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榮 符茂雄 陳宗存
(海南省農墾總醫院內分泌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相關研究顯示,餐后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1〕。同時,反復的餐后血糖波動會加劇單核細胞黏附到主動脈血管內皮〔2〕,成為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始動環節。波動性高血糖通過在線粒體內產生過多的過氧化產物進而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凋亡〔3〕,而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會誘發粥樣硬化。本文通過觀察2型糖尿病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患者的血糖波動與氧化應激指標的關系,探究兩者的相關性。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6例2型糖尿病伴OSAS患者作為研究組,選擇同期住院的36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作為對照組。按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4〕進行2型糖尿病的確診;OSAS診斷主要根據病人癥狀,檢查和多導睡眠監測結果綜合評估〔5〕。研究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43~60歲,平均(52.3±5.9)周歲;平均病程(9.2±1.3)年。對照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45~66歲,平均(55.4±6.7)周歲;平均病程(9.7±1.2)年。兩組患者近3個月均未服用抗氧化藥物,組間性別、年齡、病程、體重指數(BMI)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主要儀器與試劑 動態血糖監測系統(美國:Medtronic MiniMed公司);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彩色超聲診斷儀(江蘇:徐州市恒大電子有限公司);Multiskan 酶標儀(美國:Thermo scientific公司)。丙二醛(MDA)試劑盒(上海:研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異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試劑盒(瑞士:ENZO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試劑盒(北京:瑞澤康科技有限公司)。
1.3方法 清晨取兩組患者靜脈血各5 ml,利用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同時,利用彩色超聲多普勒技術測量兩組內膜中層厚度(IMT)。利用動態血糖監測系統(CGMS)對患者進行至少72 h血糖監測。按照各自試劑盒說明書檢測兩組患者SOD、MDA以及8-iso-PGF2α。
1.4血糖波動〔6〕血糖水平標準差(SDBG):為CGMs監測1 d共288個測量值的標準差;日平均血糖波動(MAGE):24 h波動幅度大于一定閾值(一般為1個SDBG)的血糖波動,根據第1個有效波動的方向確定血糖波動幅度,MAGE為所有血糖波動幅度的平均值;餐后血糖波動幅度(MPPGE):三餐后3 h內最高的血糖值與餐前血糖值差值絕對值的平均值。

2.1兩組血糖水平 研究組MAGE為(6.00±0.75)mmol/L,對照組為(4.26±0.58)m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1.01,P=0.001)。研究組SDBG水平為(2.70±0.45)mmol/L,對照組為(2.18±0.48)m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74,P=0.027)。兩組餐后血糖波動幅度差異同樣顯著〔(4.84±0.36)、(3.80±0.32)mmol/L,t=12.00,P=0.001〕。
2.2氧化應激水平 兩組SOD、MDA以及8-iso-PGF2α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氧化應激水平比較
2.3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指標 兩組患者TC和TG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HDL和LDL含量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根據彩色超聲多普勒結果,兩組IMT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見表2。

表2 兩組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指標
2.4相關性分析 根據Pe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MDA以及8-iso-PGF2α水平與MAGE呈正相關(r=0.428,0.563,P均<0.05),SOD水平與MAGE呈負相關(r=-0.453,P=0.036)。
本文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伴OSAS患者較未合并相關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性較大,尤其是餐后血糖波動更加顯著;同時,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程度高于對照組。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與氧化應激相關,同時,血糖波動與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相關,會造成血糖控制出現問題,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性活動增加,引發間歇性缺氧,而缺氧后可增強交感神經活性并引發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功能異常,進一步對糖代謝產生重要影響〔7〕。有研究發現OSAS可導致體內瘦素、脂聯素、脂肪細胞型脂肪酸結合蛋白等多種細胞因子變化,而這些細胞因子已被證實與胰島素抵抗相關〔8〕,同樣對于血糖有影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能力差,而OSAS患者進一步造成血糖波動。因此,T2DM合并OSAS患者血糖波動高于單純性T2DM患者。
氧化應激是指體內氧化與抗氧化作用失衡,傾向于氧化,導致中性粒細胞炎性浸潤,蛋白酶分泌增加,產生大量氧化中間產物〔9〕。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抵抗,高游離脂肪酸(FFA)刺激,高活性反應分子性氧簇(ROS)和活性氮簇(RNS)生成增多,進一步啟動氧化機制,直接或間接損傷DNA、蛋白質和脂類〔10〕。而胰島素抵抗損傷胰島β細胞同時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進程。
SOD主要能消除生物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因此可以抵抗衰老,其含量降低后加速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進程。T2DM合并OSAS患者體內SOD含量降低,使得在炎癥過程中伴隨產生的過氧化物游離基無法迅速清除,造成炎癥。而高炎癥水平同樣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機制之一。MDA是自由基作用于脂質發生過氧化反應的終產物,8-iso-PGF2α是細胞生物膜上的花生四烯酸經體內自由基超氧化作用后產生的特異性產物〔11〕,兩者都能反映體內氧化作用水平。綜合以上相關理論, SOD水平降低、MDA和8-iso-PGF2α水平升高表明T2DM合并OSAS患者體內氧化加速。氧化應激與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相關,因此,氧化應激水平升高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本文中研究組氧化應激水平高于對照組,其IMT也高于對照組,而IMT是反映動脈粥樣硬化的標準。
綜上所述,T2DM合并OSAS患者血糖波動與體內氧化應激相關,血糖波動會導致氧化應激的產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波動范圍大,會誘導或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并發相關大血管病變。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時控制其血糖波動,降低危險的發生。
4 參考文獻
1張名揚,呂肖鋒,張微微,等.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糖波動對體內氧化應激水平的影響及意義〔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7):784-7.
2張 潔,董閃閃,康 巖,等.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糖波動與氧化應激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29):3410-3.
3譚 芳.血糖波動對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應激及炎癥反應的影響〔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1.
4許益笑,王德選,李素娟,等.血糖波動對糖尿病大鼠腎臟氧化應激與凋亡的影響〔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2;28(4):325-9.
5Zsuga J,Gesztelyi R,Kemeny-Beke A,etal.Different of hyperglycemia on stroke outcome in non-diabetic and diabetic patients—a cohort study〔J〕.Neuml Res,2012;34(1):72-9.
6蘭麗珍,弓軍勝,譚 芳,等.急性血糖波動加劇氧化應激引起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6):678-80.
7Wu D,Gong CY,Meng X,etal.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and activ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in type 1 diabetic children during the acute metabolic disturbance period〔J〕.Chin Med J,2013;126(21):4019-22.
8張 微,趙 晟,李 艷,等.急性血糖波動對心肌細胞內氧化應激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14(3):268-70.
9Gopal VR,Indira M.Investigations on the correlation of advanced glycated end products (AGE) associated fluorescence with blood glucose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ethanol-administered diabetic rats〔J〕.Exp Toxicol Pathol,2010;62(2):157-62.
10梁 偉,趙雅潔,李菲卡,等.血漿氧化應激水平對不同年齡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572-4.
11陳 列,王 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合并糖尿病時血管活性物質的變化及診治進展〔J〕.山東醫藥,2011;51(48):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