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志華 孫 莉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襄陽醫院神經外科,湖北 襄陽 441000)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是冠狀動脈內不穩定的動脈粥樣斑塊破裂或糜爛引起血栓形成所導致的心臟急性缺血綜合征,包括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 )及不穩定性心絞痛(UA)。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和發展是個慢性炎癥過程,是動脈內膜對損傷做出反應的結果〔1,2〕。ACS與動脈粥樣斑塊的大小、狹窄范圍無直接關系,而主要取決于斑塊的易損性〔3〕。易損斑塊在ACS的發病及進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4〕,通過檢測血漿中反映斑塊穩定性某些生化標志物能夠對ACS危險分層提供積極的臨床意義。本文檢測ACS患者血漿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PAPP)-A與可溶性CD40配體(sCD40L)濃度,并分析其與動脈粥樣斑塊性質的關系。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心內科住院的ACS患者118例,按病情將其分為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為AMI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58.1±13.2)歲;不穩定型心絞痛(UAP)40例為UAP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7.7±13.6)歲;穩定型心絞痛(SAP)42例為SAP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57.9±14.1)歲。選擇同期冠狀動脈造影正常者38例為對照組,男23例,女15例;年齡(57.3±13.9)歲。所有對象均排除感染、腫瘤、全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肝腎疾病、周圍血管疾病及嚴重心功能不全等。各組對象在年齡、性別、血脂等基礎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血漿標志物的檢測 所有研究對象發病12 h內采集肘靜脈血,肝素抗凝,立即分離血漿。sCD40L檢測方法為ELISA法,試劑為北京冬歌生物科技公司產品,PAPP-A檢測方法為電化學發光法,儀器為羅氏E170,試劑為羅氏配套試劑。
1.2.2冠狀動脈造影 所有研究對象按常規Judkins法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由2位心內科導管室專業醫師操作完成,造影診斷標準為左主干狹窄≥50%,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狀動脈狹窄≥70%為陽性。依照主要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狀動脈)病變受累數將ACS患者分為三組:單支病變組、雙支病變組、三支病變組(左主干病變按兩支計算),比較各組間PAPP-A和sCD40L水平的差異。
1.2.3血管內超聲(IVUS)檢查 所有ACS患者行IVUS檢查,由兩位有經驗的觀察者分析圖像,病變的斑塊形態采用盲法進行評估分析和處理。根據美國心臟病學會和歐洲心臟病協會(AHA/ESC)冠狀動脈血管內超聲的檢測指南對IVUS圖像進行分析。判斷斑塊為易損斑塊或穩定斑塊,偏心性斑塊或向心性斑塊。將ACS患者依斑塊的穩定性分為易損斑塊組和穩定斑塊組,依斑塊的性質分為偏心性斑塊組和向心性斑塊組,比較各組間PAPP-A和sCD40L水平的差異。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變量間的相關性分析采用直線相關分析。
2.1ACS組各亞型與對照組PAPP-A、sCD40L比較 見表1。

表1 ACS組各亞型與對照組PAPP-A、sCD40L的比較±s)
血漿PAPP-A和sCD40L濃度在AMI組、UAP組和SAP組差異顯著(P<0.01),在SAP組與對照組間無差異(P>0.05)。
2.2ACS患者不同冠狀動脈病變支數與PAPP-A、sCD40L的比較 血漿PAPP-A和sCD40L在ACS患者冠狀動脈單支病變組、雙支病變組和三支病變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ACS患者不同冠狀動脈病變支數與PAPP-A、sCD40L比較±s)
2.3ACS各組PAPP-A、sCD40L的比較 血漿PAPP-A和sCD40L在向心性斑塊和偏心性斑塊之間,穩定性斑塊和易損性斑塊之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ACS各組PAPP-A、sCD40L的比較±s)
2.4血漿PAPP-A和sCD40L的相關性分析 經直線回歸與相關性分析,血漿PAPP-A和sCD40L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性(r=0.862,P<0.01)。
