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受害人向法院提起訴訟,100名公益律師組成的律師團集體免費提供法律援助”,這不是驚天動地的世紀大案,但卻是當下藝術圈內正進行的一場藝術家與電商的對峙。
8月5日晚22時29分,藝術家信王軍在其微信朋友圈發布一則消息稱:“有相關涉及HIHEY拖欠作品糾紛的小伙伴可以聯合起來。我知道的至少上百個藝術家是受害者……藝術家宗劍也遇到同樣的事,在此聯合,今天說起此事,希望為藝術界的朋友們提個醒?!逼涿^直指藝術品電商HIHEY.com(以下簡稱HIHEY)。
信王軍的微信在藝術圈內迅速發酵。藝術家們開始自發成立了一個“控訴”電商的微信群,不到一天時間,該群已聚集了多達近百人,而且多為與該電商有過簽約關系的青年藝術家。據了解,此次藝術家與電商的糾紛主要圍繞自2011年HIHEY成立以來,在其網站為簽約藝術家進行作品售賣與拍賣之后,長時間(跨度從8個月到3年不等)不歸還作品、拖欠交易款項等問題而展開。
據藝術家鄒荃對本刊記者的描述,2013年下半年她與HIHEY合作開始參與網拍,并為此支付了1000元年費。拍完后,她曾多次聯系索要作品未果。之后專程去HIHEY總部,但發現已經人去樓空,他們搬家了。后來在報警的威脅下,對方聯系人才把畫寄還,但成交款項卻一直不結,電話都打不通。鄒荃坦言,在多次溝通未果的情況下我只好去尋求法律幫助了。在索要應得款項的過程中,“感覺自己就像個要飯的”。
對于藝術家的集體指責,HIHEY于8月6日發布了第一次正式的回應。在回應中其對藝術家的指責予以否認,同時表示已經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名譽權訴訟,追究藝術家的相關侵權責任。
然而HIHEY的相關回應與聲明似乎并沒有打消藝術家的鼎沸之情,至8月8日晚,“起訴電商臨時群”的人數越聚越多;截至8月10日,相關維權藝術家的名單也已經從8月6日的15人擴展到了50人,統計出的相關涉及總金額達到了250.93萬元。
從維權群成立開始,HIHEY方面也啟動了危機公關,他們與群內部分藝術家溝通,積極給一些影響較大、欠額較小的藝術家結款,并要求他們退出維權名單。在HIHEY的努力下,藝術家群體內部開始分化:大部分是以信王軍為主的訴訟派,另一小部分則是已經討還作品、欠款后退出,但又協助其他藝術家維權與處理、緩解危機的志愿者。
8月8日上午,HIHEY第二次發表聲明,承認部分藝術家作品被扣,并對造成拖欠的主要原因進行了解釋,同時HIHEY的主要負責人何彬也在媒體采訪中表示,作為專業的藝術機構,電商珍惜自己的聲譽,而對于部分藝術家的集體訴訟公司已有聲明,需要的話也會走相關司法程序。
8月11日,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對《哈嘿起訴王軍侵犯名譽權》的訴訟正式立案,同日,藝術家訴訟群又再次得到了相關律師團的幫助,為下一步起訴電商做著準備工作。
截至本刊記者發稿,此次事件的當事雙方依然沒有達成和解。
據悉,被卷入此次糾紛的HIHEY,曾被稱為“中國最大的藝術品電商”,而這場引發藝術圈輿論熱議的“抱團”與“對峙”,在矛頭指向電商公信力的同時,卻又顯得那么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