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拍電影這件事,崔健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醞釀,幾部短片習作就是證明。長片處女作《藍色骨頭》,也早在2005年出版《給你一點顏色》專輯時已經有了創意——當時的崔健,想用黑、白、藍、紅、黃各種主題色調來塑造影像。2014年,其他顏色紛紛隱去,只留下一抹藍:《藍色骨頭》。據說其他幾種顏色的構想仍然在他的電腦里安靜呆著,等待未來一一去成就。
出專輯慢,拍電影也慢。崔健說這個時代垃圾太多,需要否定,需要1比100的返工率,而不是創作99%的廢物。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的他,并沒有事先準備好的一套套說辭,每個問題都要想一想,頓一頓,連口齒都不算清晰流利,但那種不虛假、不躲避,你仍然能從他的每句回答中感受到。
拍電影是因為我有話要講
《新民周刊》:你拍電影的動力是什么?
崔?。河性捯v,不是簡單地想完成電影夢。我為什么出專輯慢,是因為不知道怎么樣跟社會互動。但是做完電影以后發現,哦,原來自己是這樣一個人,于是又有激情去做音樂。
《新民周刊》:音樂創作和執導電影最大的區別在哪里?
崔?。阂魳烦橄笠稽c,畫面的東西有更具體的指向性、更廣泛的視野。音樂和電影有互動關系,不能通過畫面表達的東西用音樂,不能通過音樂表達的東西用畫面。(跨界創作會有障礙嗎?)新導演肯定有各種不足,我的個人經驗是:一定要手握剪輯權,在剪輯的時候我可以加旁白、加音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再創作。
《新民周刊》:做音樂也像唱搖滾一樣繼續表達自己對文化的反思嗎?
崔健:戲里年輕的男主角,其實他是在替我說話,是我的代言人。我父親也是部隊文工團的,所以我對這個角色特別熟悉。這部電影的曾用名是《迷失的季節》(《給你一點顏色》專輯中的一首歌名),歌里有一句詞是:“你是春天的花朵,長在秋天里?!爆F在改用《藍色骨頭》,視角也變成了“你是春天的花朵,就長在春天里”。我覺得年輕人應該關注現實,不能睜只眼閉只眼。上一代人遺留下來的問題,如果有機會去解決的話,就不應該推卸責任,或者只是去歸咎于上一代人。
《新民周刊》:但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
崔?。簥蕵肥撬囆g必不可少的功能,只是現在有太多包裝藝術,鉆研一夜成名,對自己不需要的資源無限地開發,巨大團隊都以明星為生存的基點……如果一個行業里這樣的情況過多的話,就很危險。藝術應該有自己的創造力,而不是無止境地開發不需要的資源。我不反娛樂,但必須有堅持的東西,個性使然。
《新民周刊》:你說《藍色骨頭》會為商業作49%的變通?
崔?。核自捳f“無商不活”,商業對人的夢想是有幫助的。中國有兩千年的輕商文化史,我覺得夠了。我做音樂的時候沒太注意這個,但電影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創作者和觀眾的關系。做電影不是做夢,也要對投資人負商業責任。
我看過一些電影專業書,說到最重要的就是——故事故事故事,濃縮型的電影和展開型的電視劇不同,不能拆開了講。我發現這就是對商業妥協的過程。但討好市場并不等于放棄自己的表達,二者的區別觀眾一眼就能看到。對市場的妥協,是創作技術;但我希望我的妥協之中沒有摻雜對理想的妥協。
《新民周刊》:其實你從來不想被劃分為小眾?
崔健:從來不想!藝術是最低成本的發現社會問題的良性預警系統。現在的藝術家本身也在逐漸喪失這種發現問題的欲望。我希望通過每首歌去提示出來。其實每個行業都是這樣,都能體現價值觀,比如記者,如果你不把真實的東西融入作品,當你的讀者看不到真實的時候,受眾群體的能量就在喪失,當別的民族受到真實滋養的時候,他們的能量就會比你強。當一個社會沒有能量的時候,就會走向腐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作為,也是在破壞這個社會,而且是一加一等于八的破壞性。
電影不搖滾,但很勵志
《新民周刊》:你會對杜可風提要求,希望這里、那里能拍出一些rock的感覺嗎?你說的rock是指什么?
崔?。何抑傅氖乾F場氣氛,本來自認為是音樂會的感覺,但是拍了幾組之后,老杜說:我用電影的語言給你拍一些rock吧。看了之后我覺得那才是我想要的氣氛。
其實《藍色骨頭》沒有什么rock,我特別不愿意跟人討論我這片子搖滾不搖滾。搖滾是通過虐待自己去反叛社會,而我電影里沒有抽煙、吸毒,生活方式上沒有反叛,也沒有壞人,只有對大環境的質疑,反叛時代對人的壓制。傳統搖滾樂沒有這樣的,我認為電影更加勵志一些。
《新民周刊》:你覺得現在的搖滾樂和你當年剛開始玩搖滾時候的精神內核還一樣嗎?
崔?。浩鋵嵵袊鐣缇蛻撚袚u滾樂。我們一直把美學誤認為哲學,碰到原則問題的時候沒有對抗能力,因為覺得對抗不美。歷代統治者認為最大的危機是丟掉權力,民間又倡導假的孝和順,以思考、反抗為恥辱?!澳愫梦液盟谩?,以為這樣就是權力穩定。
現在有很多人試圖表現自己,卻又不是真實的自我表達,我覺得年輕人要小心,要有這個能力去辨識真假。
《新民周刊》:你指的是選秀節目里的搖滾范兒嗎?感覺有好多假high的。
崔?。何也荒苷f太具體,不能破壞人家的行業……非常假,假到不好意思跟別人說。對我來說選秀就是電視節目,不是音樂。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看?因為節目充分調動了人們對于命運的關注,每個歌手都有一個人物小傳,有悲歡離合的故事激情點,音樂一渲染,大家都喜歡看,成了大眾隨波逐流的消費對象。再加上其他電視節目也沒有提供可思考的內容,所以造成了強大的不平衡的文化走向。
《新民周刊》:你堅持的搖滾精神又是怎樣的呢?堅持自我?
崔?。哼@已經不是搖滾樂非要強調的主題了。如果置換到現在的電影里,你會覺得俗套得像打評分一樣。如果你是沖著音樂來看片子,我勸你別來,《藍色骨頭》里沒有那么多音樂。如果你茶余飯后想來電影院談戀愛,那你也別來。但是如果你女朋友走了,你吃包方便面,來看這部電影,會有更深的感受。
《新民周刊》:你希望觀眾得到什么樣的感受?
崔健:我的口號是:激情,激情,激情。電影的故事、畫面有兩條線交錯,如果按常規可能看不懂,但是沒關系。我希望觀眾就在電影院里坐著,等待感受撲面而來。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只要你不困,感覺就對了。我希望能讓年輕人在離開電影院的時候想一想,想他自己生活的價值,想他未來怎么去做。想要傳達的東西是不是傳到了觀眾心里,這是我對藝術的標準,是不是電影不重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