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霞 宋 艷 許 彬 耿桂靈
(南通大學護理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0)
研究發現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普遍不高〔1,2〕,醫護人員改善患者血壓及血糖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本研究旨在探討家庭固定伴侶干預方法對社區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的影響。
1.1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基層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同時符合1999年WHO有關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病程在6個月以上;②年齡≥18歲;③無精神障礙;④有正常的理解聽說能力;⑤長期居住在南通市學田社區;⑥與家庭固定伴侶生活在一起。排除標準:①暫住在南通市各社區,可能12個月中會搬家或者經常不在社區的患者;②患有危害生命的疾病如癌癥、心衰、腎衰、開放性肺結核等;③正在參加或近30 d內參加過其他研究項目。家庭固定伴侶的界定:①為患者家庭成員且年齡18~75歲;②與患者住在一起并且每天照顧患者時間≥4 h;③如配偶、子女等親屬,不包括保姆;④無嚴重的身體疾患,無精神障礙,有正常的語言理解力。每例患者選擇1名家庭固定伴侶為研究對象,若照顧者有多名,則將照顧時間最長的照顧者納入研究。最終確定72例患者分為實驗組36例及對照組36例。
1.2研究方法 實驗組采用家庭固定伴侶干預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兩組不同點在實驗組干預人群為患者及家庭固定伴侶,對照組為患者。兩組干預形式都是通過集體干預、家訪形式對實驗對象進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基本知識、用藥、自我檢測、運動、飲食,干預時間為6個月,小組教育及團體教育具體干預內容為:小組干預時間為每次30 min,由護士及護生進行教育,媒介為健康手冊、藥物使用手冊、血壓、血糖測量方法手冊、運動、飲食健康手冊等,在第1、2、3、4、5、6個月分別以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及健康生活方式、堅持正確用藥的必要性及藥物的相關不良反應、血壓、血糖的自我監測、運動及控制體重、健康的飲食習慣,進行小結為主題內容,分別對研究對象的疾病高血壓的基本知識,認識的不良生活方式;藥物的不良反應,堅持正確用藥;學會血壓、血糖的自我監測便于及時了解病情健康運動的方法及意義;認識健康飲食方法及意義;患者及伴侶前期的教育情況進行了解掌握。團體干預則為第1個月動員大會,第6個月時綜合生活干預健康教育,鼓勵患者長期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獲得干預成果。
1.3評價指標 采用由中山大學翻譯的中文版SF-36量表進行問卷調查,包括36個條目分為8個維度,分別為生理功能(PF)、社會功能(SF)、軀體疼痛(BP)、生理職能(RP)、精神健康(MH)、情感功能(RE)、精力(VT)、總體健康(GH),內容效度指數(CVI)為0.87。研究人員(非本次項目教育者)于干預前、干預6個月、12個月時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前給患者及家庭固定伴侶充分解釋調查的目的并征求患者的同意,為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及有效性,調查時用統一指導語回答被調查者的疑問。問卷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對于視力不佳、不識字等情況不能獨立完成的被調查者,研究者可不加暗示的讀出問題及答案,由患者自己做出實際選擇后代為填寫,完成后,當場回收,對內容進行檢查,發現漏填項目及時補填。
1.4數據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t、χ2及Z檢驗。
2.1患者一般資料 在研究期間,5例患者中途退出(實驗組2例,對照組3例),最終完成干預的為67例。實驗組中,家庭固定伴侶大部分都是女性(n= 25;73.53%),13例妻子,5例女兒,7例兒媳婦。實驗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齡(71.37±5.09)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中學/大專及以上者分別為4、18、12例,病史<5年/5~10年/>10年者分別為7、19、8例,家庭月收入<2 000元/2 000~5 000元/>5 000元者分別為6、24、4例,收縮壓(147.83±10.19)mmHg,舒張壓(102.51±9.49)mmHg,血糖(6.64±1.90)mmol/L。對照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齡(70.47±6.46)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中學/大專及以上者分別為3、19、11例,病史<5年/5~10年/>10年者分別為8、18、7例,家庭月收入<2 000元/2 000~5 000元/>5 000元者分別為5、26、2例,收縮壓(146.13±13.60)mmHg,舒張壓(102.28±14.71)mmHg,血糖為(7.16±1.86)mmol/L。兩組在人口學資料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各維度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及第12個月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在PF、SF、BF、RP 4個維度均有顯著的提高(P<0.05)。實驗組在干預6個月后PF、SF、RP、GH 4個維度有顯著提高(P<0.05);干預12個月PF、SF、BP、RP、RE、GH 6個維度有顯著提高(P<0.05)。干預12個月和6個月相比PF維度有顯著提高(P<0.05),另外7個維度差異雖無統計學意義,但是呈現上升的趨勢。對照組干預6個月后SF、GH 2個維度有顯著提高(P<0.05);干預12個月后SF維度有顯著提高。干預12個月和6個月相比GH維度有顯著下降。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s)
