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六朝博物館正式開放
8月,位于南京總統府東側的南京六朝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據悉,該博物館由貝聿銘家族設計,是全國第一個以東吳、東晉、宋、齊、梁、陳朝代為主題的“六朝博物館”。該博物館共設“金陵帝王州”、“六朝風采”、“六朝人杰”、“千古風流”4個展覽,匯聚約1200件六朝時期文物,從“城”、“人”、“事”、“美”的角度全面展示六朝歷史文化。更為特別的是,2007年在南京鄧府巷發掘的臺城城壕排水系統也被“搬”進展館。在這里,觀眾能夠一睹六朝建康城的規模、格局、道路和排水系統。
“萌萌噠”雍正讓故宮活起來
日前,“故宮淘寶”在其微信公眾平臺推出了一組題為“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雍正行樂圖》動態圖片,萌萌噠的雍正動畫形象配上萌萌的文字很快便風靡微信群,累計轉發超過80萬次,并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據悉,目前,故宮博物院開始通過建設數字化信息平臺,力求將傳統、枯燥的宣傳方式向現代、活潑的教育方式轉變,與年輕人的興趣點緊密結合,讓古老的傳統文化也能夠時尚起來。
國家藝術基金又有新動向
近日,財政部發布了《國家藝術基金財務管理辦法》,希望借此提高這筆資金的使用效率。該《辦法》稱,藝術基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循“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專家評審、擇優扶持、注重效益、公開透明”的原則。藝術基金的各項收入要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統一核算,統一管理;藝術基金的資金支付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實行,組織管理支出嚴格執行國家統一規定。同時《辦法》還要求,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應于每年6月底前,向社會公告上年度藝術基金的規模、資助項目、執行情況和使用效果。
中外古玩商11月攜寶進京
11月9日,一年一度的“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將開幕,30個國家的古玩商將攜寶進京展示。今年博覽會共設置展覽展賣、分會場活動、論壇講座三大板塊共幾十場活動。屆時,來自美國、英國、韓國、意大利等國家的國際展商和國內十余家大型古玩城以及30多家國有文物商店將帶來眾多中外古董精品進行展覽展賣。與往年相比,今年展會將首次延展到琉璃廠。11月17日至23日,這條老字號云集的文化街上將舉辦第三屆全國國有文物商店文物藝術品交流會、各類收藏知識系列講座、紀念齊白石誕辰150周年精品書畫展,展示文物鑒定、章料、篆刻等傳統藝術。
新寫實剪紙憶故鄉
“太震撼了,新寫實剪紙藝術竟是這樣的美?!边@是一位觀眾在首都博物館“故鄉·記憶——新寫實剪紙藝術作品展”參觀時發出的贊嘆。該展覽由首都博物館、北京市收藏家協會主辦、匯龍森歐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協辦。展覽作品分為紅色經典·系列、故鄉記憶·系列、人物風景·系列三部分,共45件,由李閩新寫實剪紙藝術工作室民間藝術家團隊手工精雕細琢完成。據了解,近年來匯龍森歐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高度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致力于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創新,在培養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模式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專家聚首論藝術市場
如何理解藝術價值?如何看待一、二級市場倒掛現象?如何挖掘有價值的藝術家……日前,首屆藝術品市場價值建設獎高峰論壇在國家博物館舉行。收藏界、拍賣界、畫廊界人士共聚一堂,各抒己見。比如一、二級市場倒掛現象,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表示,拍賣公司與畫廊都是經紀型機構,職能上有相同之處。畫廊在一線發掘、推薦藝術家,拍賣公司則做好接續工作,實現價值。
北京藏協十周歲了
由首都博物館、北京收藏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天與民藏,十載相望——北京收藏家協會成立十周年特展”于日前在首都博物館落幕。該展覽是北京收藏家協會成立十周年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展出的百余組件展品均出自協會會員的私人收藏。展覽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傳統收藏,按“丹青金石”、“摶埴炻火”、“清趣雅玩”三個系列,分別展出書法、繪畫、碑帖、陶瓷、錢幣等多種品類的收藏;第二部分是大眾收藏,展出的收藏品包括郵品、地圖、年畫、火花、票證、體育收藏品等。
貴州發現南宋土司夫婦墓
貴州考古學者近日發現南宋時期播州“土司”楊價夫婦墓,墓葬的規格很高也很奢華,就連棺材上使用的抓釘都是用黃金和白銀制作。據了解,這座古墓是南宋時期播州第十四世“土司”楊價和他夫人田氏的墓葬,距今已經700余年。這個時期的墓葬多為磚室墓或石室墓,木槨墓已經不多。古墓出土了金銀器、玉器、劍鞘、燭臺等奢華物品,顯示了墓主人高貴的身份。據介紹,這是播州“土司”考古的一個重大發現,為遵義播州楊氏“土司”歷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
小白礁 I 號出水千余件文物
經過兩個月的打撈,“小白礁Ⅰ號”船體發掘與現場保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新出水各類船載文物共145件,主要有青花瓷器、五彩瓷器,也有醬釉陶罐和砝碼、銅錢、銀幣、紫砂罐等文物、加上往年出水的文物,“小白礁Ⅰ號”出水文物(含石板材)已達1050余件。據介紹,發掘出水后的“小白礁Ⅰ號”船體將在現場進行初步保護處理后,運至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寧波基地(北侖春曉)內一邊保護一邊展示,出水文物與發 掘場景也將在基地“水下考古在中國”專題陳列中同時展出,并將在今年10月正式向社會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