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云龍
(河南理工大學體質健康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肺氣腫是肺泡壁的破壞和肺泡擴大所致,在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氣道阻塞的兩種原因中,肺氣腫占第1位,給患者健康造成較大影響〔1〕。目前,肺氣腫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大多認為與吸煙、感染和大氣污染等,引起細支氣管炎癥、管腔狹窄或阻塞有關〔2〕?;颊叱人浴⒖忍档嚷灾夤苎装Y狀外,常因阻塞性通氣障礙而出現呼氣性呼吸困難,氣促、胸悶、發紺等缺氧癥狀,甚至誘發相關并發癥危機患者生命。肺氣腫患者由于肺功能遭到破壞,單純依靠藥物治療較難解決病患,而通過功能康復訓練〔3〕、氧療等物理手段輔以治療能夠起到明顯療效。本研究針對肺氣腫患者肺功能遭到破壞,氧交換能力較差身體容易缺氧的特點,對肺氣腫大鼠以持續氧療的方式進行治療,以觀察持續氧療的效果。
1.1主要試劑 脂多糖(LPS),Sigma公司;自制玻璃染毒熏箱;氧氣瓶;國產LK-3型氣體檢測報警儀;美國NOVA公司生產的PHOX全自動血氣分析儀;倒置熒光相差數碼照相顯微鏡,型號TE2000-S。
1.2實驗對象 通過向大鼠氣管內注入LPS和煙熏手段〔4〕,成功建立Wistar大鼠肺氣腫模型50只,雄性,體重(182±11)g,8~10周齡。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5只。
1.3治療方法 對照組:從肺氣腫大鼠建模成功后第1天開始,在常溫通風狀態下飼養,且每天分上、下午各輔以3 h的吸氧治療,每天累計吸氧6 h,共計治療4 w。實驗組:從肺氣腫大鼠建模成功后第1天開始,均在持續吸氧環境下飼養,每天持續吸氧24 h,共計治療4 w。氧療過程:自制玻璃染毒熏箱作為飼養箱,飼養箱體積為300 cm×100 cm×100 cm=3 m3,把吸氧大鼠放于待用的飼養箱內,氧氣瓶給氧,流量為1~2 L/min,由LK-3氣體檢測報警儀監測二氧化碳(CO2)及氧氣(O2)濃度,O2濃度30%~35%。
1.4療效評價 治療4 w后:①經腹主動脈取血2 ml,抗凝后作血氣分析用。用美國NOVA公司生產的PHOX全自動血氣分析儀進行血氣分析,分別檢測2組對象的動脈血氧分壓(PaO2)和二氧化碳分壓(PaCO2);②統一處死全部大鼠,分離肺組織,生理鹽水沖洗肺腔后多聚甲醛固定,取右肺中下葉常規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應用顯微-微機圖像處理系統,每張切片選擇2個視野(×200),分別測量下列指標:平均肺泡數(MAN)=每個視野內的肺泡數/該視野面積,其數值反映肺泡密度;肺泡腔與肺總面積比(PAA),測量每個視野肺實質的灰度值,計算肺泡腔面積與肺總面積比值,其數值反映肺泡大小。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
選擇肺氣腫建模成功的50只大鼠進行了分組治療,對照組和實驗組于4 w治療期間分別死亡4只和1只大鼠,取死亡大鼠肺組織鏡下觀察,可見大部分纖毛脫落,細支氣管及肺泡管、肺泡囊均擴張,肺泡壁變薄,并有不同程度的斷裂或消失,部分融合成肺大泡,呈肺泡型肺氣腫,且肺泡間隔可見嚴重的瘀血、水腫和炎癥反應,診斷為肺氣腫致病變呼吸衰竭而死亡。治療4 w后,經過對2組存活大鼠的血氣分析檢測和肺泡形態計量學指標比較發現,實驗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治療4 w后兩組大鼠血氣分析和肺泡形態計量學指標比較±s,n=25)
肺氣腫的基本病理是肺組織小氣道出現阻塞,造成肺功能降低影響氣體交換,當到達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血液缺氧并伴有CO2潴留,甚至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例如,患者肺內氣道堵塞后會造成肺通氣不足,進而出現低氧血癥,使PaO2、動脈血氧飽和度及動脈血氧含量降低,最后便會促使機體組織缺氧致功能衰竭或死亡〔5〕。眾所周知,氧是人體的生命之源,是人體生理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肺氣腫患者因呼吸功能障礙導致身體處于長期慢性缺氧狀態,從而對身體造成諸多損害,所以從理論上講,血氧含量的高低必將影響著患者的健康狀況。氧療是指給予缺氧患者吸入高濃度氧,使血漿中溶解氧量增加能改善組織的供氧,是利用補給氧氣改善人體的生理、生化內環境、促進代謝過程的良性循環,以達到治療疾病、緩解癥狀、促進康復和預防病變、增進健康的目的〔6〕。例如,王鳳瓊等〔7〕研究指出,氧療對COPD患者具有明顯益處,給予每天低濃度吸氧15 h以上,肺功能指標及PaO2有所改善;另有研究資料提示,通過吸氧治療能提高肺泡和PaO2,增加組織供氧能力,穩定和降低肺動脈壓,降低紅細胞和血液黏稠度,改善呼吸困難〔8〕。本研究證實,持續的吸氧環境對肺氣腫大鼠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每天6 h左右的吸氧治療。另外,在吸氧過程中,應合理控制吸氧濃度避免氧中毒,本研究模擬人類的普通吸氧濃度,以O2含量30%~35%對實驗大鼠進行了吸氧干預,無氧中毒案例發生,具體合適的濃度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所以,建議對肺氣腫大鼠進行一定濃度氧環境的持續吸氧治療較為合適。
4 參考文獻
1袁 璐,崔笑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復的研究進展〔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0;32(2):155-7.
2姜洪芳,顏恒毅,趙 立.吸煙所致肺氣腫模型大鼠戒煙后肺病理及炎性介質的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6):3080-2.
3王慶豐.深呼吸體操聯合負荷呼吸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1;33(10):788-9.
4宋一平,崔德健,茅培英,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藥物干預的影響〔J〕.中華內科雜志,2000;39(9):556.
5樸 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營養及代謝支持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286-7.
6葛玉梅,王浩彥.長期氧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J〕.國際呼吸雜志,2011;31(11):872-5.
7王鳳瓊,易 雋.長期家庭氧療對緩解期COPD患者的影響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9):1139-40.
8許立民,孔 磊,肖 泉,等.高壓氧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術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1;33(10):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