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對民生檔案的解讀,了解了建立民生檔案“兩個體系”的重大意義,并在企業今后的發展中提出關于建立民生檔案資源體系的基本思路及建立民生檔案利用體系的基本設想的看法。
關 鍵 詞: 民生 檔案 體系
2007年12月,國家檔案局印發了《關于加強民生檔案工作的意見》,向全國檔案界提出:要努力建立覆蓋人民群眾的檔案資源體系,確保民生檔案齊全完整;要著力建立服務人民群眾的檔案利用體系,確保民生檔案造福民生(以下簡稱“兩個體系”)。2008年12月,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在全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上又把“加快推進‘兩個體系建設”作為2009年全國檔案工作的主要任務。可見,在新的形勢和條件下,如何使檔案成為黨和政府服務民生的重要幫手和改善民生的有力依據,已成為擺在檔案管理部門面前的一個新課題。筆者作為已有30余年檔案管理實踐的檔案工作者,對建立民生檔案“兩個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為便捷有效的服務頗有感想。在此,談一些粗淺之見:
一、建立民生檔案“兩個體系”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六大以來,民生工作被提到了國家重要的議事日程,國家對事關民生的教育、就業、醫療、保障等事業采取了優先發展、傾斜發展、重點發展的戰略。十七大又提出了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是把民生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來認識和推進。民生檔案作為社會管理活動的歷史記錄和維護群眾權益的原始憑證,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諸如,戶籍檔案、學籍檔案、知青檔案、就業檔案、婚姻檔案、醫療檔案、人事勞資檔案、計劃生育檔案、人口普查檔案、軍轉人員檔案、林權檔案、移民檔案、保險檔案、房地產檔案、土地承包檔案、土地征用拆遷檔案等等,都是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信息資源。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幾年來,檔案利用的人次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走進檔案館,查閱利用相關檔案來解決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事實證明,民生檔案在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澄清有關事實、處理經濟糾紛、化解鄰里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記錄和憑證作用,深受廣大群眾的好評。由此可見,高度重視民生檔案“兩個體系”的建立,把事關人民群眾現實利益問題和關系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檔案納入到民生檔案管理范疇,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檔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趨勢,更是鞏固和提高我們黨執政能力的一項偉大工程。這不僅是檔案工作順應人民群眾需要的一種拓展,而且對于有效地維護公民以及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有著及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建立民生檔案資源體系的基本思路
民生檔案資源體系的建立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檔案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除了法制保障和政策保障外,還需建立健全相關的工作機制和管理機制,為民生檔案工作的穩步推進和規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通過加強監督、指導和規范操作,從而有效地推動民生檔案管理工作向法制化、標準化和制度化邁進。
(一) 建立工作機制,依法規范管理
在法治社會的今天,依法治檔尤為重要。依照《檔案法》第七條的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有履行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建立、健全本單位的檔案工作規章制度的職責。”因此,檔案部門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要建立齊抓共管、各司其職、層層落實、合力推動的民生檔案工作機制,依法履行收集、整理、保管、移交等程序。
2.要用法律法規規范民生檔案工作,依法解決好民生檔案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3.要從實際出發,不斷探索新形勢下適應本地區、本行業、本部門各類民生檔案管理的機制和體制,推動民生檔案工作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4.要總結經驗,發現典型,及時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充分發揮典型引導和示范帶動作用。
5.要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把相關單位的民生檔案工作納入檔案行政執法檢查范圍。
通過執法檢查,發現并查處民生檔案工作中存在的違法現象,必要時應當行使檔案行政處罰、檔案行政強制等手段,確保民生檔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確保《檔案法》在民生檔案管理工作中的貫徹執行,推動民生檔案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軌道
(二)建立管理標準,豐富檔案資源
