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燕

說起北京城的特色菜,魚頭泡餅必定榜上有名。而在京城吃一頓正宗的魚頭泡餅,就絕對要到旺順閣。如今已經享譽京城的旺順閣魚頭泡餅連鎖品牌,從最初的1家店發展到今日的10多家連鎖店,從單一品牌成長為擁有魚頭泡餅、海鮮廣場、時尚火鍋、商務會館4大品牌的餐飲集團,也與一個名字息息相關,那就是張雅青。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關于張雅青的故事,并不僅僅與魚頭泡餅有關。
創業,有激情,無止境
那是1998年,正值張雅青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不久,也是張雅青進入餐飲行業創業的第一個年頭。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條件,也為了追逐心中的一個餐飲夢,張雅青將首次創業時辛苦積攢下的幾十萬元錢,全部投入到位于現在鳥巢附近的第一家旺順閣餐飲店里。“那時每天5、6點鐘起床,7點多就出門上班,晚上10點多才能忙完回家,大人到哪兒孩子就跟到哪兒。”現如今,回憶起創業的經歷,張雅青仍是感慨萬千,但她對那段時光的記憶并不是不堪回首的苦難歲月,而是承載著滿滿欣慰與感激的幸福時光,“相比起同齡人,我是幸福的。很多女性創業者,擁有了事業,卻失去了家庭。我與老公兩個人一起創業,共同進退,收獲事業的同時,也在一起打拼的扶持與陪伴中增進了感情。”
從1家店發展到今日的10多家店,從單一品牌成長為擁有魚頭泡餅、海鮮廣場、時尚火鍋、商務會館4大品牌,旺順閣每一次擴大經營規模,每一次提升品牌,張雅青都會問自己同樣一個問題:“到底做多大算大?”
在一次次的思考與驗證后,張雅青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在于能做多大,而是要看能走多遠。”從創立至今,旺順閣走得并不是一帆風順,也曾有過骨干員工離開、競爭對手仿冒、口碑下滑、生意下降的經營窘境。但每一次張雅青都咬緊牙關挺了過來,并創造了旺順閣今日不可復制的競爭力和一系列輝煌成績。“當初既然選擇了餐飲作為自己的職業,就要充滿激情地走到底。當初是不能放棄,現在是不想放棄。”在張雅青看來,餐飲行業雖然屬于傳統行業,但其實與智能手機、數碼相機這些新興行業一樣,不持續創新,不以顧客需求為出發點,就有可能被淘汰、被超越。
今年3月份,旺順閣旗下的時尚休閑品牌——主打正宗英式下午茶的“椒瀾”品牌即將在財富中心店全新開業。這是旺順閣集團針對當前市場形勢主動出擊的一次大眾化轉型,也是張雅青在創業旅程上的又一次全新啟程。
角色,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定位
雖然創業伙伴在經營思路上有分歧是極為常見的事,但作為夫妻檔合伙人,妻子的角色就比較特殊,既是合作搭檔,也是生活伴侶。所以,找好自己的定位就非常重要,而張雅青給自己的定位就是——職業經理人。
從創業之初的磕磕絆絆,到后來的默契十足、配合無間,張雅青足足用了5年時間去磨合與摸索。“找好了定位,心態就平和了,職責和分工也就明確了。”從那時起,丈夫戴偉擔任公司董事長,負責對外事務和菜品出品,張雅青出任公司總裁,負責團隊建設和政府溝通,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方式就逐漸確立了起來,并一直延續到今日。
在旺順閣,張雅青的身份絕不是“老板娘”,而是一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能夠毫無保留地將董事長的決策貫徹執行下去。當然,作為職業經理人,不只要有超強的執行力,更要有敏銳的判斷力。當對某一項重大決策持有疑問時,張雅青一般會采取兩種方式:如果對決策的正確性不確定,則會先執行,然后在實踐中及時調整與糾正;如果確定該項決策不正確,則會選擇緩行,稍過一段時間后再與董事長進行溝通,時移世易后往往就會有不同的結論。
