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毅







2014年8月9日下午4點多,位于北京琉璃廠的榮寶齋美術館內,人頭攢動,剛剛揭幕的“柳學健畫展”吸引了諸多人士的目光,在此展示的50余幅作品還不時引來人們的嘖嘖稱贊。
近年來,柳學健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作為新一代花鳥畫大家,他創作的寫意花鳥畫集眾家之長,獨具特色。此番其在榮寶齋美術館的個展,向世人展示了他氣韻生動的筆墨語言,也讓更多的人對他繪就的花鳥世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既有韻味十足的工筆花鳥,也不乏寫意、充滿意趣的花鳥。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柳學健花鳥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化平常為奇特,化傳統為現代,化心源為藝術。他善于把花鳥形象的靈性、筆墨技藝的靈性、章法布局的靈性等構筑在一幅畫中,并將傳統的“詩書畫印”與現代筆墨創新結合,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作為一位純粹的畫家,他的作品很早就進入了拍賣市場,并拍出了高價。如《富貴平安》、《花鳥四屏》分別在北京保利、北京榮寶的拍場上拍出48萬元、35.84萬元的佳績。從中不難看出,他的作品深得市場的歡迎。
值得一說的是,在畫展開幕的同期,“柳學健畫展學術研討會”也在榮寶齋舉行。邵大箴、趙力忠、馬鴻增、王鏞、尚輝、劉龍庭等國內知名美術評論家紛紛到場,在對柳學健作品評頭論足的同時,也對當下的畫壇、藝術市場各抒己見,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
畫家最重要的是靈性
我認為畫家最重要的是靈性。柳學健的花鳥畫有種靈性,這與他本人的靈性是分不開的,這種靈性是通過圖像塑造、筆墨語言和色彩語言去綜合表現的,是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而絕非孤傲清高。正是因為有了靈性,他的作品才達到了化平常為奇特、化傳統為現代、化心源為藝術的效果。
在他的畫中,能夠看出他很善于用一種現代繪畫的表現方法去展示中國傳統繪畫的內容,有點類似于海派繪畫,最終形成了雅俗共賞的形式。這也是他的畫能夠受到社會歡迎的重要原因。
他還通過自己的創作打開了市場,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在如何使用這些財富這一問題上,他選擇在自己的家鄉——江蘇鎮江,出資建立了美術館,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抱負的人,愿意為家鄉做些事、做貢獻。
畫家不要急于界定自己的風格
我認為柳學健在傳統繪畫下的功夫很深,尤其是在傳統的筆墨技法上。他的花鳥作品風格介于富貴和野逸之間,有些畫傾向于富貴,有些傾向于野逸,整體風格多樣,但是好像并沒有形成固定的風格,這可能與他全面借鑒傳統畫法有關系。
同時他也借鑒了西方的繪畫手法,比如《向日葵》。傳統繪畫中文人畫的格調是冷逸平淡的,而柳學健的畫風則熱烈奔放。色彩和筆墨的關系處理得非常精彩,例如這幅《山花爛漫》既吸收了西方的繪畫色彩特點,同時也保留了中國傳統的大寫意風格,花和落葉的配比很協調。
其實畫家不必急于界定自己的繪畫風格。目前畫界有一種不好的現象,有些畫家的某一類風格的畫得到市場的認可,立馬就拘泥在這種風格上進行批量制作,這是不可取的。所以柳學健可以繼續進行多方面的取法和創作,在經過認真的思考和長期的實踐后,最終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中國畫走入唯尺幅論的誤區
目前來看,中國繪畫市場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就是中國畫的尺幅變得越來越大。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市場上對中國畫以尺論價,比如一幅8尺的畫,兩萬塊錢一平尺價格就是16萬元,5萬元一平尺就是40萬元,畫的尺幅越大價格越高。很多畫家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更多地選擇創作大畫。但是中國畫有一個特點,畫面變大就很難寫實,缺少了應該有的一些格調。
與之對應的是小畫的需求很旺盛。很多消費者喜歡用一些小畫來裝飾自己的臥室或者客廳,而且這種需求正在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這類小畫通常比較自由,畫面很精致,很有情調,不拘一格,能夠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但是這類小畫也有一些不足,就是深度不夠,缺乏思想和高度。在細節方面也比較欠缺,比如有色彩的地方處理得很用心,沒有色彩的地方則很隨意。
中國畫的寫意特點需要傳承
我們知道中國的藝術學院教育是學習西方的,而西方的繪畫基礎是寫實。在這種教育的長期熏陶下,中國學院派的作品中寫意的部分較少,這些畫家很難從寫實的角度中跳出來。中國的學院派其實割裂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特點。柳學健屬于體制外的畫家,沒有長期接受嚴格的學院教育,因此很少受到寫實教育的影響,從而更能自由地在寫實和寫意中游走,反而繼承了中國畫的寫意傳統。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小寫意”的細節處理,這些細節看起來大膽自由,用筆果斷,十分精彩。而他對寫意傳統的繼承是有選擇的,從中可以看到格物致知的理念。
柳學健的一些作品畫得很“熟”。花鳥畫創作中最重要的是“熟后生”。要做到“生”需要對一些生活中的花鳥進行再次觀察,把自己對花鳥和人生的體驗灌輸進去,從而讓作品達到一種新的境界。
當今畫壇需要“平穩”
當今的畫壇總體來講比較浮躁,為了奪人眼球,各種古怪的事情層出不窮,這是當今畫壇最大的問題,很多畫家不能靜下心來創作。而我對于柳學健的作品,第一印象是比較平穩,這里的“平”不是貶義詞,平淡天真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這不僅僅需要高超的技術,而且需要畫家靜下心來。尤其是我了解到,柳學健是第一批進入拍賣市場的當代畫家之一,長期在市場里運作,在這種浮躁的環境中能夠做到平穩更難。
在這種平穩的心態下,柳學健的作品才會有不一樣的魅力。這種魅力體現他將寫實和寫意平穩地結合起來。在當代畫壇,很多畫家的作品過于寫實,從而顯得呆板和匠氣;有些作品過于寫意,則脫離了一般的欣賞認知。柳學健將寫實和寫意進行糅合,達到了雅俗共賞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柳學健的作品正走在“道”上。“道”的意思是作品走在正道上,沒有走歪門邪道,在一條很健康的道路上行走,最后一定會越走越寬。其次是還在路上,柳學健的作品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展,還需要繼續進行摸索。希望柳學健可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養,創作出更有獨創性的藝術作品。