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局公布了吳新雄局長在全國“十三五”能源規劃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文中提到了九個方面的主要規劃,并給出了該規劃出臺的具體時間表,這是新的能源局成立之后,首次發布能源規劃安排。
作為國家五年規劃的一部分,能源規劃一直備受關注,因為這是一份指導未來五年能源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它的出臺,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未來幾年的能源結構、優先發展次序和具體的項目審批。
然而,回顧過去幾次能源五年規劃,尤其是目前正在執行的“十二五”規劃,不難發現,這個規劃的實施差強人意。在能源總量控制、煤炭清潔化利用、天然氣發電等領域,到2015年均可能達不到“十二五”規劃的要求。
之所以造成規劃完不成或者超出規劃,既有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的因素,也有新技術革命的影響,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規劃的制定缺乏科學性和實事求是的態度,規劃中很多數據是按照領導的意愿做出的安排,而非當前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能源局內部人士甚至公開宣稱,“規劃和數據都是形式,不要相信它?!?/p>
規劃具有長遠性、全局性、戰略性和方向性,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革開放以來,五年規劃為我國國民經濟遠景目標和發展方向提供了有效指導,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長遠和持續發展。
在能源領域,戰略規劃亦至關重要。在其他國家,也會推行和實施類似的規劃。如在美國,自尼克松政府以來,美國就把“能源獨立”當作國家在能源領域追求的目標,并采取發展清潔能源、核能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手段,以削減該國對中東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奧巴馬政府甚至提出,從現在到2035年,美國能源自給率將逐漸提高,最終達到近90%的水平。在美國戰略規劃的指導下,2011年美國就將石油進口的比例下降到了消費總量的50%以下。
俄羅斯聯邦政府也在2009年制定了《203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其內容主要包括能源安全、能源效率、預算效率和能源生態安全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一戰略為俄羅斯能源戰略和能源外交起到了關鍵作用。
五年規劃可在短期內指導未來幾年能源生產與消費,而長遠的能源戰略規劃事關國家的持續發展和能源安全,但我國一直缺乏長期能源戰略。2004年國務院出臺的《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04-2020)》,主要從節能角度對我國未來能源開發和利用潛力進行重點闡述,較少涉及到能源的供應和安全保障等核心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能源戰略地位的轉變,國家決策層已經認清楚長期能源規劃的重要性。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就要求,要抓緊制定2030年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
古訓說,“言必行,行必果”,戰略規劃關鍵在于執行,謹防重過程,輕監管。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十三五”的講話中,多次提到規劃的可操作性,并強調規劃的好與壞,歸根到底要看規劃能否落地、能否見效,要“防止規劃和執行‘兩張皮”。
以經濟和能源發展的實際來制定能源規劃,用機制保證能源規劃的實施不再流于形式,進而使規劃不再成為“立項目”的代名詞,只有這樣的規劃,才能對我國經濟發展將起到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