增多,人體外周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加大,血壓升高。氣溫升高時,一方面夏天出汗量多,則鈉鹽排除增多,血容量相對較少,容量負荷降低;另一方面夏天氣溫高使血管擴張,外周毛細血管阻力減小,血壓下降。由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動脈壓力感受器敏感性明顯減退,的機體不能較好地適應氣溫變化而調節血壓,從而出現血壓隨氣溫的變化而波動。
本研究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事件冬季發病率最高,腦血管事件全年中有兩個發病率高峰,冬季為第一發病高峰,夏季為第二發病高峰。其原因可能與在四季分明地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與季節存在節律性,同時由于高齡導致血管硬化程度重、彈性和調節能力均較差〔7〕,當冬季血壓升高引起的高灌注能夠引起心腦血管事件;當夏季患者血壓下降引起的低灌注,可能是引起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第二高峰的原因。因此應當在季節和氣溫發生變化時,加強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的監測,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及時調整降壓藥的給藥方案,降低由于血壓水平變化引起的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貴州高原東部地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呈季節節律性變化,冬季血壓最高,夏季血壓最低;急性心腦血管發生率隨著季節相關變化表現出一定規律,冬季為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第一高峰期,夏季為第二高峰期。但本次研究樣本量和血壓監測次數較少,未能繪制出季節相關血壓變化曲線圖,很多問題仍需解決。
4 參考文獻
1諸葛毅,俎德玲,王小同,等.浙西山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季節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9):4246-8.
2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8.
3周麗君,周玉珍,徐麗君,等.腦梗死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季節性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4-6.
4張正姬,張秋莉,胡一河,等.蘇州市成年社區人群血壓季節性變化以及影響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3;34(4):316-20.
5張榮軍,王曉峰,唐宗椿,等.6374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臨床特點的分析及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3;12(1):57-61.
6成 靜.不同季節對社區高血壓患者治療藥物的選擇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4):2662-3.
7謝榮迪,陳林莉,趙 偉,等.深圳市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9):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