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軍
(新鄉市中心醫院胸瘤科,河南 新鄉 453001)
肺癌是常見的呼吸系統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加劇以及人們不良生活習慣的問題,肺癌發病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病死率也較高,所以肺癌患者早期診斷治療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1〕。傳統開胸手術治療因切口較大,加之老年人生理相關功能的減退,會很大程度影響老年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后期恢復情況,隨著胸腔鏡技術的發展及醫師操作技術的提高,由于切口較小,術中出血及術后恢復效果會由于開胸手術,其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肺癌的手術治療,并取得較好效果,但在老年患者的臨床研究較少〔2,3〕。本研究對老年肺癌患者進行胸腔鏡和開胸手術治療,觀察術中和術后相關指標,從而評價胸腔鏡手術在老年肺癌患者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 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收入我院老年肺癌患者87例,男66例,女21例,年齡60~82平均(70.25±6.26)歲,病程1~24個月,平均病程(8.04±3.42)個月,病理分類包括腺癌52例,鱗癌30例,其他5例,排除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等。所有患者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44例)和對照組(43例),觀察組患者采取胸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開胸手術治療。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及病理分類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為雙腔管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取健側臥位,接受肺癌根治術。觀察組患者采取胸腔鏡手術治療方式,在患者的患側腋中線7~8肋間隙切開長1.0~1.5 cm切口,置入胸腔鏡,探查患者腫瘤位置、大小、累計范圍及轉移等。確定腫瘤位置后,在患者胸外部切4~6 cm切口進行主要手術操作及肺葉取出,并在肩胛部位下方切開長1.5 cm切口進行手術輔助操作,通過胸腔鏡手術醫師可以通過屏幕觀察進行手術操作,切除病變肺組織,清掃縱隔淋巴結,并用生理鹽水沖洗胸腔,止血確定無漏氣后行胸腔閉式引流,然后縫合切口〔4〕。對照組患者采取開胸手術治療方式,在患者5~6肋間隙切開25~30 cm皮膚切口,探查患者病灶情況,切除腫瘤所在肺葉,清掃縱隔淋巴結,留置閉式胸腔引流,術畢常規關胸。所有患者手術結束后將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老年患者術中與術后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個數、下床活動時間、術后引流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同時觀察兩組患者術后肺部指標,包括氧分壓、血氧飽和度和第1秒呼氣容積百分比(FEV1)%水平,以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包括切口感染裂開、肺部漏氣、肺部感染、胸腔積液等,所有患者出院后隨訪2年,記錄復發和死亡患者人數。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1兩組患者術中和術后相關指標的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淋巴結清掃個數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術后引流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與術后相關指標的比較±s)
2.2兩組患者術后肺功能指標的影響 觀察組患者術后氧分壓、血氧飽和度和FEV1%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肺功能指標的影響±s)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圍手術期內均無死亡,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例,9.09%)低于對照組(12例,27.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30,P<0.05)。
2.4兩組患者復發和死亡率比較 兩組患者出院隨訪2年,觀察組失訪2例,對照組失訪3例,觀察組患者復發6例(復發率14.29%)、死亡5例(死亡率11.90%),對照組患者復發8例(復發率20.00%)、死亡6例(死亡率15.00%),兩組患者2年復發率和死亡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呈現升高的趨勢,由于肺組織血供較為豐富,容易發生血道轉移,所以對患者造成的危害較大,手術治療現仍然是唯一根治肺癌的治療手段〔5〕。隨著微創外科的迅速發展,胸腔鏡技術逐漸成熟,胸腔鏡手術已經在肺癌臨床治療廣泛開展〔6〕,但是有研究表明,胸腔鏡手術由于可視范圍小,手術操作范圍有限,可能會影響腫瘤切除和淋巴結清掃等效果,導致術后復發和死亡率增高〔7〕。本研究通過比較胸腔鏡和開胸手術對老年肺癌患者的效果,為肺癌根治手術的選擇提供依據。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術后引流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患者術后氧分壓、血氧飽和度和FEV1%水平也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這與以往研究一致〔8,9〕,說明觀察組老年患者經過胸腔鏡手術治療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會減少術中出血,從而影響術后恢復以及對肺功能的造成損傷,并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淋巴結清掃個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胸腔鏡手術雖然操作比較復雜,但是手術時間并未受到影響,而手術淋巴結清掃數目也可以達到開胸手術的效果,同時兩組患者2年復發率和死亡率相差不大,進一步說明兩種手術方式對腫瘤和淋巴結消除效果相差不大〔10〕。本研究還發現,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與以往研究相符〔11〕,這與胸腔鏡手術創傷小,對周圍器官組織的影響較小并且對免疫功能的損傷不大,促進患者術后機體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胸腔鏡手術對老年肺癌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較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手術治療效果也與開胸治療相似,提高手術耐受性,對老年患者更加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4 參考文獻
1張翠敏,朱貴東,閻子海,等.老年肺癌患者生存質量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21-3.
2Wang W,Yin W,Shao W,etal.Comparative study of systematic thoracoscopic lymphadenectomy and conventional thoracotomy in resect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J Thorac Dis,2014;6(1):45-51.
3王 建,王遠東,邵中夫,等.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肺癌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6):2706-7.
4王 劍.胸腔鏡下行肺癌根治術治療肺癌32例體會〔J〕.山東醫藥,2010;50(27):56-7.
5張 毅,李元博,劉寶東,等.全胸腔鏡與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葉切除在肺癌手術中的比較〔J〕.中國醫學雜志,2013;93(37):2972-5.
6Wang TK,Oh T,Ramanathan T.Thoracoscopic lobectomy for synchronous intra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and lung cancer〔J〕.Ann Thorac Surg,2013;96(2):683-5.
7廉 彧.胸腔鏡肺癌根治術與傳統開胸手術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導刊,2014;16(1):56-9.
8亓憲銀,孫振峰,王繼振.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9):1653-4.
9張志強,申佃京,杜玉波.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患者臨床效果及免疫、炎性反應狀態觀察〔J〕.海南醫學,2012;21(1):8-10.
10陳紹華,朱 鈺.胸腔鏡治療老年肺癌的臨床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5):883-5.
11吳朝暉,劉玳碹,劉與友,等.老年肺癌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后免疫代謝變化及3年復發率〔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1):5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