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瑋 張寅飛 湯明明 管婭婭 陳曉歐 童踐平 索麗霞
(上海市嘉定區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上海 201800)
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是一種特殊類型的1型糖尿病(T1DM),初期治療不依賴于胰島素,以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等胰島自身抗體陽性〔1,2〕。進行性胰島β細胞自身免疫性損害是LADA的發病機制,有研究〔3〕表明此類型患者胰島功能衰退速度3倍于T2DM。LADA患者具有一定的基因易感性(人類白細胞抗原的易感基因),其GADA陽性率比較高,胰島素自身抗體(IAA)、酪氨酸磷酸酶抗體并不多見。本研究通過對IAA和GADA的測定,對中老年T2DM患者中成人遲發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篩查線索進行了分析,以此有效篩查T2DM中的LADA患者,并通過免疫干預和胰島素應用對患者病情進行改善。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2013年于我院內分泌科接受治療的中老年DM患者288例,發病年齡均≥45歲;男157例,女131例;既往診斷為T2DM,1年內服用降糖藥物治療良好;均排除妊娠和繼發性DM,且無自發酮癥傾向。
1.2方法〔4〕本研究以詢問方式對患者基本狀況、臨床表現、治療過程進行調查,并測量血壓;選擇美國Mercodra試劑,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IAA、GADA;選擇瑞士Roche試劑盒,采用E601全自動化學發光自動儀測定C肽值;采用酶法測定血脂;采用氧化酶法檢測空腹血糖、餐后1 h和餐后2 h血糖,采用高效液相波譜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
1.3診斷標準〔4〕LADA診斷標準:DM患者年齡≥18歲,IAA陽性(首選GADA指數≥0.05)、診斷DM后至少半年不依賴胰島素治療。代謝綜合征(MS)的評定:DM患者同時存在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亂、高血壓中的兩項。
1.4慢性并發癥的評價〔5〕DM微血管病變的評價。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對患者進行眼底攝片檢查,出現下列任何一項,表明患者DM性視網膜病變為陽性:微血管瘤、出血且硬性滲出;微血管瘤;棉絮軟性滲出;玻璃體出血、形成新生血管;繼發性視網膜脫離;機化物增生。②糖尿病腎病(DN):患者在無感染和應激的情況下,對3 d的尿白蛋白排泄率(AER)進行連續檢測,平均AER>30 mg/24 h表明為陽性。

2.1一般情況及血清胰島抗體檢測結果 288例DM患者測定IAA陽性40例(13.9%),GADA陽性25例(8.68%)。根據診斷標準確定LADA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確定T2DM患者263例,男142例,女121例。LADA組患者與T2DM患者相比,發病至住院治療的病程相對較短,且發病年齡、舒張壓及收縮壓均較低。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及血清胰島抗體檢測結果
2.2兩組患者臨床特點比較 LADA組與T2DM患者相比,體質指數(BMI)相差低,磺脲類繼發失效(SUF)患者比例相差高,SUF時間相差短,餐后1 h和2 h血清C肽水平相差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相對較高(P<0.05);LADA患者的腰臀比(WHR)及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水平均較T2DM低(P<0.05),平均HbA1c水平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并發癥情況 T2DM組患者的腎臟病變和視網膜病變發生率分別為49.2%和36.1%,LADA組分別為20.8%和25.5%,兩組差異顯著(P<0.05);T2DM組的酮癥發生率為7.2%,LADA組為11.7%,兩組差異顯著(P<0.0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特點對比
研究〔6〕指出,由自身免疫所致的亞型在T1DM中,患者血清具有自身免疫標志的存在,包括胰島細胞抗體和GADA等。目前,LADA的診斷標準仍有爭議。LADA患者的發生率是DM患者的12%左右,非肥胖T2DM患者中50%患者為LADA。LADA患者早期臨床診斷十分困難,一般通過年齡、相關抗體、發病6個月內無自發酮癥等作為診斷標準。在臨床上,T2DM患者與LADA患者存在較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將LADA患者從T2DM患者中分離出來具有重要的意義。
LADA在遺傳易感基礎上,因環境誘發的環境胰島β細胞自身免疫性損害所致,被認定為T1DM的一種特殊類別,其自身免疫發病機制與T1DM一致,但胰島β細胞免疫損害較為緩慢。研究表明,在臨床表現和胰島β細胞功能方面,T2DM患者與LADA患者并無顯著差異,而病情發展之后,LADA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衰竭,對胰島素治療十分依賴。一般來說,依據患者病情狀況和特點對其進行判斷,同時進行胰島β細胞自身抗體測定對診斷LADA的意義非常重要。
