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民
(海口市中醫醫院推拿科,海南 海口 570203)
頸椎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被WHO列為世界第二大頑癥〔1〕。其中神經根型頸椎病占頸椎病發病率的60%~70%〔2,3〕。本研究通過運用頸痛顆粒聯合手法對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頸椎關節活動度(ROM)療效的觀察,并通過治療期間及隨訪,明確頸痛顆粒聯合推拿手法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頸椎ROM療效的優勢。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均符合1992年我國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提出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其中男39例,女51例,年齡42~67(平均51.34)歲;病程7 d~8年,平均21.55個月。入選病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16例,女29例,年齡42~66歲,平均52.77歲,病程7 d~7年,平均20.98個月;對照組男19例,女26例,年齡42~67歲,平均53.61歲,病程10 d~8年,平均20.89個月。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和頸椎ROM等方面的分布無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觀察組給予頸痛顆粒聯合推拿手法治療。頸痛顆粒用法:開水沖服,1袋/次(4 g/袋),3次/d,飯后服用。推拿手法:病人取端坐位,先放松頸部軟組織。然后使患者的頭部水平旋轉至最大屈曲度,以肘部托患者下頜,向上牽引固定3~5 s,囑患者肌肉放松同時運用肘部用短力快速向上提拉,當聽到一聲彈響時,回復原狀,再運用揉法、按法、滾法等手法放松頸部軟組織。隔天1次,每次約10~15 min;對照組給予頸椎牽引、布洛芬緩釋片聯合佩戴頸托等常規治療方案。3 w為1個療程,在療程內癥狀消失可以停止治療。于治療后及療程結束后1、3、6個月隨訪進行觀察,記錄觀察頸椎ROM改善情況的療效。
1.3頸椎活動受限癥狀療效評定標準〔4〕臨床控制: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0%。顯效:癥狀明顯改善,療效指數≥70%<90%。有效:癥狀有好轉,療效指數達≥30%<70%。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療效指數<30%以下。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1兩組頸椎ROM改善情況的療效比較 兩組療程結束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33%,顯著優于對照組的77.78%(χ2=10.45,P=0.000)。兩組均無不良反應發生。見表1。
2.21個月隨訪時兩組頸椎ROM改善情況療效比較 1個月隨訪時,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1.11%,優于對照組的69.99%(χ2=11.27,P=0.000)。兩組均無不良反應發生。見表2。
2.33個月隨訪時兩組頸椎ROM改善情況療效比較 3個月隨訪時,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11%,優于對照組的62.22%(χ2=14.76,P=0.000)。兩組均無不良反應發生。見表3。
2.46個月隨訪時兩組頸椎ROM改善情況療效比較 6個月隨訪時,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1.11%,優于對照組的66.67%(χ2=12.57,P=0.000)。兩組均無不良反應發生。見表4。

表1 兩組頸椎ROM改善情況的療效比較〔n(%)〕

表2 1個月隨訪時兩組頸椎ROM改善情況療效比較〔n(%)〕

表3 3個月隨訪時兩組頸椎ROM改善情況療效比較〔n(%)〕

表4 6個月隨訪時兩組頸椎ROM改善情況療效比較
目前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方法分為手術和非手術治療,而非手術治療主要運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物配合頸椎牽引,是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5〕。中醫的非手術治療包括藥物、手法、針灸、理療、牽引、練功等,或者是2種或2種以上療法并用綜合療法〔6〕。研究表明綜合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要高于單一療法,中醫的非手術療法在治療該病時有明顯的優勢,日益受到國內外的重視〔7〕。這是因為綜合療法可以通過多途徑、多靶點發揮作用,從而起到療法互補的復合作用。但是目前綜合療法所采取的方法繁多,操作手法混亂,這就需要在臨床上對中醫綜合療法進行規范,便于取得更好的療效。神經根型頸椎病中醫病機為脈絡閉阻、氣滯血瘀,臨床上常采用頸痛顆粒常能起到良好活血化瘀療效。同時筆者在臨床上運用規范化旋轉手法,提高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和安全性,體現了兩者聯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復合優勢。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最常見癥狀就是頸椎活動功能受限及疼痛〔8〕。臨床評價疼痛的指標具有主觀性。頸椎ROM是評價頸椎病療效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說明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變化,為評價各種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提供量化依據〔9〕,故本課題選取測量病人的頸椎活動受限的程度來判斷療法的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頸痛顆粒聯合手法療法為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頸椎活動受限提供優化治療方案,為臨床提供可靠的臨床依據。
4 參考文獻
1劉兆力,夏建龍,楊 挺,等.Bryan人工椎間盤置換術治療頸椎病的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13):2584-5,2600.
2楊軍雄,于建春,張建平,等.三焦針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5):2963-5.
3王維明.溫針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1):2713-4.
4甄朋超.中醫綜合療法對神經根型頸椎病頸椎ROM改善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碩士論文,2010.
5Nakajima M,Inoue M,Itoi M,etal.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results of a case series〔J〕.Acupunct Med,2013;31(4):364-7.
6張繼昌.中醫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證體會〔J〕.北京中醫藥,2010;29(4):280-1.
7王先濱,任樹軍,丁玉鑫,等.非藥物綜合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針灸臨床雜志,2013;(11):47-9.
8Lin CH,Tsai YH,Chang CH,etal.The comparison of multiple F-wave variable studie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aminations in the assessment of cervical radiculopathy〔J〕.Am J Phys Med Rehabil,2013;92(9):737-45.
9李忠海,侯樹勛,吳聞文,等.單節段頸椎動態穩定器植入術對頸椎曲度和活動度的影響〔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13;12(10):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