易損斑塊是ACS的危險因素之一,早期檢測識別易損斑塊對降低患病率,病死率有重要意義。PAPP-A作為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家族中的一員,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并且發展為不穩定斑塊和破裂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Schoos等〔5〕研究證實,患者外周血和粥樣斑塊內PAPP-A明顯升高,且其表達在最易破裂的斑塊肩部最豐富,提示PAPP-A是斑塊不穩定性的標記物。金中淦等〔6〕研究認為ACS患者血清PAPP-A濃度明顯升高,可作為ACS斑塊不穩定性的血清學標志物,對hs-TnT陰性的ACS患者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CD40配體(CD40L)屬于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成員,sCD40L是血液中存在的CD40L的三聚肽片段。韓軼鵬等〔7〕研究顯示頸動脈未破裂和破裂的不穩定斑塊組血清sCD40L濃度均顯著高于穩定斑塊組,認為血清sCD40L濃度與斑塊的易損性之間存在相關性,sCD40L可能在斑塊去穩定性和破裂的過程中起作用。原因可能是CD40 -CD40L 的高度表達,會激活免疫及炎癥的反應,導致動脈粥樣斑塊局部炎癥細胞浸潤,促發斑塊破裂,臨床表現為ACS事件。
易損斑塊在ACS的發病及進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8〕,PAPP-A作為金屬蛋白酶家族的成員,可降解細胞外基質、分解纖維帽,導致斑塊穩定性被破壞,而CD40L也可以促進MMP-1,MMP-3,MMP-9等的表達,進而促使斑塊不穩定。本文發現血漿PAPP-A、sCD40L表達水平存在顯著相關性,推斷CD40L可能誘導PAPP-A的表達上調,但還需進一步驗證。
本研究結果提示血漿PAPP-A、sCD40L越高,ACS的危險性越高。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冠狀動脈病變支數患者的血漿PAPP-A、sCD40L表達水平差異未見統計學意義。血管內超聲能夠顯示血管的橫斷面圖像,準確地提供血管的諸多信息,如:血管壁形態,有無斑塊及斑塊形態甚至斑塊性質;管徑大小,管腔面積;有無血栓等〔9〕。本研究表明血漿PAPP-A、sCD40L反映的是斑塊內在結構及性質,與斑塊的穩定性相關而與冠脈病變的狹窄范圍無關。在臨床上不能僅根據患者的冠脈造影狹窄程度判斷其斑塊易損與否,而應通過冠脈內超聲檢查確定斑塊的結構性質,判斷斑塊的穩定性,并行臨床和病理分級。
目前,我國冠脈內超聲檢查尚未普及,且技術要求較高,患者經濟負擔重,血漿標志物如PAPP-A、sCD40L 的檢測,能有效判斷斑塊是否易損,可成為ACS患者危險分層及預后判定的重要手段。
4 參考文獻
1Tousoulis D,Charakida M,Stefanadis C.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Postgrad Med J,2008;84(993):368-71.
2Yang XF,Yin Y,Wang H.Vascular inflammation and atherogenesis are activated via receptors for pamps and suppressed by regulatory T cells〔J〕.Drug Discov Today Ther Strateg,2008;5(2):125-42.
3Daskalopoulou SS,Daskalopoulos ME,Perrea D,etal.Carotid artery athemsclerosis:what is the evidence for drug action〔J〕.Curr Pharm Des,2007;13(11):1141-59.
4袁平年.冠狀動脈易損斑塊相關炎性因子的研究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2):363-6.
5Schoos M,Iversen K,Teisner A,etal.Release patterns of 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ssessed by an optim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assay〔J〕.Scand J Clin Lab Invest,2009;69(1):121-7.
6金中淦,宗 明,顧宇英.妊娠相關蛋白A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2;35(4):359-63.
7韓軼鵬,王大明,劉加春,等.血清炎性標志物水平與頸動脈斑塊穩定性的相關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2012;50(1):70-3.
8陳韻岱.急性冠脈綜合征易損斑塊的研究進展〔J〕.中國循環雜志,2007;22(147):390-2.
9馬 燚,尚小明,楊玉恒.血管內超聲評價急性冠脈綜合征與穩定性心絞痛血管重構及斑塊類型的差異〔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2(17):32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