為了使檔案更好地為服務民生提供有效的保障,首先,檔案管理部門應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把各行業、各部門形成的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有關文件材料列入歸檔范圍,并及時對這類檔案的種類加以界定,使之得到及時、齊全、完整的接收與歸檔。其次,應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民生檔案管理標準和歸檔制度,將各類民生檔案的管理納入到檔案基礎業務建設范疇,并酌情修改民生檔案材料的保管期限,確保檔案的安全和長久保管,有效發揮它的作用。第三,對在過去已經形成的、含有民生信息的各類檔案資源,應按照檔案管理的業務標準、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并編制出便于查找的各種檢索目錄,逐步建立起面向民生的多元化檔案資源體系,為服務民生提供真實可靠的檔案信息來源。
(三)建設數據工程,滿足群眾需求
民生檔案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工程是檔案部門服務大局、服務民生的一項重要舉措。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傳統紙質載體的檔案管理工作已經很難滿足需要,廣大群眾利用檔案正逐步由單一的為維護權益的憑據性利用向多元化的利用轉移。為此,檔案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開展民生檔案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工程的重要性,緊密結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把與群眾利益緊密相關的檔案以及相關數據納入接收范圍,建立面向民生的多元化數據庫,形成統一的網絡信息平臺。在推進民生檔案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工程過程中,要注重將民生檔案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工程與數字檔案館建設結合起來統籌規劃,對各類民生檔案優先數字化,及時將可公開的民生檔案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使多元化、數字化的民生檔案數據庫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endprint
三、建立民生檔案利用體系的基本設想
建立檔案不僅僅是保管,更重要的是提供利用。檔案中涉及民生的信息資源,只有通過提供利用,才能發揮其作用、體現其價值,才能達到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之目的。因此,檔案部門應走出過去重文書檔案接收的慣性,轉變重事輕人、重物輕人、重典型人物輕普通人物的傳統觀念和認識,努力拓展思路,努力建立起更多的方便人民群眾獲取所需檔案信息的平臺。
(一)建立檔案利用體系
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曾在國家檔案局學習十七大報告精神座談會上指出:檔案工作必須以人為本,與普通百姓結合,進入草根階層,進入百姓視野。檔案部門要秉承“關注民生,服務大眾,促進和諧,造福社會”的原則,切實開展好民生檔案工作,努力建立服務人民群眾的檔案利用體系,確保民生檔案造福民生。為此,檔案部門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檔案工作服務人民群眾的意識,把檔案利用工作中機關團體利用與人民群眾利用視為同等重要,把為機關團體服務與為民眾服務視為同等重要。其次,要從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出發,深入挖掘現有館藏各類涉及民生的檔案資源,并對其優先進行整理、編目、劃控、數字化等工作,為及時提供利用創造條件。第三,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民生檔案信息資源,編制不同的民生檔案專題目錄、檢索目錄,以及多種編研成果,并對外公布,確保民生檔案及時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群眾。第四,要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宣傳民生檔案工作在改善民生、和諧民生中的作用,增強人民群眾了解檔案、利用檔案的意識。同時增加開館時間,為群眾提供查找、摘抄、復印、證明以及電話咨詢等服務事項。
(二)建立計算機網絡查詢方式
加快民生檔案數字化、網絡化進程是提高其利用方式的有效途徑。檔案部門在檔案信息資源的整合中,應把民生檔案作為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重點。一是要進一步加大征集和接收力度,建立新的民生檔案信息資源數據庫,豐富民生檔案數據資源。二是要在處理好保密與公民隱私權的情況下,建立起相對獨立、可開放的民生檔案信息網站,提供網上在線查詢的服務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廣大群眾利用檔案資源。
(三)建立高素質檔案管理隊伍
隨著檔案的轉型和多元化的發展,對檔案管理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檔案管理職能部門要勇于破除保守觀念,增強為民服務意識,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強民生檔案工作為主題,通過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檔案管理培訓及交流活動,積極鼓勵和支持檔案管理人員鉆研業務、開拓創新的做法,對在開發利用民生檔案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進一步增強檔案管理人員的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培養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高素質檔案管理隊伍。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期黨執政治國的著力點。檔案工作作為維護黨和國家歷史真實面貌的重要事業,就必須在政治方向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圍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及時地、積極主動地將工作方向調整到服務民生上來。而“兩個體系”建設的提出,正是檔案部門踐行科學發展觀,落實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國檔案事業科學發展和為科學發展服務的一個新方向。因此,建立民生檔案“兩個體系”必將是檔案工作永恒的主題。
(作者單位:國網太原供電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