“人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順風順水就沒有了動力。旺順閣也是在犯錯與不斷糾錯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犯錯并不可怕,關鍵是要善于總結,每一次跌倒再爬起的過程都是一次磨練與成長。” 時至今日,張雅青仍將經營中的失敗教訓視為最寶貴的財富。
經營,包容的胸襟與智慧
一個人的成功,從表面上看可能是偶然的,但背后一定是必然的,是其身上所具有的某種特質,使成功的偶然變成必然。在采訪過程中,張雅青給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包容。簡單兩個字卻蘊含著張雅青在經營上的智慧與氣度。
今年餐飲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旺順閣旗下的部分分店也難逃業績下滑的命運。面對這份不太理想的成績單,張雅青并沒有問責店長,而是沉下心來分析業績下滑的深層原因:雖然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影響,但也與今年旺順閣調整經營策略“讓利于客”——下調菜品價格使人均消費減少20元有直接關系。在張雅青看來,“以營業額論成敗”的評價標準過于片面,雖然旺順閣營業額下滑,但客流量卻比往年同期上升了10%,人氣不降反升。現在張雅青正在考慮兩件事:一是將績效獎金以補助的形式補貼給未完成績效的店長;二是要在2014年轉變績效考核方法,從“關注效益”向“關注服務”轉變,重點考察“員工流失率”和“顧客滿意度”兩項指標,通過轉變考核方向來提升服務,進而增加顧客的滿意度和粘性。“不管經營中遇到什么問題,一定要先從自身上找原因,再妥善化解,這才是管理者。”時刻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從危機中找到發展契機,這是張雅青的經營哲學,也是旺順閣能夠在大浪淘沙的市場競爭中屢屢勝出的根本原因。
旺順閣作為全國知名的連鎖餐飲企業,每天的運轉都離不開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而當兩個部門主管為一個項目中的紕漏是否該由本部門負責而起爭執時,張雅青也是以包容的心態,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問責自己而不是訓誡下屬。思考的結果,便是對管理機制和工作流程的進一步完善與健全。如今,旺順閣的每一個運營項目或活動都會成立專門項目組,明確項目負責人,每項工作落實到人,一方面流程更加清晰規范,同時工作效率和員工責任感也得到了極大提升。
在對離職員工再次入職的制度管理上,也處處體現著張雅青包容經營的智慧。相對于一些企業不接受離職員工的再次入職,張雅青卻十分珍惜這類員工。多年的管理經驗告訴張雅青,“一名員工在一家企業呆上三年,身體中一定流淌著這家企業的文化血液。這類員工走出去并不是壞事,一方面對旺順閣是個宣傳,另一方面員工回歸時還會帶回優秀人才。只有好的企業,才會得到員工的多次認可,才會吸引員工回頭。”張雅青認為,做企業就要有這種開放包容的心態。她希望旺順閣能夠培養更多的老板,這樣走到哪兒,都可以驕傲地說“旺順閣不僅是企業,也是一個學校,一個培養老板的學校”。
希望,做一個幸福的職業經理人
“有時候也希望自己是一個純粹的職業經理人,可以簽訂目標,完成目標可以有獎金。”這雖然只是張雅青私下與丈夫的玩笑話,但也透露出張雅青對于職業女性,特別是夫妻創業檔中妻子角色的無奈與感嘆:“夫妻倆一起創業,男性一般會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事業中,對家庭照顧就會相對較少;而女性在職場上既要和丈夫一起經營事業,回到家中也不能忘記妻子和母親的責任,要經營好自己的家庭。所以,作為女性,就要懂得身份要隨環境而轉變。如果愛自己的丈夫,就要懂得示弱。”在工作中雷厲風行的張雅青,在談到妻子的角色和責任時也露出了平時少有的溫婉的一面。
“不過比起做純粹的職業經理人,我更希望自己是一個幸福的職業經理人。不論事業做多大,家庭在我心目中始終是最大的。”張雅青笑著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