本文結果說明家庭固定伴侶干預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家庭固定伴侶干預,患者持續在伴侶的監督及鼓勵下能更加詳細、持續地了解疾病相關內容如基本知識、飲食、用藥、運動、自我檢測等。在干預過程中,增加了家庭固定伴侶與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同時病人及伴侶之間的溝通交流也增加,在教育過程中伴侶逐漸發揮作用,進而更好地幫助患者及家庭改善自身不良生活習慣。
本文兩組在干預6個月及12個月后相比,PF、SF、BP、RP 4個維度均有顯著的提高,說明干預方法對于改善患者該4個維度具有更顯著的效果。實驗組干預12個月后除精神健康MH及精力VT兩個維度沒有上升,其他維度均上升,可能的原因是2個維度評價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靈敏度不高〔4〕。
家庭固定伴侶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干預效果具有長效性。本文說明家庭固定伴侶干預的效果更加具有長效性。
高血壓、糖尿病為慢性生活性疾病,主要的改善方法是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5〕。家庭固定伴侶專業的關心、支持和督促是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復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因素〔6〕。家庭固定伴侶干預方法,通過對患者和家庭固定伴侶共同實施健康教育,不單是改變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而是家庭的生活方式,促使整個家庭建立起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和諧的家庭關系〔7〕。通過教育家庭固定伴侶,使其逐步代替護士教育者的作用,監督、鼓勵、幫助患者加深對健康知識的認識,進而患者可以持續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我國很多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意識較差〔8〕,加之由于護理人員的數量有限,沒有過多的時間走進社區、家庭中,健康教育工作深度及普及面不夠〔9〕,導致患者對疾病的防治知識欠缺,進而增多患者在康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家庭護理干預是影響慢性病患者依從性的主要因素之一〔10〕,而大部分患者家庭固定伴侶的保健意識也差,對健康教育不夠重視,以往開展家庭護理干預的過程中,不能充分發揮監督和支持患者的作用〔11〕。本次研究就是針對家庭固定伴侶在患者生活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運用該機制設計的實驗內容,通過教育家庭固定伴侶,使其成為護理人員的后備軍。
本干預方法可以使患者從醫院回歸家庭社會后,依然能夠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病人在家庭固定伴侶的幫助下既能夠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療養、康復,又不會遺忘和忽略相關的注意事項,保持良好的情緒對疾病的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4 參考文獻
1Korhonen PE,Kivela SL,Kautiainen H,etal.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awareness 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11;29(11):2070-4.
2Williams GC,Patrick H,Niemiec CP,etal.Reducing the Health Risks of Diabetes〔J〕.The Diabetes Educator.2009;35(3):484-92.
3Green AJ,Fox KM,Grandy S,etal.Self-reported hypoglycemia and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and depression among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2;96(3):313-8.
4任曉暉,劉朝杰,李寧秀,等.用SF-36量表評價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質量〔J〕.華西醫科大學學報,2001;32(2):250-3.
5Freak Poli R,Wolfe R,Peeters A.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in a working population with sedentary occupations〔J〕.J Occup Environ Med,2010;52(11):1132-7.
6Dunbar SB,Clark PC,Smith AL,etal.Family partnership and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dietary sodium b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differ by family functioning〔J〕.Eur Heart J,2010;31:229-30.
7Dunbar SB,Clark PC,Quinn C,etal.Family influences on heart failure self-care and outcomes〔J〕.The J Cardio J Nur,2008;23(3):258-65.
8于 紅,徐學瑛.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的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4):21.
9姜淑琴.在社區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新策略〔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8):1558.
10Marín-Reyes F,Rodríguez-Morán M.Family surpport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essential arterial hypertension〔J〕.Salud Publica Mex,2001;43(4):336-9.
11鄭翠紅,曾麗華,李華萍,等.城鎮高血壓患者程序式居家護理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0):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