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亮
筆者為提高寧河地方志辦公室編輯人員審稿水平,起草該文,深入交流。該文亦在數次修訂中逐漸完善。《寧河縣志》審定稿件進入攻堅階段,150萬字待壓縮,200幅圖片待補充與核實,50000幅照片資料待篩選。本文重點探討文章稿件的修訂方法。
一、宏觀審稿
需把握以下五個方面:
(一)重點審閱政治觀點是否正確,基本史實是否可靠。審稿人要了解30年來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綱領性政治理論,反復閱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善于閱讀網絡資料,例“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等。對時事政治也需長期關注,例溫總理答中外記者問、政府工作報告等。堅決避免將否定的內容敘述成歌頌性事件,例“文化大革命”時期事件。政治知識多,寧可用不到,不可無積存。具有廣博知識,審稿方可高屋建瓴,動筆有據。所謂功夫在文外。
(二)重點檢查改革開放內容是否記錄詳細準確。改革開放內容所占分量,尤其是經濟部分,其總量約為一半。其思路、舉措、成效記述當較詳。重要事件興衰,當客觀記述,例鄉鎮企業發展、三次產業結構調整、機構撤并等。在修訂《寧河縣志》中“概述“時,筆者提出:“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說法欠妥,工商局歇業檔案7000余卷以及鄉鎮企業局被撤銷的事實說明,30年興盛不衰的鄉鎮企業并不多。記述歷史不是概念化,而是擺事實。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過程,也是一些企業改制衰落的過程,例物資、糧食、外貿等單位。改革開放的過程,有興旺,也有衰落,是客觀經濟規律,記述中不必遮掩與溢美。這是志書寫作的基本要求。明白易而行之難。
(三)檢查是否橫不斷主項,豎不斷主線。橫項是否斷主項,查閱年鑒等資料,特別是《寧河縣統計年鑒》權威性資料,檔案館保存完整。豎線查閱其年份記錄是否有較大的跳躍性。如有,則需分析原因,并將節點記述清晰。在敘述時注意起、承、轉、合的整體感。
(四)檢查體例運用是否準確。“述、志、傳、記、圖、表、錄、補” 八種體例運用均具有相對所指文稿,反之,每種材料都對應一種較適合的體例,編審人員當具備這種敏感性。特別要注意表格和圖片的運用。在電子圖片驟增時代,增用圖片,事半功倍。志體是主體,其他體例的運用是分析資料的結果,例縣志供稿中的“檔案利用”等年度重復性資料當列表。人物內容比例適當增加,體現地方人文特色,但需分析當入傳記,簡介,還是表格之項目。編輯與審稿能力在實踐中產生。
(五)重點把握四個原則。1.志書記述本區域發生的事情。2.生不立傳。3.述而不論。4.秉筆直書。“不唯書、不唯上、只為實” 這點很難做到,這恰恰是體現志人精神之處。需要擺事實、有膽量和正直心。某人請筆者撰寫攝影工作成效,筆者堅持用事實說話,寧可稿件不用,絕不修改事實。意在修改事實,必是別有用心。領導意圖與事實相符合的文章,才會更為耐久。
二、中觀審稿
可從以下十個方面著眼:
(一)審查記述方法是否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原則。例如鄉鎮名稱變化后,記載未變化時事件,當用改前名稱,還是改后名稱?注重實事求是與初步考訂,懂得歷史真實的雙重性。為此,筆者撰文發表于《中國檔案報》。
(二)審查對于事件的記述,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通讀法律法規是編輯工作者的長期任務。
(三)審定是否堅持保密原則。例如軍事部分,有部隊番號,武器裝備狀況等,是嚴重的泄密。
(四)審查文章結構是否合理。重點是段落之間的關系是否有重復和交叉?看節目從屬關系是否合乎邏輯,目與目之間是否為并列關系?重視形式邏輯、語法邏輯和生活邏輯關系。
(五)審查一組事件的數據是否在同一起點比較,到結束點要一致。建議在五年或十年間比較一次。五年較好,便于取舍與后期修訂。在審稿實踐中,這種情況較為普遍,例,一件事的末期比較時間靈活,使人難以理解。有一種情況較為例外,階段性工作,當以結束時間為比較參數。推薦遞增率計算軟件,輸入相關數據,便可自動計算結果。
(六)審查章前無題序與篇目下分序概括合理性。內容分配是否合理。該項工作尤其體現編輯水平。
(七)審查段落順序是否合理,堅持重要在先原則。按照事件發生順序記述較為方便與合理。
(八)審查是否存在虛化、大話和套話,有則刪除。刪華麗,存樸素。文風要正。親自參加、親自主持、重要講話等寫法值得推敲。不用“在……下”之類總結、報告性謙辭語句。
(九)審查圖、表應用是否合理與完整。圖片應反映主要成果,含本單位的面貌照片和工作成效照片。領導人物的標準像不能夠入志。看表格設計是否合理,必要時請統計部門把關。
(十)審閱記述的深度,著述性是否強,閱讀后,讀者當可從中了解事件概況,這是稿件質量高低的重要標志。
三、微觀審稿
可從六個方面入手:
(一)審人物、地名、單位名稱、數字、量詞、標點應用是否正確。
(二)審查句子是否過長,是否有同義重復。“發表講話”、“進行研究”、“健全完善”類句式要簡練易懂。如,介紹某企業為“集工業、農業、商貿、房地產、金融、運輸、旅游為一體的跨行業、跨產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怎么改?當刪減后者語義重復部分。
(三)審查語句是否流暢明白。筆者在審查地方志資料叢書中發現“如著一定的偏見,家庭養見年”語句,不是令人費解,而是讀不明白。必須核實出處。
(四)審查句子是否完整。供稿中經常出現缺少主要成分的半句話現象,或者兩句并成一句寫,前句的賓語代替后句的主語使用,值得注意。
(五)審查句子成分之間搭配是否恰當,遣詞造句狀況,文從字順。如“提高……意識”,搭配不當。改成“增強……意識”恰當。
(六)審查對所有的詞和詞組是否理解。避免應用生、冷、硬、俗詞語。有疑惑,立即查尋。有趣的新鮮詞匯,慎重應用。
所謂三觀審修稿件,不過大體分之。
(作者單位:寧河縣地方志辦公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