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巍
(西安科技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對社會醫(yī)療、經濟等多方面帶來了很大壓力。延緩老年人各項生理功能衰退已成為解決社會壓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同時也對提高老年人生存質量有著重要意義。研究顯示〔1,2〕,合理的有氧訓練不僅能有效緩解機體功能減退,還能改善各項生理指標。本次研究采用電生理技術對老年人周圍神經電生理指標進行持續(xù)監(jiān)測,以期從電生理層面分析長期有氧訓練對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的緩解作用。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本院康復療養(yǎng)的156名老年人,根據(jù)日常健身情況分為有氧訓練組86名和對照組70名。有氧訓練組堅持進行慢跑、醫(yī)療體操、太極拳等有氧鍛煉,鍛煉4~6次/w,持續(xù)30~40 min/次,堅持鍛煉5年以上,其中男51例,女35例,年齡71~85〔平均(77.52±4.18)〕歲,平均身高(1.65±0.08)m,平均體重(62.59±5.96)kg;對照組日常很少參與健身運動,其中男48例,女22例,年齡72~85〔平均(77.73±4.59)〕歲,平均身高(1.64±0.11)m,平均體重(63.05±5.19)kg。兩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篩選標準 (1)年齡≥70歲,經心肺功能評估和健康管理分析之后具備日常活動能力的老年人;(2)無神經系統(tǒng)嚴重疾病;(3)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研究方法
1.3.1電生理指標檢測 (1)主要對單側肢體的正中神經、腓總神經、腓腸神經、體尺神經等的神經傳導速度(NCV)進行檢測;(2)檢測肱二頭肌、三角肌、脛前肌、股直肌用力收縮時的峰值電位;(3)檢測三角肌、肱二頭肌、脛前肌、股直肌用力收縮時的動作電位的募集類型和波幅。
1.3.2檢測方法 本次研究的電生理指標采用日本光電工業(yè)株式會社生產的MEB-9200K型肌電誘發(fā)電位儀進行檢測,檢測時外界溫度維持在19℃~26℃,刺激脈寬為0.2 ms,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的刺激強度為120 mv,頻率為2 Hz,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的刺激強度為30 mv,頻率為4 Hz。患者進行肌電圖檢測時,將針的電極插入到目標肌肉肌腹內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記錄,靈敏度設定為200 μV/cm,濾波帶通設定30~10 kHz,對每塊目標肌肉的插入電位、靜息電位、運動單位、募集電位進行檢測,對單純相和單純混合相的例數(shù)和所占比例進行統(tǒng)計。兩組研究對象均僅進行一次檢測。

2.1兩組老年人周圍神經NCV對比 有氧運動組老年人正中神經、尺神經、股神經、脛神經、腓總神經、腓總神經的NCV均明顯快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老年人周圍神經NCV對比±s,m/s)
2.2兩組老年人肢體肌肉收縮時峰電位對比 有氧訓練組老年人肱二頭肌、三角肌、脛前肌、股直肌用力收縮時的峰電位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2.3兩組老年人肌肉用力收縮時募集形式對比 有氧訓練組老年人肱二頭肌、三角肌、脛前肌、股直肌募集形式異常的比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1)。見表3。

表2 兩組老年人肢體肌肉收縮時峰電位對比±s,mV)

表3 兩組老年人肌肉用力收縮時募集形式對比〔n(%)〕
肌電圖和NCV是機體運動單位不同水平異常的敏感指標,能有效反映出人體的各項生理機能〔3〕。老年人由于年齡的增長常伴有神經電生理指標明顯降低,提示機體生理功能老化加速〔4〕。目前有氧運動的相關研究多集中在對糖尿病患者的作用以及對老年人心肺功能的影響,對于有氧運動對老年人自主神經功能的影響還少見報道〔5,6〕。本次研究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研究空白,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本研究提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的MCV和SCV減弱,而長期進行有氧訓練能有效改善和緩解NCV減弱。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可能出現(xiàn)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神經損傷或慢性糖尿病等疾病,對周圍神經產生不良影響,而有氧訓練能有效緩解這種神經損傷。肌肉用力收縮時的峰值電位能有效反映出肌肉在最大收縮時的神經功能情況,本研究提示老年人由于存在肌肉神經損傷,不僅在輕、中度用力時出現(xiàn)神經電生理指標變化,在最大用力收縮時同樣有變化。因此,從另一方面證實了通過長期有氧訓練能通過改善老年人肌肉的神經電生理指標,來提高骨骼肌的生理功能。
綜上所述,長期有氧訓練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神經電生理指標,進而降低肌肉萎縮的發(fā)生率以及緩解老年人各項生理功能的減退,提高存活質量。
4 參考文獻
1魏 文,閆 斌.有氧運動對老年人平衡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0):4483-4.
2李艷玲,呂亞靜,杜小靜,等.跳舞對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2):2585-6.
3吳文輝,葉美顏,郭麗芬,等.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電生理測定及臨床意義〔J〕.浙江實用醫(yī)學,2013;18(4):234-6.
4楊玲艷.特發(fā)性肌肉顫搐的神經電生理及臨床特征〔J〕.癲癇與神經電生理學雜志,2011;20(6):361-2.
5邵 良,丁 莉,趙 菁,等.不同類型肌肉顫搐的病因與肌電圖表現(xiàn)〔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0;32(8):588-91.
6詹曉梅,邱珍艷,陳文鶴,等.肥胖與2型糖尿病患者內脂素水平及運動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2;31(7):6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