胰島自身抗體包括胰島細胞抗體(ICA)、GADA、IAA、IA-2A及ZnTgA,是診斷LADA的重要免疫指標。LADA的篩查主要采用GADA。GADA作為免疫指標診斷LADA十分敏感,其出現較早、陽性率高、持續時間長,臨床預測價值已證實〔7〕,加之檢測業已標準化,是迄今公認的診斷LADA最敏感的免疫指標〔8〕。IAA、IA-2A〔9〕及新近發現的ZnTgA〔10〕等陽性對LADA的診斷也有參考價值。DM的特異性抗體不包括IAA,甲狀腺疾病同樣可以出現IAA,其陽性一般說明患者存在DM自身免疫傾向。自身抗原IAA的研究說明,IAA與GADA的共同測定可以對T1DM進行預測,是十分可靠的免疫學指標。如果IAA與GADA陽性出現于T2DM中,則說明存在自身免疫性胰島素炎,同時傾向于發展為LADA。
本研究中BMI水平符合部分LADA診斷的建議標準〔11〕,SUF時間年與相關研究〔12〕相近,以此對T2DM中LADA患者的篩查是適宜的。另外LADA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損害嚴重,容易發展為SUF〔13〕。在LADA的篩查中,需要注意患者的 C肽水平,同時與患者病程長短相結合,對其進行篩查。另外血糖控制水平與癥狀明顯程度不能作為篩查LADA的臨床線索。由此說來,T2DM與LADA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而上述兩方面并不能作為篩查LADA的臨床線索。
4 參考文獻
1Tuomi T,Groop LC,Zimmet PZ,etal.Antibodies to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reveal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mellitus in adults with a non-insulin-dependent onset of disease〔J〕.Diabetes.1993;42(2):359-62.
2Fourlanos S,Dotta F,Greenbaum CJ,etal.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should be less latent〔J〕.Diabetologia,2005;48(11):2206-12.
3楊 琳,周智廣,黃 干,等.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的6年前瞻性研究〔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2):335-9.
4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代謝綜合征研究協作組.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關于代謝綜合征的建議〔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3):156-60.
5李 霞,周智廣,楊 琳,等.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與代謝綜合征的關系〔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3;25(6):676-9.
6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試行本)〔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10.
7Towns R,Pietropaolo M.GAD65 autoantibodies and its role as biomarker of type 1 diabetes and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J〕.Drugs Future,2011;36(11):847.
8Lundgren VM,Lsomaa B,Lyssenko V,etal.GAD antibody positivity predicts type 2 diabetes in an adult population〔J〕.Diabetes,2009;59(2):416-22.
9Huang G,Wang X,Li Z,etal.Insulin autoantibody could help to screen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 in phenotypic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ese〔J〕.Acta Diabetol,2010;49(5):327-31.
10Lampasona V,Petrone A,Tiberti C,etal.Zinc transporter 8 antibodies complement GAD and 1A-2 antibodies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dult-onset autoimmune diabetes:Non Insulin Requiring Autoimmune Diabetes(NIRAD)4〔J〕.Diabetes Car,2010;33(1):104-8.
11廖二元.內分泌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467-500.
12潘孝仁,楊文英,肖建中.成人晚發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特點及診斷要點〔J〕.中華內科雜志,1997;36(3):159-64.
13蕭建中,楊兆軍,王金平,等.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細胞抗體檢測的意義〔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5;21(5):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